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从报名参加了书院的国学班,每周日都会迎来近三小时的国学课程。毕业前还设有论文答辩等环节,学习安排充实而丰富。先生考虑周全,深知加强书院与分院沟通的重要性,为了让国学班班主任凌寒老师深入了解南通分院弟子的学习情况,特建议海燕老师邀请凌寒老师加入南通分院学习群,与南通弟子多作交流。如此一来,不仅能让我们及时知悉书院的最新动态,也使得书院能够更好地掌握分院弟子的情况,而凌寒老师则成为连接书院与分院的智慧桥梁,让我们得以紧密交流、共同进步。
昨晚拜读了凌寒老师的日志,得知六实三组的李远岫老师购买了网络商用会议室,这下会议室最多可以容纳
300人了,解决了共修会议室容量的问题。也就是说以后无论是六实早共修、月底大群共修、每周一晚上的示范组共修及24节气茶会等,就有容纳300人的会议室了,不用两个会议室一起同步了。原来之前会议室容量不够时,都是书院老师一部手机对着另一部手机并用传递,为我们托举出来一条可以聆听先生智慧的通道!感恩书院默默奉献的老师们!感恩远岫老师的大爱之举!
注意到远岫老师,是在杨可可老师那篇震撼现场、感人至深的文章里。三组所有老师为先生讲解的《道德经》文稿的一校、二校和三校以及定稿工作付出了很多时间和精力。可可老师说,远岫老师在每次校对的过程中,还需要先把先生的音频转化成二维码,加在每一章的文稿上,再去听音频核对,最后印刷成书的相关事宜也是由远岫老师负责的。后来可可老师才知道,把音频转化成二维码,每次扫码就能听,是需要每年充值成为长期会员的。如果中间断掉,那之前转化的二维码也不能使用了。而远岫老师说有她一个人充值就够了……原来远岫老师这几年一直在不声不响地付出和奉献着。读到这里时,这个名字便让我无法再忘记,如此无私,如此大爱,还如此谦逊,如此低调。
“窗中列远岫,庭际俯乔林。”
远岫:远,遥远也,给人一种辽阔、深邃之感,还给人一种志向高远、追求远方之理想的励志感。岫,山也,带着一份隐逸和自由、宁静与稳重。这是个心怀大志,奔向未来远方,同时也能心胸开阔,旷达乐观,有隐逸和自由之情怀,却又不失沉稳与坚韧的美丽名字。既能心怀远方,又能脚踏实地。
再后来,读到远岫老师是在先生的日志中,她特别生动的一句话,让我觉得意境好美。那一天,先生与刘老师一起参加了“六实”第三组的共修活动,大家一起打养生拳;读《道德经》;诵《问道心得》;随音乐静坐;喝申时茶;分享心得,其间还享用了“百家饭”,每一件事都有助于增能长慧。活动的发起人远岫老师在活动结束后给先生发去信息说:“现在我坐在厨房,穿过客厅向窗外看,感觉家都和以前不一样了。”如此的明媚,如此的温馨,如此的动人。
先生说,远岫老师在新闻单位工作,进入书院之后却把自己的身段放得低低的。她给人的印象是“微笑、奉献、老实、听话、实干”;她一直坚持在子衿学堂里修身成长;她为明德礼堂捐赠了价值好几万的电子大屏;她带动自己的爱人、父母、公婆、孩子都走进了书院,成为和谐家庭的典范;她一直足信只要追随书院,抱一精进的修身,人生必将越来越好,最关键的是她确实做到了!这是一个多么让人肃然起敬的子矜女子!
而在泰国游学之旅中,我有幸见到了远岫老师本人。那是一个美丽且让人难忘的动人场景。那时,先生提前几天到泰国,一方面为行程做先期考察,另一方面是为了会见日本一位大德的友人。这位大德友人送给先生四种物品:两包抹茶、一瓶面霜、一盒面膜、一盒特质筷子。先生说任何物品有两种属性:价格与价值。这些物品虽然价格不贵但价值却是无价的,是日本友人对先生的心意。在游学总结会上,先生却把这些心爱的礼物送给了担当那次游学重任的组委会老师和三位车长。两包茶分别送给了游学总指挥、爱喝茶的滕丽娟老师和李远岫老师;面霜和面膜分别送给大爱的曹桂莲老师与徐凤梅老师;象征家庭和谐的筷子送给了不断蜕变的韩小梅老师。
也就是那一次远赴异国他乡的游学之旅中,我见到了笑容可掬的远岫老师,感到她是那么亲切、平和、静柔且端庄。虽短短一瞬,却能看到先生发自内心的对远岫老师的那份尊重与欣赏,那一晚的画面真的很美、很难忘。
之后,在青青老师的泰国游学感悟里再次读到了远岫老师。那一程,年轻的青青老师独行,和我们南通的李玲玲老师分配于同一间房共住,就在我的隔壁。青青老师在文中提及书院众多老师对她照顾有佳,其中远岫老师把她当作自家孩子,提醒着她待人处事的细节:“和你同住的老师带着孩子,你记得要帮忙照看一下。”只此一句,便让我们看到了一个那样善良、体贴、心细与周到的远岫老师。
我知道,在书院里,有无数个像远岫老师一样德才兼备的老师们。正如先生所言,是大家无私的爱,托起了书院“弘扬传统文化,温暖世道人心”公益事业。我真诚的向以远岫老师为代表的书院老师们致敬,并愿以他们为榜样,抱一精进的跟随书院成长!
感恩先生!感恩书院!感恩书院每一位默默付出长情大爱的老师!感恩天地神明,感恩圣贤祖先,感恩父母恩师,感恩一切万有。祈愿天佑中华,国泰民安,世界安平泰,道德普天下!
【本文作者为彭城书院中华经典研修第15组成员、南通分院暨笃行书院骨干义工、公益国学启蒙班教师
亚玲。此文来自于作者2025年3月19日六实打卡日志。】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