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特别推荐张艳老师文章:做好自己才是对孩子最好的爱

(2025-04-15 08:35:40)
标签:

文化

分类: 心得感悟

特别推荐张艳老师文章:听别人故事悟自己人生(推优)

  最近接到书院启蒙班几位家长的电话,说孩子进入三年级变化特别大,老师们也都给予了点赞表扬。有的孩子以前成绩不太好,现在能够考满分。有的孩子以前表现平平的,这学期不光拿到三好学生奖状,还拿了好几张别的奖状。家长们都说自己和以前一样,只跟着书院好好修身,对孩子没有特别的关注,而孩子却给了他们惊喜,特别感恩书院。这些家长都实证了先生说的“家庭教育的本质是父母的自我修养。”

  其实不光这几个孩子,我们童蒙养正班大多数的孩子状态都是越来越好。明显感觉不光是读经进步,课堂表现也特别好。我们班教学组的几位老师都说,孩子们的精气神足,上课读经时从刚开始的坐不住,到现在能够认真指读,让人看了心生欢喜。

  先生常说,父母好好学习,孩子天天向上。这些家长,有的从家长身份,很快转变到志愿者身份,而且还坚持做助教,自我提升,改变特别大。还有些家长,暂时没走进义工队伍,但她们听话、照做,每次书院有活动都积极参加;在家里也能以身作则,起到示范作用。把家长学堂听到的,落实到家庭教育中。这就是先生说的“无”的作用,看是无用方为大用。真的是“孩子不用管,全靠父母德行感。”

  我们班大多数的家长都能够陪伴孩子诵读经典,而不是只要求孩子,真的做到了言传身教。特别是本学期孙老师提倡孩子们“日行一善”,让家长们及时发现孩子们的善行和习惯,给予肯定和表扬。所以,整个班级的精神状态特别好,孩子们进步也特别快。

  那天我们班里一位家长,和孩子因为一点小事闹得一家人情绪都特别激动。她给我打电话交流,原来因为在和孩子沟通时家长没有控制好情绪,孩子觉得委屈就和家长争辩起来。经过调解很快就风平浪静了。从这件小事,让我知道家长稳定的情绪对孩子多么重要。

  这件事让我不禁想起曾经的自己,以前的我也会为了一点点小事暴跳如雷,痛苦不堪。现在想想那些真的都是不值得的事。在书院的时间越久,越能够感受到内在被滋养,内心越来越有力量。知道孩子的道德品质和良好的生活习惯,比学习成绩更重要。现在遇到同样的事情,内心不再慌乱,知道对于孩子要做到温柔而坚定,学会自我调整,不再担忧孩子的未来,也不再过度期待和要求孩子了。

  其实想想我的经历应该是反面教材,孩子小时候,我跟风给她报各种补习班,不但孩子的成绩没有多大改变,反而弄得家长和孩子都特别辛苦。现在想明白了,一切都是自己的原因,没有老实、听话、照做。

  我带孩子来书院,一开始只是让孩子读经,自己没有跟着一起读,孩子出现问题时也只是一味的抱怨孩子。先生说:“孩子是家长的复印件。亲子关系出现问题时,家长不能一味责备和埋怨孩子,而要反求诸己。”我只是听到了,却没有用在自己身上。我不承认自己有错,没有足信先生的话,更没有管理好自己的情绪。

  在经历了一段亲子关系的痛苦之后,慢慢的反思自己,刚好也走上书院的助教岗位。特别是参加六实活动,每天读经,抄经,静坐,以及晚上写感悟,让我能够静下来活在觉知中。内心的平静来自于坚持诵读经典,坚持跟着先生修身成长,慢慢发现身心和谐了,家庭也和睦了,情绪也越来越稳定了,亲子关系也融洽了。我懂得了与孩子沟通比斥责重要。孩子还是那个孩子,我却不再是那个我,但心境变了,仿佛一切都变了。

  因为深信自己是一切的根源,所以,在亲子关系中,最好的做法是只管做好自己,以身作则,关注自己的生命状态是否合道。让孩子感受到家里满满的安全感,以及父母无条件的爱。当孩子求助时,不再只是苛责,而给与更多的理解和陪伴。

  我自己曾经走过的弯路不想让别人再走,自己曾经对孩子的伤害也不想看到在别的孩子身上发生,所以想牵手更多有缘人走进书院。想要母慈子孝,我们唯有好好学习,提升认知,改变思维方式,全然的去爱和接受自己的孩子,不再一味的比较和责备。

  听别人的故事,悟自己的人生。我们何其有幸能够走进书院,聆听先生教诲。还有那么多优秀的家长给我们做示范。每天诵读的《问道心得》也给了我们答案:知道的价值在于生活中的做到。当我们知行合一,听话照做时,发现美妙人生,不求自来。

  感恩所有的遇见,感恩天地神明,感恩圣贤祖先,感恩父母师长,感恩一切万有!祈愿天佑中华,国泰民安,世界安平泰,道德普天下!

【本文作者为彭城书院中华经典研修第2组成员、2019级国学班弟子、启蒙班助教、福德班弟子 张艳。邮箱收稿日期:2025410日。】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