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特别推荐朱玲老师文章:我在孩子的冬令营中得到了成长

(2025-03-22 08:27:11)
标签:

文化

分类: 心得感悟

特别推荐朱玲老师文章:我在孩子的冬令营中得到了成长

昨天整理资料的时候,不经意间发现冬令营的记录本里夹了一条金鱼的折纸,上面写了密密麻麻的文字。一面是写给我的祝福语,另一面画了一条手链,旁边写着一句话“还记得我们一起编的手链吗?”看完之后,内心是感恩、是感动、是怀念。怀念那七天在书院国学冬令营里陪伴孩子们的时光,那一张张如春日暖阳般灿烂可爱的笑脸,那一串串银铃般清脆而无邪的笑声……

这一次的冬令营,对我来说,意义重大。一方面我有幸以家长观察员的身份参与其中,另一方面是我第一次带南通的三个孩子奔赴书院大家庭。作为其中一个孩子的家长,不管是面对南通的三个孩子,还是书院的孩子,对我来讲,都是一次考验。因为心在哪里,我的目光便在哪里。

家长观察员,即从一个家长的视角,去观察孩子们在冬令营期间的表现,并记录下来,就如同是文字版的摄像机,需捕捉孩子每一天的变化、每一次的成长。

而这项工作在第一天就对我发起了考验。因为每一组孩子会分配两位家长,每位家长的观察范围是本组的4-5个孩子。下午我没有见到和我搭档的家长,那我们组其他的孩子怎么办?我心想早上应该和那位家长对观察的孩子进行分工,这样责任也就明确了。心里这样想,记录的孩子自然只有我上午观察的4个孩子。但在记录的间隙,心里又想,既然我分配到了这一组,在我有余力的情况之下,真的有必要去把责任界定那么清楚吗?先生说,作为义工,有人担当我协助,无人担当我上前。所以,在有了这样的觉知之后,我开始去关注那几个被我“冷落”的孩子。

三天之后,当我回看记录的笔记,不禁反问自己:这是我记录的吗?怎么都是孩子的缺点呢?我在用放大镜把孩子的一些不专注的小动作放大吗?如果我是这些孩子,我能够做到全程没有一个小动作吗?这样的记录,对孩子是不是太苛刻了呢?反问的同时,又感觉很奇怪,为啥我后面能从这种苛刻中走出来,生出一双善于发现美的眼睛呢?我回顾,回顾,再回顾,发现那是因为在冬令营的课堂上,我也和孩子们一样,受到了滋养,渐渐地打开了自己,慢慢地释放了天性,回归到了本真无邪的状态。

作为观察员,我发现很难做好一部只是行走的摄像机。在孩子们遇到我认为的困难时,总是不由自主地去介入去帮助而对于记录的内容,也在不经意间或多或少地加上了自己的评判。所以,这让我反思自己在家中与孩子的相处。很多时候,我觉得孩子上学来不及了,就替他整理书包、拿好鞋、甚至有时还替他穿袜子。弄完之后再补充一句“你下次能不能不要再磨叽”。我就是这样在他稍稍遇到一点阻力的时候,就主动上前,这些“好心”的介入其实已经剥夺了孩子成长的机会。其实我应该通过这一件一件的小事,让孩子去体验事情背后应该遵守的规则;去承担自己应负的责任;去培养其探索未知的勇气。

而第一次带其他孩子参加冬令营,也是对我内心的一次审视。孩子们过了10来天未见,一见面自然无比欢喜,各种撒欢,看着他们在宾馆尽情玩耍的样子,感觉童年真好。这种祥和在第四天晚上稍稍出现了裂痕,但还是轻松解决了。而在第五晚,再次出现了裂痕,我突然有种力不从心的感觉,但是这一念在两分钟之后也就过去了。自己静下心来做功课的时候想明白了,我跟孩子置啥气呢?我的认知水平要在孩子的那个高度吗?其他两位家长把孩子交给我,不是因为对我的信任吗?如果遇事我不管教不就是不负责任吗?我在乎的是别人的看法还是内心的安稳呢?而我,内心有波澜有躁动,只是因为孩子们吗?不是。是我自己有压力在身,所以才不能用积极的、正面的思维去面对问题。在这样思考之后,看着三个熟睡的孩子,内心无比感恩。是他们让我看到了自己压力之下的焦躁,看到了生命的破口,是他们给了我提升的空间。

感恩马一诺同学,谢谢你给我这条带着无限温暖与祝福的金鱼,谢谢你的用心,更谢谢你让我借着这条金鱼回望了整个冬令营,重温冬令营中自己成长的足迹。我会好好保管这条金鱼,期待我们在明年冬令营的再相见!

复盘整个夏令营的过程,我突然明白,书院安排我们家长作为观察员的身份参与其中,原来是让我们更好的反观自己,了解孩子,增进亲子关系。真的是太赞了!感恩书院,感恩冬令营所有的老师们,是您们用无私无染的心为我们筑起了爱的城堡,让我从中看到自己,成长自己。您们更让孩子们在爱中学会了接受爱,成为爱,播种爱、传递爱......

感恩天地神明,感恩圣贤祖先,感恩父母恩师,感恩一切万有!祈愿天佑中华、国泰民安、世界安平泰,道德普天下!

【本文作者为彭城书院中华经典研修第15组成员、南通分院暨笃行书院骨干义工、公益国学启蒙班教师 朱玲。邮箱收稿日期:2025311日】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