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法自然组挑战月五人行
标签:
文化 |
分类: 心得感悟 |
【编者的话:在挑战月第15组道法自然组共收到18位老师所写的31篇感悟文章,姓名如下:田海燕、罗马(9篇)、黄娟娟、朱玲、江华、凤春、艳秋、蕊静(6篇)、董佳玉、缪丽娟、亚玲、吉郁梅、兰花、沈卫平、顾拥琴、听海、章民利、田亚夫。15组的老师们来自于南通分院,他们全员并超额完成了每月一信。更重要的是老师们的一月一信,都用心写出了自己的收获与成长,质量很高。除了独立推送的之外,现在合辑5位老师的文章,供大家学习借鉴。】
1、朱玲:一次分享就得一次成长
三月份第一次的示范组共修之前,我接到海燕老师的通知,让我进行分享。这是我们南通分院第一次除海燕老师之外的老师,在示范组共修会议上进行分享。在接到海燕老师电话的时候,我感受到了海燕老师对我的信任,但同时也觉得这么重要的分享,我当时的状态沉沉浮浮,而且时间紧张,感觉自己无法担此重任。何况之前听老师们的分享,太有能量了,我还望尘莫及。于是,便让海燕老师另找他人,实在不行我再替补。但是在等待的过程中,我想到了先生之前说过的话:“如果别人真诚的给你赞美的时候,不要说‘我不行’,而要感恩和自警。”所以,我便在脑海里回顾要分享的内容。
第二天上午,我着手准备晚上的分享稿。在动笔之前,心想:这个月我们南通分院有四位老师分享,我作为第一个,要带好头,一定要分享好,更不能辜负了先生对我们的赞美。坐在电脑前,开始敲击键盘的时候,我脑海里只有我历事炼心的那些经历,没有了任何得失心,更是放下了所有包袱。就这样,一行行文字在电脑屏幕上像流水般奔涌而出,世界好像只是剩下了我自己,用文字关照着内心,尽情的表达着自己。
写完初稿,看着桌子上堆积成小山的面纸,内心好像是经历了一次洗礼。虽然那些思考在事情发生之后已经在大脑里过了一遍,自己也已转念调和了。但是莫名的,当我用文字把它们细细写下来的时候,就像是涓涓细流不断地冲洗着岁月沉淀下来的泥沙,让我的心更加的清澈见底。体会到了海燕老师说的,准备了就算不分享也是一次成长。是啊,我也终于明白了先生为什么说写每月一信是我们修行过程中实现觉知和觉醒的重要方式,是记录我们成长过程中遇到的感动、困难、挑战、蜕变与升华的历史,是在滋养自己。
下午三点的时候,我就开始紧张起来,心好像提到了嗓子眼。先生说,紧张就说明能量不够。是的,因为是线上分享,我各种担心,担心手机会不会突然出现状况,担心自己情绪会不会控制不好等等。这种担心就像是杞人忧天,这背后的原因除了对自我不完全接纳之外,也是对示范组共修会议的敬畏。
时间终于来到了晚上的七点半,虽然我对于分享的成败已经不关注了,但还是无法平复自己怦怦直跳的心。当接过主持人卫华老师的麦,眼前便只有我的分享稿,只有我所经历的一幕幕。那种屏气凝神让我觉得一切都在为我开辟道路,身边好像有千军万马,又好像只有我自己。尽管早上已经熟悉了两遍分享稿,然而在会议上我还是有些有些不流畅,但我享受当下的那个状态,享受内心的平静安稳,享受着阳光从生命的缝隙中洒进来的爱与温暖。
先生说把心里的阴暗曝露在阳光下就好了,所以我从来没有想过在近百位前辈老师面前完全的敞开自己会不会太过一览无余,我也从来没有想过老师们会怎么评议。我只想真实地面对自己,真实地面对内心,面对那个曾经不敢触碰的伤疤,并在面对中看到自己的改变与成长。我想这便是先生带领我们进行六实修身的意义吧。尽管还在生命一层楼上窃窃自喜,不免有些轻浮,但是我接受自己现在的状态,因为从一层楼到三层楼是一步一步走上去的。我能做的就是安住当下,脚踏实地地去践行,在一件一件的事情上炼就一颗纯洁的心、无私无染的心,虽然这条路并不好走,但是我并不孤单!
