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一期间的这场活动真的令人难忘

标签:
文化 |
分类: 书院生香 |

2025 年 5 月 5 日,五一假期的最后一天,彭城大地被昨夜的春雨润泽,清晨,微凉空气中弥漫着清新与宁静。这一天,既是人们收心回归日常的日子,也是书院人汲取力量、增添能量的特别时刻。与此同时,恰逢释迦牟尼佛诞辰,在这样充满特殊意义的时间,2024 级国学班弟子于早上8 点半,从城市的各个方向汇聚到书院,举行了一场意义非凡的修身增能活动。
当弟子们踏入书院时,整洁敞亮的庭院与教室令人倍感温馨。殊不知,党燕老师和王淑华老师早在清晨 5 点多就已抵达书院,精心洒扫,为大家营造出舒适的学习与交流环境。这份默默付出的心意,让弟子们心中满是感恩。活动伊始,全体师生共同诵读经典《道德经》,在朗朗书声中,开启了精神世界的探索。
随后,班主任凌寒老师带领大家恭诵先生的子夜随笔《一度思卿独怆然》,以此深切悼念书院资深老教授张化之先生。一字一句间,张化之老师在书院初创期八年里的辛勤付出与无私奉献如画卷般徐徐展开。先生的文字,承载着对张老的深切怀念,也让现场师生深刻感受到张老为书院发展所作出的重要贡献。大家不禁泪眼婆娑,沉浸在对张老的追思之中。有的弟子轻轻擦拭眼角的泪水,有的则陷入久久的沉默,每个人都在用自己的方式表达对张老的缅怀之情。为这位才华横溢、热血深情、铁肩担道义、妙手著文章的恩师送去祝福。5 月 1 日,书院刚刚度过 18 周华诞。在这 18 年筚路蓝缕的征程中,正是有许多像张化之老师这样的 “脊梁” 与我们敬爱的先生并肩作战,才铸就了如今的彭城书院。他们的坚守与奉献,成为书院发展的坚实支撑,也让这份文化传承的事业得以薪火相传。
缅怀过后,凌寒老师带来了令人振奋的分享。书院资深教授、年届 90 高龄的张铎老师,为书院精心创作了一首歌——《敬赠汉风先生》,并底气十足唱了起来,这哪里像耄耋老人,分明是一个精气神十足的小伙子。歌曰:“传说中有一片净土,住着古老的民族,每一个人都能歌善舞,他们都很幸福。现实中有一片净土,徐州彭城书院,每一个人都认真读书,他们都很幸福。汉风先生,喻事明理,博古通今,享誉四海五湖。”不仅如此,张铎老师还将自己的心意融入自种的葫芦中,在葫芦上刻字“海纳百川——赠汉风先生”。张老铿锵有力的歌声回荡在书院内,每一个音符都饱含着对书院的深厚情感,每一句歌词都传递着对生活的无限热爱。这份对书院的热爱,对生活的热忱,展现出了一位长者高尚的灵魂与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令在场的每一个书院弟子都为之动容。
会议进入第二项重要议程,2024 级国学班 5 个毕业论文组负责人依次汇报论文前期准备情况、目前的进度及下一阶段工作计划。自 4 月 13 日论文课题组成立以来,各组在指导老师和辅导老师的带领下,开展了扎实有效的前期准备工作。截至目前,各组已确定论文框架与任务分工,前期资料搜集和问卷调查也基本完成。五个毕业论文组围绕《国学布德泽,生命放光辉 —— 彭城书院国学班国学文化学用调研》《桑榆未晚,德润人生 —— 彭城书院福德老人的个人修养与家风建设的研究》《弘扬圣贤经典的道场,家长成长蜕变的殿堂 —— 彭城书院家长学堂的价值与意义》《文化传承与创新视角下彭城书院国学启蒙班教学实践探索》《启发内在之光,绽放天性光芒 —— 子衿女子的蝶变》等课题展开热烈讨论。现场气氛热烈,大家各抒己见,时而低头记录,时而激烈辩论,思维的碰撞、观点的交流,毕业课题在辨析中不断完善研究思路。
而最令人动容的,当属穆忠良班长。他虽骨折尚在康复期,却拄着拐杖来到现场为大家加油鼓劲。他认真倾听着每一个小组的汇报,分组讨论时深入小组给予中肯的建议,用行动诠释着班长的担当。这份对班级的责任感与对同学们的关爱,深深触动了在场每一个人的心,也让大家对接下来的论文工作充满了信心与动力。而德高望重的书院国学教授于惠,以及国学班辅导员钟庆来、侯瑞华、徐凤梅等老师的护佑和加持,更为今天的活动增强了温暖心灵的巨大力量。
当日下午 2 点后,子衿学堂论文组依旧留在明伦堂,她们专注研讨的背影,成为书院里一道独特而美丽的风景线。在这个五一假期的收官之日,彭城书院国学班的这场活动,不仅是对逝去师者的缅怀,更是书院精神的传承与力量的凝聚。从论文研讨的严谨认真,到师生间的温暖互助,都彰显着书院积极向上的精神风貌。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