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别推荐李向东老师文章:感悟“柔弱”的智慧

标签:
文化 |
分类: 心得感悟 |

宋代的柴陵郁禅师有诗云“我有明珠一颗,久被尘劳关锁。而今尘尽光生,照破山河万朵。”“六实”共修,为道日损。损之又损,尘尽光生。修得明珠一颗是谓“至柔若水”。“天下之至柔,驰骋于天下之至坚。”至柔,就是最柔顺、最柔弱的意思。而驰骋,就是像马在旷野上奔跑那样,纵横无碍。老子认为,天下最柔顺、最柔弱的东西,反而能在世间最坚硬的东西之中纵横穿行,无所障碍。说得通俗一点,就是“以柔克刚”。
那么天下最柔顺、最柔弱的东西是什么呢?是道。道柔到极致,以至于无形,故能无处不在。水也很柔顺,非常接近至柔的境界,因此能到达很多地方。地底的岩石虽然坚硬,但只要有头发丝那么细的缝隙,就会有水流通过。人的身体看似接近密闭状态,但人的体内充满了水,甚至就连细胞之内,也有水的存在。细胞如果有足够的含水量,就会显得特别饱满,人看起来也会神采奕奕;细胞如果缺水,不要说人看起来会很没精神,脏器的运作也会出现问题。所以,看似最柔弱的水,却关系到人的生存。
世间万物,一切规律,都离不开道,但道是无形无相的。你看不到它,甚至感受不到它的存在,但你离不开它,它存在于你生命的每一个点滴之中,甚至决定了水、空气和阳光等一切生存所需。你无法与之抗衡,当然,你也不会想要跟它抗衡,因为你感受不到它的压迫。它掌控了一切,却似乎并不存在,这就是它的高明之处。
你发现了没有,书院里修得最好的,往往就是那些最不惹眼、看起来最柔弱的人。但他们并不是因为无能而显得柔弱,也不是因为没有展示的资本而不惹眼。相反,他们可能很有能耐,也很有自信,不用通过展示自己来得到认可,因此总是在不动声色地发挥作用。人们只知道事情一件件地完成了,却不知道是他们在解决很多潜在的难题,这就是老子所认为的至柔和至强。
“无有入于无间”,“无有”是无形,没有具体的形状,人们甚至发现不了它的存在;“无间”是无空隙,连一条细缝都没有,寻常之物怎么能进去?所以老子说,“无有入于无间”,只有无形之物才能进入无隙之地。我们总是强调“渗透力”,“无有入于无间”就是一种很强的渗透力。它的意思是,即使别人不给你一点机会,你也仍然可以影响别人,让别人接纳你,并且接纳你的观点和你传播的文化。
前段时间,我和一些同修谈到了一然老师,她平时看起来很寻常,做什么事都淡淡的,不动声色,你永远不觉得她在用力,也不知道她想做成什么事情,但是她无形中可以做成很多事情,无形中可以影响很多人。那些认可她,愿意和她一起做事的人,也许自己都说不清是为什么,但他们心里就是对一然老师服气,觉得她在做的事情肯定有意义,而且她的方向肯定是对的。不过,虽然有很多人都愿意追随她,但她没有一点领导的架势,也没有一点让人觉得她很厉害的招数,相反,她总是隐在人群里,做一些很寻常的事情,因此她既不招人嫉妒,也不招人反感,却会在日常相处的过程中,不知不觉地把对方感化和“征服”。
我知道书院还有很多人正在成为一然老师这样的人,比如曹桂莲、李凌寒、李雪英、徐凤梅、李文献、滕丽娟、陈泳汐、杨美玲、李瑞云、张彩红、侯瑞华、孙月美、刘昌盛、朱旌德、钟庆来、穆忠良、张艳、马红、潘楠、李小燕、李远岫、孙宝娅、史艳艳、宋兆金、杨可可、王淑华、王晨、李艳秋、韩小梅、马丽娜、张栩宁、李翠、冯烨、赵惇素、吴咏梅、方华、刘韵华……太多了,请原谅我无法一一写出他们的名字。他们也在以自己的方式默默做事影响身边人,这些人像一然老师一样笃定地追随着先生行走在光明大道上。有一天到了圣贤的境界之后,就算你不去征服别人,别人也会心甘情愿地追随你。