感恩海燕老师给了我这次分享的机会,让我在分享中看到了自己、疗愈了自己、成长了自己。经过这次挑战,我原本凌乱摇摆的心变得有序而坚定,所以每一次的担当都是生命的成长与历练。感恩书院,感恩先生,感恩各位老师的托起!
2、董佳玉:圈子的重要性
发现没,和漂亮的人接触,你都不好意思邋遢;和勤奋的人接触,你都不好意思懒惰;和有钱人接触,你会发现有钱人比你还拼;如果你和赌鬼在一起,那你早晚也会输掉自己的人生。物以类聚,人以群分,靠近什么样的人,就会走什么样的路。人生最大的运气不是捡到钱,而是某一天你遇到一个人,他打破了你原来的思维,提高了你的认知,提升了你的境界,带你走上更高的境界,这就是我们生命中的贵人。
幸福的秘密就是——总是慈爱,总是谦卑,总是善良,总是包容,总是热情,总是精进,总是从容,总是淡定,总是感恩,总是喜悦。行善而没有期待获得福报的念头,始终默默无闻坚持不懈地时时处处行善才是真正的积德,才会有意想不到的幸福与回报。
三月是挑战月,我从海燕老师身上学到了“坚韧”。海燕老师说她接受了这个月示范组星评员的挑战,当我看到娟娟老师在感悟中提到此事,我真的无比佩服海燕老师的勇气。没有一颗真挚的有道之心,是没有办法坦然接受挑战的。她几乎是连电脑开关机都不知道在哪里,就这样一步一步地摸索操作,从微信群复制到电脑,从电脑保存好再截图发微信,这样反反复复地操练。虽然这些对任何一个有表格经验的人来说都是小菜一碟,但是对海燕老师来说可以说是跨越了很大的鸿沟,真的被她的爱和温暖治愈着。
虽然每次她在示范组的共修会上做后台操作时会出现一些失误,但这不能否定她的努力。不止于此,为了周六下午的亲子诵读班能更好的服务好大朋友和小朋友们,她决定课前多花些时间学习相关内容。第一、先把《弟子规》《千字文》背下来,然后可以通俗易懂的讲解《弟子规》。第二、把小学生必读古诗词的手语舞全部学会。第三、把《跪羊图》《天之大》《国家》这三首歌曲手语舞学会。以上这些是她目前列入启蒙班计划的教学内容,她下定决心去攻破它们!
三月是挑战月,我从蕊静老师身上学到了“精进”。蕊静老师每天的感悟都是一种诗情画意的室外生活,每天都是抱一精进的做好六实功课。他能快速地将书院的茶气节会、先生的打卡,以及六实大共修的感悟,快速、精辟、深刻的整理好并分享到群里共大家分享。拜读蕊静老师的日志无疑是能量满满的。在3月第二次示范组共修里,当我听到蕊静老师他已经将《道德经》的分享稿整理到第六十二章了,我真的发自内心的佩服,也很期待听到蕊静老师的分享。本月截止今日他更是将每月一信完成了6篇了。想到自己,写一封信真的有这么难吗?还是自己做的不够精进。
三月是挑战月,我从朱玲、娟娟老师身上学到了“朴实”。虽然朱玲老师经常素颜,但是她灿烂的笑容真的感染了每一个人,每次看到她弯腰鞠躬的真挚流露真的很感动。朱玲老师和娟娟老师这学期分为担任少年养志班和童蒙养正班的主讲老师,她们周末休息时间还在制定教学计划,一切为了书院,一切为了孩子。我作为娟娟老师的辅助,我明显能感觉到她上课的高度专注的状态,她能克服自己手语舞的短板,上课不会分一丝心,随喜赞叹两位老师。
能结识南通分院这群精进又上进的老师们,我感到自己是如此幸运。三月是挑战月,其实与我们而言,每一天都是挑战。有道的人生要学会优化自己的圈子,圈子影响自己生命的质量和命运的走向。所有站不起来走不出去的负能量都是因为埋怨上天、社会或他人不公的内心所投射出来的困境。学用传统文化,让我们的生命充满着爱,让我们与古圣先贤共组朋友圈,让我们与祖国同行,与时代共进。
3、凤春:生命是关系的总和
