和谐家庭我的责任

标签:
文化 |
分类: 心得感悟 |
“家和万事兴”,一句古语点破了家庭和睦乃诸事顺遂之根基。家是最小国,国乃千万家,若家庭和乐,社会和谐方能如春水般自然流淌。老祖宗留下一句话“家和万事兴”。汉风先生说,家庭和谐有三大基石:夫妇有别、父子有亲、长幼有序。夫妻在彼此的理解与支持中成就对方,如此夫妻方能琴瑟和鸣,这是五伦之首;父慈则子孝,如此方能慈孝交融;长幼有序,而能兄友弟恭。
纵览古今,家庭的命运最终紧系于个体肩头——那便是“我”的担当与责任。先生揭示夫妻和谐的四个密码:共同成长、彼此尊重、懂得包容、学会欣赏。窃以为,首先在于认清“我”作为家庭成员无可旁贷的责任。夫妇要之道,当如《诗经》所颂“妻子好合,如鼓瑟琴”,这种和谐并非单方委曲求全,而是双方在理解中相互成就。这需要“我”勇担一份责任:或为丈夫,当如梁鸿担起家庭之重任,不辞劳苦;或为妻子,当如孟光举案齐眉,以敬相随。
《问道心得》第四十四章说:“上等夫妻关系是互相欣赏;中等夫妻关系是互相理解;下等夫妻关系是互相包容;如果连包容也做不到,就只有互相伤害了。夫妻是一种融合,唯有柔软时才能够融合;如果是坚硬的,那怎么能够融合呢?”夫要刚,妻子要柔,夫刚妻柔,则刚柔并济。
父子之伦,亦非单向度的顺从要求,而需“我”在角色中倾注责任——父者当威慈并行,德威并重。但有德才有威,没有德何谈威。子者应尽孝道而永怀感恩之心。至于兄弟之道,孔融幼时让梨,正显“兄则友,弟则恭”的千古智慧,手足相扶,亲情便如江河般奔流不息。
汉风先生所揭示的家庭和谐之密码,其实现之关键,亦在于“我”的躬身实践。共同成长,需“我”主动追求精神上的同频共振。钱钟书与杨绛先生一生相携,在翻译与创作的崎岖山路上共攀高峰——此非被动等待,而是“我”勇于与伴侣在学识海洋中共同搏击风浪。彼此尊重。是“我”以平等之心去体认每位家人的独特价值,使其人格尊严如庭前花树般舒展生长。懂得包容,则需“我”如大地厚德,消融冲突棱角,以广阔心胸包容一切。学会欣赏,更要求“我”以敏锐目光捕捉家人细微处的闪光,如春风化雨,让彼此心灵之花欣然绽放。
对于整个社会而言,家之和谐,其力虽微,其光却远。当“我”在家庭中恪尽责任,无数个“我”的微小努力便如涓滴汇聚,终成滋养社会和谐与文明进步的浩荡江河。每一个和睦家庭都是涵养人性、培育道德的温暖课堂。春节团聚的万家灯火,映照的不只是亲情暖意,更是一个民族对“和”之价值的集体坚守与世代传递——这传递的力量,正源于千千万万个“我”的自觉承担。
和谐家庭,我的责任。当我们以责任为舟楫,以行动为风帆,必能在共同成长、彼此尊重、懂得包容、学会欣赏的航程中,驶向那万事皆兴的彼岸。当千家万户都因“我”的担当而点亮和睦的灯盏,那璀璨光芒将不仅温暖家庭,更将为民族复兴的宏图铺就一条由爱与责任共同铸成的、坚实而光明的路基。
我感恩先生引领。感恩天地神明,感恩圣贤祖先,感恩父母师长,感恩一切万有!祈愿天佑中华,国泰民安,世界安平泰,道德普天下!
【本文作者为彭城书院中华经典研修第9-1组成员、志愿者协会骨干义工、福德班教委会委员、福德班书法组负责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