杜甫有一首诗叫《春夜喜雨》,里面有一句话是“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最好的传播,最好的渗透,就像这润物之雨,它从不大张旗鼓,从不惊扰别人的生活,从不打断别人在做的事情,也从不打断别人的好梦。但你一觉醒来时,就会发现外面的气象不一样了,世界是如此洁净,泥土散发着清新的香气,还有那绿草、树叶等,都在以精神抖擞的面貌,告诉你它们昨晚有过的相遇。老子崇尚的,就是这种境界,在他看来,这就是至高的境界。所以,《道德经》里经常出现一个信息:最好的处世之道,就是柔到极致。
什么时候心才算柔软到极致了呢?你在冥想的时候,如果很容易就会被感动,甚至会说不清原因地热泪盈眶,就说明你的心已经很软了,佛家称之为“悲心大发”。这是一种很好的状态,修到这一步的时候,你就进步了。就像小二组的张艳老师那样。很多成就者都有这样的经历,他们随时都会被一份柔情所感动,然后热泪盈眶,看到任何人受苦,他们都会觉得很不忍心,内心有一种难以言表的悲悯。
至柔,既要做到心柔,也要做到气柔。比如,平时说话要轻声细气,气息绵绵,动作轻缓,不要毛毛躁躁。有一种说法是“三轻”,也就是说话轻、走动轻、呼吸轻。如果你说话粗声粗气、走路沉重、呼吸粗重,心也会很难柔得起来。当然,有时也不一定,有些铁汉也会非常柔情。但外在的柔,对内在的柔仍然是有帮助的。不过,它们更多的是内心柔软时的一种外部呈现,也就是心灵柔软到极致时,你自然会变成那样,不用造作,更不能伪装。
心灵柔软到极致的另一个表现是,你不需要比别人强,也不忍心与别人争强。反之,如果你还有争强好胜之心,还会和别人攀比,就说明你的状态不对,你还没有把心调好,还要继续调心。
其实,争来争去、斗来斗去有什么意思呢?大家两败俱伤,得来的东西却不会属于你,没有任何意义,没必要把生命浪费在没有意义的事情上面,让自己活得那么辛苦。人最宝贵的智慧,就是在看破红尘的时候放手。能够放手,不去争,才会慢慢地修出一颗至柔的心。否则,心里的伤口就永远都不会愈合,心里的风暴也永远都不会平息。
当然,有时你也会遇到不跟你争的人,这个人既不强悍也不好斗,还非常随和知足,凡是你想要的,他都会退一步,让给你,只求你能开心,但这样的人非常稀有。我们不要期待身边有这样的人,更不能要求自己的同事、朋友做这样的人,我们要自己去做这样的人,和家人、朋友、同事相处的时候不争不斗,永远以柔心对待万物。
当环境之风、历史之风、社会之风吹来的时候,你要像小草一样随顺风势。当然,这不是让你当墙头草,而是提醒你,无论世界给你什么,心都不要和它对抗,要随顺因缘。
当我们修到了至柔的境界,就会明白,生命就像水泡,不管存在的时候多么美丽,也终究会破灭。所以,我们要在生命水泡还没消失的时候,学会善待自己,善待别人,修出一颗柔到极致的心,在生命的每一寸时空重积德。重积德就要行道,行道就要明道,明道就要闻道,所以传播老子大道,让大家都闻道、行道、悟道、明道、合道,最终归于道而成为道。这是先生的心愿,也是书院人的使命担当!一件事、一群人、一辈子、一起走……
感恩所有的遇见!感恩天地神明,感恩圣贤祖先,感恩父母恩师,感恩一切万有。祈愿天佑中华、国泰民安、世界安平泰、道德普天下!
【本文作者为彭城书院中华经典研修第2组成员、2020级国学班班长、书院新闻中心组组长 李向东。邮箱收稿日期:2024年12月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