首先,观父母。在陪伴孩子成长的过程中,我接触到一些家庭育儿知识,了解到原生家庭对个人成长的影响,由自己身上的问题开始溯源到原件即父母身上,我不再如孩童般淳朴,而是用世俗的眼光来评价父母,于是就有了怨。在书院,我找回了那个真正懂得感恩的本我,并放下了对父母的挑剔。我懂得了先生说的“我是一切的根源”,而不再把自己成长的性格问题定罪给父母。父母是家庭大树的根,而当一家人都全神贯注地服务孩子时,就是本末倒置,若无深根固柢,哪来枝繁叶茂。我不再坦然接受母亲的照顾,而是时常感念母恩,关心母亲的身体,关注母亲的需求。
其次,观伴侣。回望过去的十年,曾经我抱持的观念是:不要妄想改变一个成年人,江山易改本性难移。所以在夫妻关系中,我没有发挥积极作用,而是回避问题,避免发生正面冲突。对照“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其实很多时候我就是小人思维,不能真心接纳对方的不同,更谈不上欣赏。先生说过,生命中的考试若考不过去还要再来重考。夫妻关系是我认为最难调处的关系,我想肯定是一道必答题。在听到书院一位老师分享如何在夫妻关系中修己后,我开始正视这道考题。我给自己规划的路径是运用“化”这个妙法重构夫妻关系,在内心撕下给对方贴上的标签,学会尊重、理解、接纳、祝福。我相信一切寒冰都会在温暖中一点一点消融。
再者,观他人。前段时间由于自己身体原因多次去到医院,所看到的问诊的病人、在嘈杂环境中工作的护士,乃至排队发生争吵的病患、陪护病人的家属等,我更能理解他人。身体有病痛时会影响人的能量,不好的一面也会被放大,不必评价。月初我进行了一次小手术,前面的病人痛苦地走下手术台,当我躺上手术台时,我听从着医生的指导去放松身体,当下的第一念就是我要带给医生轻松和谐的工作环境。十几分钟的手术没有痛苦呻吟,医患双方和谐共处。我体验到生病手术本是逆境,但心念一转也就不再痛苦。
最后,观自己。在遇事斟酌不定或是决心不足时,我有了方法,就是看清自己的发心,问问自己有没有私心;问问自己,事情这么做是不是利他。在遇到困难时,我有了直面挑战的勇气,越过障碍后就会看清那些所谓的困难和障碍其实都是自己不坚定的心所产生的“相”。近一年的工作中,从服务企业到尊重创业者的情怀,我感知到自己可以凝聚更多“无”的力量推动行业的发展。
《道德经》第七章中的“是以圣人后其身而身先,外其身而身存。”第六十六章中的“是以圣人欲上民,必以言下之;欲先民,必以身后之。”这两句经文常常能帮助我在关系中重新找准自己的位置。每次先生给我们赋能总是强调学习中华经典,经文只是一个载体,重点在于扎扎实实地学圣贤怎么做,就是要实修实证。未来,我会继续扎根书院,跟随先生和同修老师们做好六实,打开自己,绽放自己,理顺关系,让爱自由流淌。
4、江华:修道士的“七颗心”
在学习《道德经》的过程中,发现老子会通过一系列富有象征意义的比喻,描绘得道之人的内在品质和外在行为。这些古老的智慧,对于我们现代人来说,依然具有深刻的启示和指导意义。
现在我就修道士的“七颗心”来谈谈自己的感悟。古代修道士是如何七步成道的呢?《道德经》第15章说“豫兮若冬涉川,犹兮若畏四邻,俨兮其若客,涣兮若冰之之释,敦兮其若朴,旷兮其若谷,混兮其若浊”,他们用“谨慎心、敬畏心、恭敬心、庄严心、朴实心、广大心、包容心”这七颗心来感通生命的奥秘。
一、保持谨慎敬畏心,过低碳生活。
“豫兮若冬涉川”表达了得道之人行事谨慎、不露锋芒的态度,也就是“谨慎心”。在这个竞争激烈的社会,人们往往急于表现自己,渴望迅速获得成功和认可。然而,老子告诉我们,真正的力量并不在于外在的张扬,而在于内在的含蓄和克制。如同冬日涉水过河,需要小心翼翼,深思熟虑,才能确保安全抵达彼岸。这种态度在现代社会同样适用,无论是职场发展还是人际交往,都需要我们保持冷静和谨慎,不急躁、不冒进。
