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里藏着我们心心念念的诗与远方

标签:
文化 |
分类: 心得感悟 |
人到中年,历经千帆,回首来路,方对“选择大于努力”这句箴言有了刻骨铭心的体悟。常言说的好:“物以类聚,人以群分”。选择和谁结伴同行,几乎等同于为自己的人生锚定了前行的基调。与乐观、友爱、善良之人携手,即便遭遇疾风骤雨,也能从他们坚毅和善的笑客、从容可亲的话语里寻得温暖与力量,学会在泥泞中翩然起舞。与勤勉奋进之士为伍,黎明破晓时,彼此激励的早安问侯便化作奋进的号角,夜幕沉沉中,相伴挑灯夜读的身影成了坚守梦想的最美风景。相反,若整日周旋于那些试图在你身上找寻优越感、以打压为乐的狭隘之辈,或吸食你的正能量,让你心力交瘁的消极人群,就如同陷入泥诏,越挣扎陷得越深,最终被黑暗吞噬,只剩满心疮痍。
试看那些功成名就者,无一不是站在巨人的肩头,凭借优秀圈子的助力,乘风破浪,直挂云帆济沧海。他们懂得甄别睿智慈悲的明师,在迷茫混沌时能给自己拨云见日,指引方向。他们懂得甄选志同道合的伙伴,一同在修身求道的路上携手并肩,披荆斩棘,砥砺前行。回望在进入书院之前的我,就是在生活泥淖里苦苦挣扎、满心疲惫却一无所获的人,因困于世俗无聊的圈子无法自拔,被无尽的内耗拖垮了前行的脚步,空有一腔热血,却在原地打转,消磨殆尽了青春与梦想。直至有一天,我有幸走进了彭城书院,成为书院的弟子,从此有了明师指路,有了良师益友,也因此有了修身证道的动力,有了不断突破自我的能力。我的人生才开始像陷入泥潭的那匹马,慢慢走出泥淖,走向光明。
所以,人一定要到可以托举和滋养自身的地方,因为人生恰似一场对奕,与狼共舞,难免沾染上血腥与戾气;而伴贤同行,方能汲取智慧与涵养,于无声处润泽心田,雕琢灵魂。和谁同行,真的非常重要。你选择与谁在一起,就是选择了一种生活方式和价值观。选择与修身证道的老师共处,他们做的每一件事,都以利他为标准,以慈悲为本色。这种状态,会让人闪闪发光。
实践证明,唯有良好的圈子方能滋养我们,促自己成长,驱散阴霾,滋养那干涸的心田。把目光放长远,脚步迈坚定,向着那片充满希望与滋养的圈子大步迈进,困为那里藏着我们心心念念的诗与远方,盛放着我们光芒万丈的崭新人生。
《道德经》第二十三章言:“从事于道者同于道,德者同于德,同于道者,道亦乐得之,同于德者,德亦乐德之,信不足焉,有不信焉。”一个人的生存,取决于我们和整体中其他人的联系,所有的联系构成了我们的命运走势。所以,我们每天要祝福:祝福关爱的人、挂碍的人、恩人、伤害过自己的人、逝去但放不下的人、与我们竞争的人!
我知道,永远心怀祝福,是世间最大的护佑,行走人间,所遇皆为明镜,镜中所现,都是自己。这一路:就用纯洁的善来对待一切,用温暖的爱来感恩一切,用喜舍的心来回报一切吧!因为祝福别人,就是造福自己,当心怀祝福时,有一种感动,会随着祝福涌现,有一种甘甜,会随着祝福岀现,在送岀祝福的一瞬间,就解脱了自己心中的一份苦。原来,心怀祝福是对自己最大的护佑。让我看得到,听得到,感觉到,我知道:我是一个手捧祝福、去习气、化秉性、与道合一的践行者,我将祝福敬献给天地、给父母、给师长、给大众、给祖国、给世界……
祝福,让我身心充满温暖;祝福,让我挥手告别昨天,开怀迎接明天。现在,我在声声祝福中,用纯净的心迎接福气满满、成长不断的2025年!
感恩六实十二组的同修老师们,每周的分享让我心生喜悦、快乐和感动,滋养着我的心田。正如侯瑞华老师和郑敏老师在感悟中所言:为什么是我们这些人在一个组?为什么在书院的各种活动中总能见到我们组的老师?是缘!是修了五百年的缘分,是几度的轮回让我们在多维的世界相识、相知。我们就像二千五百年前圣人孔子的门生,像五百多年前王阳明的弟子。在今天,追随先生修身证道,做他的弟子是何等福气。
我们齐聚彭城书院,共同修身证道,这不仅是对传统文化的敬重与延续,更是在汲取先人的智慧与力量,凝聚我们共同的信念与追求。正是这份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执着与热爱,让我们的文化得以源远流长,让我们的民族精神得以世代相传。此时此刻,让我们感恩过去一年的收获与成长,感恩天地的庇佑、祖先的福泽。感恩每一位为了梦想而努力奋斗的同修老师们。
新的一年已经来临,让我们以2025年元月的《人生美妙,不求而至》的祈祷文为新的起点,将这份对传统文化的敬畏之心转化为前行的动力。让我们携手共进,为传承和弘扬传统文化而不懈努力,为构建和谐社会,实现民族复兴,贡献自己的力量。
祝愿大家在新的一年里收获心灵的宁静与力量,在新的一年里吉祥如意,幸福美满!感恩您——我的第十二组的同修老师们!感恩您——我们书院的师生和家长们!感恩您——我同宗同族的炎黄后裔们!感恩所有的支持与鼓励,感恩所有的遇见与陪伴!感恩天地神明,感恩圣贤祖先,感恩父母恩师,感恩一切万有!祈愿天佑中华,国泰民安,世界安平泰,道德普天下!
【本文作者为彭城书院中华经典研修第12组成员、2024级国学班弟子、新闻中心校对组成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