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特别推荐黄娟娟老师文章:我的志愿之路

(2025-01-19 08:29:36)
标签:

文化

分类: 心得感悟

特别推荐黄娟娟老师文章:我的志愿之路

清晨我走在小区里,衣袖上落了一叶栾树的叶片,正是秋日那粉黛般的栾树叶,它在自然的塑封之下,变成了书签,赠与我一份冬日的美好心情。抬头一看,蓝天、白云、飞鸟、落叶自然而成的美好画面,带着殊胜的气息环绕于我,我心里莫名就有了写每月一信的想法。

这个月是平安月,我心中的平安便是心安。心好了,身体的疾病自然会大大远离;心好了,人的言行举止都会慢慢合乎道,生活逐渐会慢条斯理,不急不躁地奔向幸福之路。而如何让自己那颗躁动不安、无法安放的心安定呢?我心里最大的声音就是“内观”,内观是实现心安的重要因素。我对比了加入书院前后思维上的变化,想谈谈自己的内观经验。

初来书院没多久,就加入了愿者团队,成为了一名志工。回顾自己一开始的服务心理状态,真的是有些羞于启齿的。记得起初南通分院的负责人田老师找到我,让我来写南通分院公众号上的新闻稿,我在田老师的赞美与信任下,不知轻重地就担起了责任,就这样走进了分院的编辑部。我不是科班出生,也不懂得编辑和排版,文字也习惯了散漫自由,即便是这样的自己,在每次出稿后,还会自恋地将自己发布出去的文章看了一遍又一遍。那段时间,稿子写的非常少,只有我们的大家长汉风先生来南通一次,才会更新一次。我除了临时写一下,平时根本也没有想要研究如何让公众号呈现得更好,就这样很自我的编辑排版着。先生说,老天给与一个人天赋,不是用来炫耀的,而是用来服务大众的,我还不是个有天赋的人,却有了如此的傲慢之心。

直到今年,先生来南通,每次带领我们游学一结束,第二天彭城书院的公众号一定会更新先生来通的游学纪要。这让我受到了很大触动,才让我开始思考。为什么彭城书院的老师们,可以如此的速度和质量完成公众号的更新?我开始打开彭城书院的公众号,再打开我们分院的任意一篇,对比之下,字体大小、段距、行距,以及排版的规律,歌曲的插入等等方面都有着巨大的差距。我就去网上查询如何编辑和排版,最后终于在秀米编辑器上,慢慢考究出了靠近彭城书院的版本。

从十月份开始,在与亚玲老师的商讨下,我们决定每个月都将老师们的每月一信校稿润色,然后筛选发布在我们分院的公众号上额外再添置一些书院的活动,各类公益班等内容。虽然每月一彭城书院每个月都作者发表,但我们还是决定要持续更新,哪怕是没有人分享,我们也必须要做这件事一方面是为了让我们分院的公众号持续有更新,为分院的发展慢慢攒着一股劲儿另外一方面,我们分院的编辑部也需要不断地成长,成长就需要不断地练习。

写到此,我忽然意识到,自己服务的心态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了。一开始的服务,我总是期待着别人的回应,别人的肯定和认可,若有否定的声音,还会抗拒内耗。比如每次编辑完公益班级的课堂剪影视频,发到各班级群,总想看看群里有家长回应发布完公众号,便在乎有没有人看……而现在则不然,该如何形容那种感受呢?语言描绘是有束缚和限制的,我姑且“极好”来形容现在的状态吧。现在无论是做任何服务,我大多都不再感觉那是一种付出了,那就是我牵手的缘分,是我甘之如饴的热爱,是我生活里的一部分啊。我享受其间,这里面的每一帧画面,每一条词句,都是我喜乐的呈现。至于旁人的声音,好与坏,都接受,不去纠缠。没有了向外的攀援和求取,只剩下坦荡荡的轻松和舒适;只剩下最最真实纯真的自己,一个愿意为此越来越好的自己。

这个月我是轮值小组长,我自然而然地有了服务的意识,而不是付出的概念。在交接轮流组长时候,朱玲老师说“娟娟,我感觉你这个月肯定会有所突破,比如会清理掉内心的卡点等”我带着这一份祝福开启了组长之旅,虽然这个月还尚有余日,我已然感受到了那份来自于内观自我的力量。在早起这件事上,我持续做到了每日早起静坐,这对于静坐定力薄弱的我来说真是历史性的跨越了。我时常静坐的时候,听见外面的风声,环卫扫落叶的声音,房间里先生和儿子香甜的鼾声,也特别能感觉到自己的心跳和呼吸,早晨静坐,给我特别纯净和安定的状态,甚至因为享受那份静坐,对温暖的被窝能做到一跃而起。

在转发视频号和公众号这件事上,以往在我看来十分简单的动作,这个月于我却有着不同的意义。以前组长发了,我是有时间就细看,没时间就是过眼如云烟。现在却每一篇都细细地看了过去,那些文字背后,都是鲜活的故事啊,都是老师们成长的真情实感啊。因为有了这些视频和文章,我们才能与彭城书院链接地更为紧密,才能慢慢地实现着滴水融入大海。

我时常因为看文章,对里面的人物和事件有了身临其境的具象,总有一家人一直在一起的感觉。有一天一个朋友看见我朋友圈每天清晨转发的文章,给我私信说,分享的内容挺好的,说他也逐渐认同人总归是要回归老祖宗文化的。那一刻我不自觉地就嘴角上扬,以前我不想发朋友圈,是不想让别人背后对我有议论,现在却毫不犹豫就转发了,因为我打开了心门,深知这是一份爱的传递,也许只有一个人受益,抑或是没有人看,转发的动作都是具有意义的。

 在主持每周一次的教务组线上共修,还没开始的时候,担忧自己点评不到位,临时舌头打结。而实际上操作的时候,如有神助,我想这位,就是内在的那个本我,不在乎别人看法,只为服务而来。但也有神不在线的时候,记得第二周的时候,就因为自己的准备不足,电脑断电,事后内观自己,我接纳了这件事的发生,我且认真复盘,以避免再次发生这类会议事故。我也十分相信自己,一定会服务地越来越好,越来越法喜。

在志愿者服务这条路上,我越来越认知到所有的发生都是有利于自己的成长,那些看似不太顺的事情,更是我们成长的资粮。志愿者没有所谓的付出概念,只有服务的意识,通过服务的过程,来不断给自己照照镜子,映照出自己身上的顽固习气,接纳它,然后慢慢消融它,扭转成积极正向的因素。做一名与传统文化链接的志愿者,更是幸运至极,因为我们真的会一边服务,一边收获成长。当心里带着温暖与爱的时候,再回首过往,所有的发生都可以通过内观,扭转成美好的生命养分。

感恩天地神明,感恩圣贤祖宗,感恩父母恩师,感恩一切万有!愿天佑中华、国泰民安、世界安平泰,道德普天下!

【本文作者为彭城书院中华经典研修第15组成员、南通分院暨笃行书院骨干义工、公益国学启蒙班教师 黄娟娟。邮箱收稿日期:2025110日。】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