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国学智慧照亮人生之路:萧庆元教授在国学讲坛开讲啦

标签:
文化 |
分类: 书院活动 |

3 月 9 日,晨曦初破,彭城书院已被春日的微光温柔包裹。早上 8 点,国学班弟子们从城市的各个方向抵达书院,共赴周日国学讲坛之约。大家在前台有序签到,随后移步明伦堂,敬心诵读中华经典《道德经》。在明德操场,凌寒老师、侯瑞华老师、田丽老师在前台示范,大家在能量音乐中一同做九节拳。每个人都神情专注,脸上洋溢着惬意与舒畅。九点整,大家在刘伟老师的主持下举行上课礼,共同向华夏始祖轩辕黄帝和大成至圣先师孔子、历代圣贤、祖先、父母和师长行三鞠躬礼。
九点钟,国学讲坛准时开启。中国矿业大学资深教授、文艺学博士生导师、著名人文学者、年逾八旬的萧庆元教授,作为彭城书院教授委员会主席,以深厚的学术底蕴和丰富的人生阅历,为国学班弟子带来了一场有关《国学与人生》的主题分享。讲座分为以下三个部分:
一、阐述国学概念的起源与发展。讲座开篇,萧老以深入浅出的方式解读了国学的内涵。孔子曾言:“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 由此可见明确概念的重要性。国学,从简单层面理解,它是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进一步拓展来讲,国学涵盖了一个国家治国、齐家、修身的所有学术与文化内容,包含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各个门类。它也可以被看作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学问和知识体系,其内容广泛,涉及语文、文学、历史、哲学、宗教、艺术、礼仪、道德、政治、经济、军事、地理等领域,甚至医学、戏剧、书画、星相、数术等知识也囊括其中,可谓体大量广。国学是我们民族精神的根基,承载着先辈们的智慧与情感,是我们认知自身文化和身份的关键所在。
二、在讲座中,萧老还深入阐述了理解 “国学” 的三个要点。其一,中华文化是多元一体的,汉族文化与其他民族文化共同构成其丰富内涵。谈及中华文化的发展和融合,汉学作为汉代人研究古代经典的学问,特色鲜明,侧重于古典文献的整理、校勘、考据和训诂工作。其二,中华文化始终处于发展进程中。萧老从儒家思想的发展演变来观察,引经据典,讲述了孔子、孟子和荀子三位儒学大师的思想及贡献。其三,对待国学,我们要珍视却不能迷信。应秉持 “不薄古人爱今人” 的态度,清醒认识到国学虽博大精深,但并非能解决所有问题。所以,对待国学与传统文化要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
三、那么,我们究竟该如何学习国学呢?首要之举,是依据个人需求确立清晰的学习目标,并投身于经典阅读之中。国学经典犹如一座智慧宝库,阅读它们能助力我们深度思考人生,从中源源不断地获取智慧。经典教育还需与实践知行合一。萧老以自身退休后,辗转于北京、南京、宿迁等地,全身心投入传统文化传播与教育工作的经历为例,着重强调了知行合一的关键意义。萧老指出,学习国学存在两种路径:其一是钻研理论,在学术的海洋中探寻;其二是效仿儒学先师为人处世的方法,将国学知识切实落实到日常生活中,体悟国学真谛。
讲座的互动环节 ——“论语的价值与现实应用”“三纲五常之我见”,将现场气氛推向了最高潮。国学班的弟子们踊跃发言,各抒己见。萧老亦分享了自己家庭的生活经历,以及家庭成员间那份至深的情感,萧老的讲述令弟子们深受触动。三小时的国学讲座,在如雷般的掌声中落下帷幕。83岁高龄的萧老,精神矍铄,引经据典,将国学与人生智慧层层剖析,尽显深厚底蕴。弟子们沉醉其中,反复回味鲜活的历史典故与现实案例,领略国学跨越千古时空的迷人魅力与非凡价值。
萧老的讲座虽已落幕,但其余韵在弟子心间久久回荡。有的弟子满怀感慨,称萧老的讲座使其得以明了国学内涵,掌握学习要领,在求知途中不断汲取智慧、滋养人生;有的弟子直言讲座让自己对国学与人生有了更深一层认知;还有的弟子铭记萧老对知行合一的强调,决心将国学理论融入日常生活,从细微处着手,自我修养,不断提升自身能量。众弟子皆对萧老心怀感恩,钦佩其以耄耋之年,仍以饱满热情坚持三小时讲座,真的感慨万分、感恩不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