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八周年征文选登(七):向内求·向前看·向阳生

标签:
文化 |
分类: 心得感悟 |

“久久为功,这个‘久’字用的太妙了,它道出了成功者的真谛,意为持之以恒,锲而不舍,持而不息。”当我第一次与先生互通微信时,先生对我说:“在我印象里,你老实、听话、实干,希望你再接再厉,扎根书院,并通过书院为社会付出自己的光和热,让生命之树最终结出圆满之果。”我将先生的鼓励看作是对我的鞭策,一年时光的国学班之旅即将抵达那个被称为“毕业”的终点,但于我认为毕业不等于结束,而是新的起点。最慢的步伐不是跬步,而是徘徊;最快的脚步也不是冲刺,而是坚持。真正的成长,是日复一日的精进与沉淀,是向内求、向前看、向阳生。
首先,“向内求”以明心见性,就是认识自己,并超越自己。认识自己的最好方式就是做“六实功课”。在静坐定心中观照清心守中;在诵读、抄写《道德经》和《问道心得》中滋养心灵、丈量生命的维度于高度;在每日感悟里不断复盘、不断自省、在自我认知里完善自己。其实进入书院不久,就听闻六实共修是提升生命能量的高速公路,但因我一直以来不合道的作息习惯——熬夜、晚起,从未起心动念去挑战这些坏习惯。直到3月8日先生在新闻中心工作会议上要求新闻中心全体义工必须加入六实活动,我便毫无犹豫地、毅然决然地向凌寒老师和瑞华老师表达了强烈意愿,这才得以加入六实谦下不争组。
从此,我便向着不合道的作息习惯发起了挑战。有研究说,养成一个坏习惯只需三天,而养成一个好习惯却需要21天。当我在春分日首次跟随大家早共修时就感受到了巨大的能量场。当我慢慢调整作息,将子时必寝定为自我约束;当我在朋友圈写到“不立flag,只道坚持,坚持修正不合道的作息。过往已往,未来未来,关注当下,制心一处”时,也收获到了李向东老师的点赞随喜。养成健康合道的作息,现在我每天早起后通过静坐定心、拳操舞的能量滋养,一整天都是饱满的精神状态,感觉神清气爽。有天清晨五点半,《国歌》和《醒来》的歌声能量太大了,孩子也感受到了,她也起床来和我跟随早共修一起唱歌、做拳操舞,然后开开心心、蹦蹦跳跳地去上学了。向内求,生生不息、应有尽有,所以想要培养孩子养成良好习惯,首先要做好自己。
其次,“向前看”以笃定方向,就是坚持不懈,厚积薄发。有一个“荷花定律”是这样说的:一个池塘里的荷花,每生长一天就会比前一天增长一倍,如果30天可以开满整个池塘,那么在第几天池塘中荷花开了一半?是第10天?第15天?错,是第29天。也就是说前29天,荷花只开了池塘的一半,可第30天的速度是前29天的总和。这就是说,成长需要积累沉淀。
穆班长也曾跟我聊起,书院有很多人在国学班时很精进,但毕了业慢慢的就从书院掉队了,就像在前29天里放弃了而没等到荷花开满池塘。唯有像一然老师、凌寒老师、曹桂莲老师、瑞华老师、凤梅老师、泳汐老师等这样始终抱一书院,扎根书院的老师,才始终践行“一群人、一件事、一辈子、一起走”的精神,以实干实修去跨越生命状态那不可企及的“十年鸿沟”。以两句对偶句来作为本段收尾:中途放弃者无缘满池荷香,抱一守诚者方可亘久逐光。
跟随书院无锡游学,在拈花湾梵天花海巨大能量场感受到心旷神遨;燕山春行,先生在海棠缤纷园中“五jing(敬、静、净、镜、境)”的开示,使我心灵怡荡。中午共享百家餐美食时,我向国学班班长穆忠良和德高望重的朱旌德老师表达了想为书院买一台无人机的想法,这样就可以为书院的游学和其他活动,记录下不同视角的风景。当时的我还尚未知晓书院十八周年庆活动,“一切都是最好的安排”,一个小小的想法竟也让我为书院十八周年庆做了点小事。
再者,“向阳生”以抵御风霜,就是心怀希望,逐光而行。“凌风知劲节,负雪见贞心”是我很喜欢的一句古诗,诗名《咏寒松》,它赞颂了坚贞高洁、伟岸不屈、散发着浩然正气的苍松,不为厉风暴雪所屈、凛然贞烈的气概。心态积极的人,哪怕身处黑夜,也会仰望星空,总是相信明天会更好,并不会在今天就放弃努力。在书院十八华诞之际,我内心仍感念着户部山游学时凌寒老师深情地回溯书院艰难创建史。十八载春风化雨育志士,十八载古院弘道持一心。先生与师母立下宏愿“弘扬传统文化,温暖世道人心”,十八年披肝沥胆、筚路蓝缕却初心不改,道心恒定。
是先生,以舍我其谁的责任与担当,以天下为己任的使命与脊梁,踏平坎坷成大道;是先生,用自己的肩膀担起风雨,披荆斩棘,斗罢艰险又出发。谢谢您!让我们在万万千千的人群中遇见。谢谢您!让我们在熙熙攘攘的尘世里,找到心灵的归宿。谢谢您!让我们相遇相知在阳光明媚、五彩斑斓中。世人皆知前路仍有陡崖林立,仍有顽石当道,谁人笃信:当我们在每次踏寻先生足迹而亦步亦趋地在人生之路上跋涉,终将铺就接引晨曦的云阶。
向内求,让我们在浮躁中守住本心;向前看,教我们在抱一中看到方向;向阳生,助我们在黑暗中寻求希望。愿我们都能在向内求中扎根,在向前看中奔跑,在向阳生中绽放,让每一次成长,都成为对生命最庄严的礼赞。
感恩所有的遇见!感恩天地神明,感恩圣贤祖先,感恩父母恩师,感恩一切万有! 祈愿天佑中华,国泰民安。世界安平泰,道德普天下!
【本文作者为彭城书院中华经典研修12组成员、2024级国学班弟子、新闻中心编辑组校对组成员、明德早教及立志班小弟子家长 靳松。邮箱收稿日期:2025年4月2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