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修“四和”中推动生命的成长
标签:
文化 |
分类: 心得感悟 |
我2017年进入书院追随先生修身,至今已经走过了八年时光。其间,加入了国学班和子衿学堂,参加过无数次的节气茶会、四季诗会、远足游学、家长学堂、志愿者成长营、师资研修班,以及六实共修活动等。我的生命随时光的流逝逐渐发生了蜕变。身心、家庭、事业等越来越和谐了。这个月,我更是感到自己很幸运也很幸福,因为在我们的盛情邀请下,先生抽出时间给我们参加六实活动的四、五、六这三个组的同修们做了分享和赋能。先生在分享中强调了要在担负“四和”(身心和谐、家庭和谐、事业和谐、社会和谐)的使命中成长,我听了先生的教导,开始反观自己。
首先,修身心和谐。曾经的我是言语的巨人、行动的矮子。念头始终快于行动,但该行动时却又时常犹豫不决,到最后有的推迟,有的直接就放弃了,这让我失去了很多成长的机会。后来修了“四和”才知道,这是身心不和谐的体现。“四和”的第一项是身心和谐,因为先生一直强调“我是一切的根源”“一切自己创造,创造自己一切”“我好了,周围的一切就都好了”。我按照先生的教导学会了不再外求,接受自己的缺点与不足并努力克服,同时发挥自己的优点与长处去帮人助人成就人。经过六实的沉淀后,我的身心正渐渐和谐起来。
其次、家庭和谐。进入书院之前,我曾是一名怨妇,抱怨公婆答应的事情不兑现,不给带孩子,也不给任何的经济援助。那几年我一直活在抱怨的情绪中,自己难受,爱人伤心,和公婆的关系几乎到了剑拔弩张的地步。2017年9月,我有幸随着女儿进入书院学习传统文化。在家长学堂里,一次次聆听先生的教诲,我渐渐明白了,我之所以抱怨不是因为公婆不好,而是我自己的能量不足、德行不厚、智慧不高。意识到这些,我不再抱怨,在爱人伤心委屈时,我反而去宽慰他。慢慢的,我们夫妻相处融洽了,公婆的态度也发生了转变,随着女儿渐渐长大,最困难的时候过去了,我也释怀了。
女儿刚进书院时还是幼儿园大班的学生,现在上初一了,已经出落成一位大姑娘了。随着在书院修身的深入,人生的一切都在向好的方向发展。最近几年婆婆患病,一直是小姑子照顾的,我对小姑子除了感恩还是感恩,去年十一假期,我带孩子们去重庆小姑子家里看望婆婆,婆婆很高兴。聊天时,小姑子说我的变化挺大的,她再苦再累都值了。我知道这些都是我带着孩子们一直在书院修身带来的福报。我要继续做好自己,推动家庭在和谐之路上走得更深更远。
再者、事业和谐。随着女儿的长大,我计划逐渐回归职场。在学习过程中,我和顶头上司发生了些小摩擦,我郁闷了一上午。晚上参加六实线上共修会议时被先生一句话点醒了。先生说“所有问题的根源都在我们自己这里。向外求,死路一条;向内走,光明大道!”我立马醒悟了,意识到对方是为了我好。共修活动结束后,我当即给对方发去了道歉信息,表达真诚的歉意。这件事让同事们对我刮目相看,认为我修养好,大度包容。其实一个单位就是一个特殊的家庭,同事之间和谐了,事业才能兴旺发达。而和谐关系的密码就是:我错了。
如果大家都能做到身心和谐、家庭和谐、事业和谐,那社会就一定会和谐。先生在书院里常常教导我们要主动担当“四和”的责任。我的人生、家庭和事业的变化,都得益于先生的谆谆教诲;得益于书院这个高能场域的滋养;得益于各位老师与同修给予的支持和帮助。我爱书院,我爱书院的每一位老师和同修。
前阵子看到先生在六实日志中写到,以后在书院的日子会越来越少,弘道的路会越走越远,我读着读着就情不自禁的流下泪来。如果在以前我会很难过的想“没有先生在书院的日子我们该怎么办?”现在是激动的流泪,因为我明白有更多的地方和更多的人需要先生。先生已经帮我们把根基打好,并足信我们可以把书院的各项工作做好。每天拜读先生的日志感悟就是和先生连接,我能从字里行间感受到先生的大慈大悲,也时常被先生的大爱感动得泪流满面。
作为书院弟子,我会一直扎根书院,并为书院“弘扬传统文化,温暖世道人心”的公益事业不断添砖加瓦。我会按照先生的教导,立足“四和”,报效父母,报效国家,报效社会大众。感恩先生!感恩书院!感恩同修们的加持!感恩天地神明,感恩圣贤祖先,感恩父母恩师,感恩一切万有!祈愿天佑中华、国泰民安、世界安平泰,道德普天下!
【本文作者为彭城书院中华经典研修第4组成员、2019级国学班弟子、子衿学堂弟子、少年养志3班助教老师 孙宝娅。邮箱收稿日期:2025年2月22日。】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