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特别推荐李文献文章:看风景·听故事·悟人生

(2025-02-09 21:09:06)
标签:

文化

分类: 心得感悟

特别推荐李文献文章:看风景·听故事·悟人生

书院举行的各项活动与各种课程,目的只有一个就是引领参与者增能长慧。我有幸参加了2025年1月30日至2月3日,书院举行的“志愿者黄梅问禅心灵祈福之旅 收获满满,能量满满。

游天柱山,非常震撼。“黄山归来不看岳,天柱归来不看峰”。白居易赞美天柱山──“天柱一峰擎日月,洞门千仞锁云雷。”天柱山的主峰高耸入云,仿佛支撑着天空,使得日月都仿佛被擎在山顶。山中的洞穴深邃,仿佛能够锁住云雾和雷霆。天柱山,惊叹数不胜数的石崖、怪峰、异洞、奇松……陡如层塔的天柱峰;巨石凌空,浑圆如鼓的打鼓峰。如拱似虹的穿崖,利剑劈开的削壁,天外飞来的风动石……

看那象鼻石——笔直竖起的石鼻,上细下粗的圆柱,与真象鼻不可分辨;再看龙蛋石——巨石如卵置于路旁,以其硕大而称之龙蛋。沿着天柱山另一奇景──神秘谷,一路蜿蜒向前,观赏到峰巅崩塌的巨石叠置的谷地,被誉为“全国花岗岩洞第一秘府”。结构奇特,巨石错落有致,洞上有洞,洞内有洞,洞洞相连,神秘莫测。

最令人惊惧的是天池峰顶上的天池。峰顶有两个池塘,一个方一个圆,深不到一尺,既不干枯也不满溢,被称为天池。天池峰由此得名。峰体西南巨岩忽开两缝,如刀切斧劈,每道缝宽一米多,上架两道石桥石桥其实就是由两块条石搭成。桥下深壑万丈,令人目眩,因名试心桥。峰北崖壁险绝,下临深谷,称试心崖。当时我们是战战兢兢,一步一挪过了石桥。

“天下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天柱山的景象,让我感叹祖国山河的壮美,爱国之情油然而生。我惊叹大自然的鬼斧神工,更惊叹大自然泰山压卵式的强大力量,还惊叹天柱山奇松的代表──800多年的天柱松。天柱松位于天池峰侧畔的悬崖之间,它破顽石而生,依山崖而长,寸土不沾。凛冽的寒风,似火的骄阳,冰霜雨雪,电闪雷鸣,对天柱松来说就是“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她毅然矗立在天地间800多年,她在向我们昭示着什么?

参访禅宗二、三、四、五祖的开悟之地,我参悟到书院宗旨和华夏道统是何其的一脉相承都是帮人通过内省和自我觉察,探索自己的内心世界,实现内心的平静,达到明心见性,从而认识到生命的真相通过自立立他,自度度人,无我利他达到最终的解脱和觉悟并为和谐社会发出自己的光和热

一花一世界,一叶一菩提。在五祖寺无意中看到不起眼的偏房墙壁上书写着《太上感应篇》中的一段话:行善如春园之草,不见其长日有所增;行恶如磨刀之石,不见其消日有所损。于福造罪其罪非轻,于苦造福其福最大。看到后,内心触动很大,先生时时提醒我们要念善、言善、行善。这段话也警示我们要时刻止恶修善。身处幸福之中却做坏事,这样的罪恶是极其严重的;身处贫苦之中却做好事,这样的善行是最伟大的。那“贫而无谄,富而无骄”“贫而乐,富而好礼者。不也是善举吗?先生经常讲,人要走出舒适区,不要太安逸,要化安逸为动力。读了此句,我明白了人生无论身处顺境还是逆境,都应保持清醒的头脑和坚定的道德信念。

四祖寺“天王殿”两侧有楹联:笑口相逢到此都忘恩怨,肚皮若大个中尽纳乾坤。看到此楹联,我就想,微笑解恩怨,心广纳乾坤。菩萨慈悲,为解救众生之烦恼忧愁,显化各种相以此来救度。我跟随书院,跟随先生近四年,遇事思维认知虽有提升,但秉性难,有时放不下,有时不够博爱,因此时有怨气。有时忘了因果关联,世上没有无缘无故的伤害我还是没有彻悟生命的真相没有彻底转化自己的品质。如此,怎能解恩怨,怎能纳乾坤?怎能得解脱?

“四祖殿”两边的楹联:道德超人群开般若融禅教,信念源佛祖创丛林度众生。先生慈悲为怀,何尝不是在行菩萨道精神,引领五湖四海的有缘人实现内心的觉醒和智慧的增长,帮助众生摆脱苦难,努力达到解脱。我们此生有缘走进书院,跟随先生,是何其幸运。我们应该好好珍惜,踏踏实实付出,老老实实修行,主动担负“和谐身心、和谐家庭、和谐事业、和谐社会”的责任。

看天地景观, 听历史故事,悟自己人生。游览东坡赤壁景区,先生在现场《大江东去》的主题分享,再一次告诉我们人生真相。无论是什么样的风流人物,在时光的长河中也不过是一朵浪花而已。是非成败转头空——所以人世间的是非成败都是梦幻泡影,唯有发出“利而不害,为而不争”的大愿,并不折不扣的走上实修之路,我们此生才有希望实现一世解脱到永远的终极使命。

《论语》中,冉求曰:“非不说子之道,力不足也。”子曰:“子不足者,中道而废。今画。 离骚》中,屈原云“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我会紧随书院,紧随先生修身不辍,精进不止。弘扬传统文化,温暖世道人心!

感恩天地神明,感恩圣贤祖先,感恩父母恩师,感恩一切万有。祈愿天佑中华,国泰民安。世界安平泰,道德普天下。

本文作者为彭城书院中华经典研修2组成员、2021级国学班弟子、国学启蒙班主班教师、福德班弟子、新闻中心编辑组成员 李文献。题图为本文作者(左二)与汉风先生及书院同修在三祖寺合影。邮箱收稿日期:2025年2月5日。特别推荐李文献文章:看风景·听故事·悟人生


特别推荐李文献文章:看风景·听故事·悟人生

特别推荐李文献文章:看风景·听故事·悟人生

特别推荐李文献文章:看风景·听故事·悟人生

特别推荐李文献文章:看风景·听故事·悟人生

特别推荐李文献文章:看风景·听故事·悟人生

特别推荐李文献文章:看风景·听故事·悟人生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