读到这里,我自然想起小时候我们学校东边有两条河,一条南北走向的大河叫龙游河,可以行船;一条东西走向的小河,跟大河连接,可以供人们淘米、洗菜、汰衣服。冬天小河会结厚厚的冰,有些男孩子会从小河边的冰面上走,女生只敢在边上看着。他们有时候会砸下冰块,用草吹个洞,串起来,拎在手上玩。冬天我们还有一个玩具就是冰铃铛,冬天的屋檐下总会挂长长的冰淋,孩子们会敲下来拿在手里玩,看着冰锥在手里冒着气,一点点变小。
小时候的快乐就是这样的简单粗暴。随着工业的发展,全球气候变暖,现在在我们这里再也看不到那厚厚的冰面和长长的冰铃铛了。记得上个世纪90年代初,我刚到乡政府工作,那时候的口号是“村村冒烟”,要求每个村都要办企业,每个部门都要办“实体”。村里的企业是简单粗暴的,野蛮地破坏农田,肆意地排放污水,那时候乡镇根本没有环保这一职能部门。多年以后才出现了一个环保助理,一个人负责全镇的环保工作,后来逐步增加到两个、三个人,到现在已经成为乡镇中的一个重要职能部门。从这一点也可以看出人类在遭到大自然的反噬后对自然资源和地球环境逐步重视起来,开始有了科学发展理念,不再急躁、冒进,急功近利。
作为小小的个体,我们每一个人都可以为保护地球,爱护环境献出自己一份力。比如低碳出行,少开车,多坐地铁、公交或骑车出行;不乱扔垃圾,做好垃圾分类,随手拣拾垃圾;无论是在自己家还是在公共场合都能节约用水和电,在低谷时段使用洗衣机,洗澡时前面的一段冷水用盆接住,留着洗内衣、冲马桶等等,都是我们可以做到的。只要人人都献出一份力,世界将变得更加美好,地球就不会千疮百孔。
现在想想,家长是怕我们走河边危险,就编出这样的故事,而这又激发出我们的好奇心,往往会情不自禁地想从河边走。当然人少的时候我们是不敢走河边的,我们对河里的毛猴有着一种敬畏之心,因为据说它只吃不听话的小孩。现在想想,其实这也算是一种对外在环境的敬畏,更是一种内心的自律和自省。
二、保持恭敬平和心,享受和顺生活。
“涣兮若冰之释”老子在这里用冰融化的意象,形容得道之人的从容不迫。在我们的生活中,面对压力和挑战时,我们往往会感到焦虑和不安。但是,老子提醒我们,就像春天即将到来冰雪融化一样,一切困难和阻碍最终都将迎刃而解。这种从容的态度,是对生活的一种积极面对,也是一种对未来的乐观预期。它告诉我们,无论遇到什么困难,都应保持平和的心态,相信时间和自然的力量,相信困难之后是新的开始。
去年有一段时间我是焦虑的,儿子在没有找好新工作时就从苏州辞职回通,在家待了两三个月,他表现得焦躁不安起来。虽然我表面上没说啥,但内心是焦虑的。幸好跟随先生游学狼山时,先生特意点到了我,并且说每个孩子都是自带口粮的,不必担心,只管祝福,一切都是最好的安排。在圣严法师纪念馆,先生送给我八个字“打开心门,绽放生命”。这才让我的焦虑得以缓解,变得平和起来。
每次参加线上学习时,我会怀着恭敬、至诚的心去行上下课礼;做拳操舞时也是怀着恭敬心的。我觉得这既是对圣贤祖先的尊重,也是对自己的尊重。当我怀着恭敬心做事做人时,人和事就会很和顺。由于公公身体原因,我们回老家的次数变得频繁起来。俗话说远香近臭,我爱人之前一直在外地工作,一年难得回来两次,去年由于公公生病,他回到南通工作,一段时间几乎天天回家。现在公公病情稳定了,也是每周回家。在一起的时间多了,他难免就会跟婆婆起冲突。春节期间,有一次他在择荠菜,婆婆看见了,说这么贵的菜,你咋把绿叶子都扔了,先生气得扔了荠菜一个人去楼上。我接着去择菜,发现我爱人扔掉的确实是不好吃的,要么烂的、要么老的。
晚上我跟爱人说,年纪大的人就这样,啥都不舍得扔,我妈也这样的。还有一次,人家送了两条十几斤重的天目湖鲢鱼,爱人计划着做剁椒鱼头,结果当他准备做的时候,发现鲢鱼头已经被婆婆剁成一小块一小块的了,说留着煨汤喝,两个人又大吵一架。后来我跟爱人说,这个事情怪你没有跟妈沟通好,你提前跟她说一声,她就不会剁了。还有就是他们俩老人不能吃辣的,煨汤也是好的,大家都能喝。
