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特别推荐李文献老师文章:反求诸己才是智慧

(2025-01-06 15:50:42)
标签:

文化

分类: 心得感悟

特别推荐李文献老师文章:反求诸己才是智慧

    《平安月祈祷文》主题是“思维有效 人生自在”。有效的思维从何而来?祈祷文告诉我们:从认知的提升中来。认知合道时,思维必有效。

经典就是一面镜子,对照此句,我照见了自己的思维问题:遇事有时在心里埋怨别人,责备别人。比如:我带的启蒙班有位小弟子不打卡,给家长私信了好多次,他们还是不打卡,总说高年级了作业多;或者说出差在外地;又或写完作业再打卡但始终没打卡。周六上课前找了这位小弟子,给她谈了打卡的重要性,让她每天打卡。又想等周六见到家长当面谈,结果家长没来家长学堂,我问孩子,家长呢?孩子说,回家了。又想等第二周找到家长聊聊,结果他又及早请假了,说家里有事,结果孩子也没来上课。孩子的状态本来就不好,牵她的手多给她一些鼓励,但到现在为止,这件事也没解决好。

为了提高自己,也为了给家长和小弟子做示范,作为主班老师,我每天读《论语》至少三章,和家长小弟子一样,按要求每天模版发录音到小组群。但我的这些做法对不打卡的小弟子似乎仍然没用。我想,这些都是“象”,万象都是修心的明镜——我们观世间万象,不是为了评判,而是为了觉知自心,坐进此道。我平心静气地想:这位家长为什么会这样?我在心里产生了埋怨责备我的初心是想让每位家长小弟子都能跟上书院的步伐,都能走进经典,积极进取,用经典来引领我们的孩子,引领我们的日常学习和生活。这初心是好的,但内心是有评判的,认为别人不按照统一要求去做,心里老是放不下。

我想,对待这件事情的前提,首先应该允许自己做自己,也允许别人做别人,不去评判; 第二,了解背后的原因,或许是家长不重视,或许有其他的原因,然后和家长孩子链接沟通,找出比较合理的方法来处理此事。问题出来后,找到合道的解决方法,这才是正确的处理问题之道。思维是行为的导向。唯有打破受限的认知,才能享受生命的自在。所以,不要抱怨别人,要从自己身上找原因,反求诸己:是不是找到了问题的本质是不是看待问题处理问题方法得当?

世间事,不论大小都包含阴阳二气。万物都是负阴而抱阳的。有阴必然有阳,有阳必然有阴。有上进的就有不上进的,有用功的就有不用功的……阴阳相合为一,相对为二,阴阳之气相冲产生变化。当我的要求得当,方法得当,与家长和孩子相适应的时候,我们之间就是和谐的一的状态;当我们彼此有对抗情绪,就是阴阳为二,互不接受对方;当我们沟通适当适时,互为理解包容时,我们之间的关系就开始发生了变化。当我们都合道时,这个变化就是积极向上的,互为促进的。反之,结果也相反。所以,遇事顺其自然,内心平和,和谐地按自然规律处理事情,无为之心面对, 这才是大智慧。

 老子说“反者道之动,弱者道之用。” 一切事物都在不断地向相反方向运动和发展,形成循环往复的过程。而柔弱、顺应自然则是实现这一过程的有效方式。是的,道就是圆圆的运动。遇事我对人的态度行为方式,如果有情绪硬性的,回到自身肯定也是如此;只有柔弱的,顺应自然,才能得到理想的结果。但为什么就做不到柔弱、顺应自然呢?祈祷文说,始终以清静无为面对一切事,以做好自己面对一切人。因为,处无为之事的关键是处理好自心,行不言之教的要领是做有道的自己——这一切只是针对自己,而不为矫正他人。

深挖自己思维深处,才知道我还是没有清净,没有做好自己,还是老想矫正别人。原来自己修的都是假我。无为不言处,自有大智慧。我想让事情都呈现好的一面,但大道含阴阳、万象蕴正反,福祸相依。所以,不合道的思维必定给自己带来不自在的生活。《论语》中有这样段落:“唯上智与下愚不移”。上等的人生而知之,下等的人困而不学。孔子曰:“生而知之者,上也;学而知之者,次也;困而学之,又其次也;困而不学,民斯为下矣。”

我爱学习,但我是“困而学之”,我也属于“下愚”。我学识浅,认知低,思维有时难以改变,所以遇事才会去要求别人,认为是别人做的不对,从自身找问题找原因的时候很少,即使找了,也不深刻。“不见他人过,只见自己非”我距此十万八千里。先生常说,做事是最好的修行,修行是为了把事做好。天地间流淌着大道的意志,引导一切事物向着美好前行。只要我们与大道方向一致,忙碌时心不乱,清闲时炼静定,就能获得成长和发展,就能享受平安与丰盛。心清静,一切都安然无恙。好好修行,顺道而为,行不言之教,事事求诸己而不责与人。

感恩所有的遇见!感恩天地神明,感恩圣贤祖宗,感恩父母恩师,感恩一切万有!祈愿天佑中华、国泰民安、世界安平泰,道德普天下!

【本文作者为 中华经典研修 2组成员、2021级国学班弟子、福德班弟子、启蒙班主班老师、新闻编辑组成员书院骨干义工 李文献邮箱收稿日期:2025年1月3日。】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