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别推荐李向东老师文章:他们身上都有这种笨笨傻傻的磁场

标签:
文化 |
分类: 心得感悟 |

在“六实”共修的日子里,感受最深的大概就是——修行的本质,就是只管做好自己。聪明人总是盯着世界,因为他希望世界能认可他,给他权力、财富等一切他想要的东西。这时,他就必然会东张西望,察言观色。但智者不会这样,智者知道世界永远在变,自己不管多么在乎,本质上都把握不了外界的东西。所以,他什么都不求,更不会去巴结、讨好和攀缘。他甚至不去观察世界变了还是没变,因为世界一定会变,他只想在变幻的世界里做好自己,守住自己心中那个不变的东西,而不管善变的世界。聪明人之所以总是在动脑筋,想要抓住世界的变化,甚至阻挡世界的变化,就是因为他们不明白这个道理。他们以为努力一点就能控制变化,最后才知道一切都是徒劳无功。
所有的聪明人,在世界的变化面前都是无能为力的。就连一些垄断行业都是这样——比如在过去的很多年里,在通讯领域不同的企业一直认为彼此是最大的竞争对手,都想压倒对方,将其吞并。但微信突然横空出世,提供了免费的信息服务和语音、视频电话服务,一下子就抢走了行业内的很多业务。这时他们才知道,原来最大的竞争对手不是其他运营商,而是新科技、新服务的出现,给他们带来了无数意想不到的对手。所以,要追上世界的变化,汲取时代的营养,不断地完善自己,不去和对手竞争,只管做好自己,反而能立于不败之地。这也是一种“大巧若拙”。
智者之所以拙朴,是因为无求;他之所以无求,是因为他知道求来也无用,很快就会变化、失去。所以,智者懒得聪明,无论发生什么事,都哈哈一笑,随它自来自去,以一颗拙朴之心应对万物万象,不去执著,也不去追逐。我之所以不在乎别人怎么对我,或世界怎么对我,也是这个原因。无论别人怎么对我,都已经成为过去,消失得无影无踪了,纠结于过去了的事情毫无意义。所以,我既不争辩也不解释,永远以一颗孩童般单纯的心,拙朴地对待每一个人,真诚地交往,真诚地微笑,不造作也不伪饰,安然地对待每一次的相遇、相聚和离别。
修道的功夫很深时,功德自然就圆满了,这时我们的身心会非常柔和。任何人跟我们接触,都会觉得很舒服,不会觉得我们身上有什么霸气,更不会觉得咄咄逼人。智者窥破了功利的本质,知道功利到最后也得不到什么东西,因此智者无功利。因为心中无功利,凡事都不计较,智者的眼中就会透出一种拙朴之气,我们称之为“道相”。得道之人,一般都有道相。而本身就很拙朴真诚,既不计较也不谈是非,凡事都能与道相合的人,我们则称之为“道器”,也就是能够成道、能够得到终极成就的人。
书院里所有的成就者都不是聪明人,都有点笨笨傻傻的味道,但他们不是智商不够,而是不愿走捷径,不愿使花招。按老子的说法,就是大智若愚,大巧若拙。比如先生经常谈到的李凌寒,她就是笨拙的典型案例,她在扎根书院10余年,每一步都走得很笨,但也正是因为很笨,所以她走得很踏实,根基也打得非常扎实,一步一步积累到最后,成功就如探囊取物。很聪明或喜欢耍小聪明的人,往往会是另一种命运。所以,老祖宗提倡“慧而不用”,也就是有智慧而不去卖弄。
现在,在咱们书院里,像李凌寒这样抱一、精进、老实、听话、实干的骨干义工还有一大批。比如史一然、曹桂莲、徐凤梅、李雪英、朱旌德、穆忠良、钟庆来、李文献、陈泳汐、李远岫、侯瑞华、孙月美、戚景华、王晨、张栩宁、李翠等,还有外地的赵惇素、吴咏梅、王德龙、罗马、田海燕、张卫华等等。我发现他们身上都有这种笨笨傻傻的味道,其实先生自己更是。他曾不止一次地说:“我是个笨人,我喜欢郭靖,就学郭靖以善为本,修身不辍,笨鸟先飞,勤能补拙!”
如果你无法成为山顶上的一棵苍松
就做山谷中的一丛灌木
但一定要做溪边最好的一丛小灌木
如果你成不了灌木
那就做一棵小草
让道路因你而更有生气
如果你成不了海洋中的大梭鱼
那就做一条鲈鱼
但一定要做湖里那条最有活力的鲈鱼
我们不可能都做船长
必须要有人做船员
总会有适合我们做的一些事情
有大事也有小事
我们要做的就是眼前的事
如果你成不了大道
那就做一条小径
如果你成不了太阳
那就做一颗星星
成功还是失败并不取决于所做事情的大小
做最好的自己吧
我是一切的根源,我好了,世界就好了。在做“六实”的功课中,唯有老实、听话、实干,只管做好自己,才有可能实现这一世活好与走好的双重使命!真好!感恩所有的遇见!感恩天地神明,感恩圣贤祖先,感恩父母恩师,感恩一切万有。祈愿天佑中华,国泰民安,世界安平泰,道德普天下!
【本文作者为彭城书院中华经典研修第2组成员、2020级国学班班长、书院新闻中心编辑组组长
李向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