我知道,爱人之所以生气,是因为我说想吃剁椒鱼头,结果没吃成,他就怨上他妈妈,“好好的东西,被你糟蹋了”。爱人看到我并未有遗憾,还反过来劝慰他,也就释然了,并且在后面几天都主动向妈妈示好。在我的影响下,现在我爱人回家跟婆婆再也没有了高声粗语,一家人其乐融融,享受着和顺的生活。
三、保持朴实心,得内心丰盈。
“敦兮其若朴”老子在这里强调了得道之人的纯朴无华。在物质欲望日益膨胀的今天,人们往往迷失在名利的追逐中,忘记了生活的本质和初心。老子的这一观点提醒我们,应当回归到最简单、最朴素的生活状态,保持内心的纯净和宁静。这种纯朴不是落后,而是一种对生活的深刻理解和对自然的顺应。它要求我们在物质和精神上都能达到一种平衡,不盲目追求外在的华丽,而是注重内在的修养和成长。自从走进《道德经》学用,我已经很久没有购买包包、首饰、化妆品和衣服了。前几天和朋友去浙江,她跟我说不要这么节约,我说需要的东西我还是会买的,不需要的东西我肯定不会盲目购买,我现在所拥有的已经够自己日常所需,没有必要再买些东西堆家里。这次我们俩出去三天都没有花一分钱购物。
四、保持广大包容心,享幸福快乐人生。
大道至简,平常心是道。如果觉得别人伤害了自己的话,原谅他吧,因为伤害别人的人都是不幸的。每个人都应该怀有一颗宽容的心, 这样自己也能够活得轻松。怨恨伤害不了别人,只能伤害自己,只有放下怨恨,才能获得幸福快乐。
通过对《道德经》的深入阅读和思考,我感受到了老子所传达的深邃智慧。在现代社会的快节奏和高压力之下,我们更需要学习古人的这种微妙玄通、谨慎小心、从容不迫和纯朴无华的生活态度。这不仅能够帮助我们更好地应对生活中的挑战,也能够引导我们回归到生活的本质,找到内心的平静和满足。
5、黄娟娟:谢谢你,我的孩子
早上送孩子去学校返程的时候,去了学校旁边的小公园里走走,这一走,心头滋生无限的喜悦。由远及近的姹紫千红,微风携带而来的淡雅芳香,杨柳柔美曼妙的身姿,青草地里嫩黄青翠的草尖……我很快就被这春日的美好风光所沉醉。犹记得上一次写每月一信还是凛冽的寒冬,才一个月,天地自然就换了一副新模样,而我也一样,这个月也有属于自己的些许收获,想要梳理记录。
3月14日中午,班主任打电话来告诉我孩子说头晕,建议我接回家观察。我站在校门外等候的时候,看见他飞奔而来,我下意识摸了摸他的头。他说“妈妈,我的头不烫,可能是身体里面的,你看不见。”回到家,他也很反常地扎进书房写作业,没一会,我便看见他在玩玩具,吃零食,嘴里还哼着曲调。我没有戳穿他,就是看着他笑出了声音。让我意外的是,他主动跟我做了坦白“妈妈,我告诉你一个秘密,你别生气哦。我没有头晕,就是今天不想上学了。”
犹记得孩子坐在蒲团上,我听完蹲坐在他旁边,便抱了抱他,顺便问了他:“今天算放你半日假,有什么想做的吗?”孩子说能不能带他去抓一次娃娃。我立马就答应了,在随后的聊天中,我得知他不想上学的原因是看见班级有同学因为头晕请假,就尝试了一下。他主动说:“以后不会再这样了。”便立即去完成了作业。
当天我与他去抓了娃娃,在抓娃娃的时候,身边小朋友说地上掉了一个娃娃,问是不是他的,儿子看了看自己的篮子,表明不是。他看了看小朋友的脸,并且把娃娃捡起来送给小朋友,说:“没有人要,就送给你吧。”那个瞬间,我再一次被孩子触动了,他怎么会如此美好呢。那半日于我而言,真的是我生命中极其朴素,却十分宝贵的一课。他毫无畏惧跟我分享了不上课的事实和原因,让我深深体会了来自一个孩子对妈妈无条件的信任和开放;他毫不犹豫递娃娃给陌生小朋友,让我感受到了他内心的真诚和善良;同时我也从自己当日的言行举止中,觉察到了自己的思维进步,好像我也学会了用爱和包容来倾听孩子,允许和接纳孩子。
在田老师的信任下,这个月我开始担当童蒙养正班的班主任服务,在第一次课之前,我在家里便与孩子做了一次沟通:“儿子,妈妈这周要开始上课了,妈妈也需要你的帮助。在家里,妈妈需要你陪同我一起打卡;在书院,妈妈上课的时候,需要你积极带动气氛。”
孩子答应得非常好,并且当天就开始非常认真地和我一起打诵读、静坐。那几日通过诵读打卡,就有特别多的感悟。以前我总以为孩子小,识字量不够,必须由我带着读,孩子一有反抗的情绪,我便随之以大人的姿态,一再地逼迫他完成任务。而这短短几日和孩子共同打卡,却忽然间无比地欣赏他,没有我的领读,他坐姿端正,自信从容,有时候会情不自禁地用手打起节拍,识字量根本不是阻碍。我就静静地欣赏着他沉醉、享受的样子,宛如古书里的翩翩少年。
在3月22日的课堂里,由于孩子最近特别着迷《假如历史是一群喵》这一系列漫画,几乎是除了吃饭睡觉,都要随声携带。快上课的时候我就商量着把书给收走了,他便闷闷不乐。上课的时候,就连他滚瓜烂熟的内容也不愿意读一个字,一会趴在桌上,一会躺在桌下。看到他这样,我没有像以往那样去批评、指责、改正他。脑海里瞬间浮现了他在家那么认真的模样,我想我应该鼓励他,相信他可以做得更好。
当天的课堂上还有一位小班的小弟子,她妈妈也没有来陪同,我几次观察到她独坐时注意力不太集中,于是我将这位小弟子牵过来与儿子同桌,并且跟儿子说:“妹妹还小,你做哥哥带领妹妹一起读,我相信你们都能读得非常棒。”然后我便继续去上课,没有对他多言。随后便看见他主动拉着妹妹的小手指,跟着课堂节奏开始指读。事后自我总结,我很欣喜自己没有走以前的固有模式,对他严厉教导,再不听从就会让他出去。而是用积极的心态去处理,相信他能找到状态,对他有了更多的等待和包容。
3月23日清晨,我与孩子爸爸因为小事有了摩擦,孩子在我声音分贝调高的时候,来到我身边,跟我说了句悄悄话:“妈妈,你身上的魔鬼又出来了。”我的火被孩子这句话瞬间给降温了,记得很早以前我跟他说过每个人都有天使和魔鬼的一面,当妈妈发脾气的时候就是魔鬼的妈妈在作怪,记得要及时来帮助妈妈赶走魔鬼。让我意想不到的是孩子是真的记在心里了,并且能在我发脾气的时候来帮助我认识自己。
我的孩子,他依然有很多很多不足的地方,他专注力没有那么好;对待学习也没有那么认真;在家里豪横对外怯懦;遇到事情很急躁;甚至还有些许自卑……以前我总是带着挑剔的眼光来看待孩子,觉得自己拥有满腹热血想要教好他,而他却偏偏要跟我对着来。但是,这些已经不再那么激起我的情绪了,因为我知道了其间的真相,孩子一切所谓的不足,大都来自于不够好的自己。而我的孩子,不辞辛苦地一次又一次陪我做生命课题的练习。想到此,我的心里涌出了对孩子的感恩和爱。
我开始接纳孩子,理解孩子,甚至成为了孩子。我明白,孩子就是自己的缩影,对孩子的挑剔和不接纳,都是对曾经自己的挑剔和不接纳。我把自己的遗憾和不甘心,都嫁接给了孩子,变成了我对他种种的希望。希望他能变成填补我缺憾的救命稻草,而这份念头的背后,依然是自私自利,那并不是对孩子的爱呀。
而对孩子最好的教育,不是对他投射各种希望,而是把眼光放到自己身上来,去听去做先生所言的“孩子不用管,全靠父母德行感;家庭教育的核心是父母的自我修养”。什么时候有了这样的思维转变,具体时间我不知道,但是原因我很明白,是因为自己选择了一个无私无染的熏修环境。在书院这个大家庭里,每个人都十分纯粹,赤裸裸的真心实意,实打实地做事炼心。来到这个环境,是我们的缘分和福报,我愿意一门深入,长时熏修。
感恩天地神明,感恩圣贤祖先,感恩父母恩师,感恩一切万有!祈愿天佑中华,国泰民安,世界安泰,道德普天下!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