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次共修改变了我的认知

标签:
文化 |
分类: 心得感悟 |
人身难得,我已得;中土难生,我已生;大道难闻,我已闻;明师难遇,我已遇。我很幸运能生在中国,长在彭城,更庆幸的是能走进彭城书院,聆听汉风先生教诲、传道、授业、解惑,明理归道,修德近道,让人觉知觉醒,收获和谐与幸福。
本月中旬的一天,我们六实九组的人员在显红岛举行小组活动,我们一起静坐,读经,分享感悟。同修们分享自己在书院的变化及圣贤经典对家庭的影响,我听了很感动。陈家善老师分享说,她儿媳因为工作忙,没时间照顾自己的母亲,把她送到了养老院,其实是骗到养老院的。他儿媳告诉母亲说那里免费管吃管住,还有人照顾,所以她母亲就同意去了。当陈老师知道此事后,果断地跟他儿媳说,你没时间,我有时间,接咱家来吧,我来照顾她。陈老师已经70多岁了,而且还有多种慢性疾病,像他这样的人应该是家人的照顾对象了,他却要照顾和他年龄相仿的亲家。这是什么样的心胸和境界,我自惭形秽。
我公公婆婆在安徽的一个县城,每次回家,我们车子的后备箱都塞得满满的,我们给公婆带他们喜欢喝的茶叶、酒、各种水果、油、米面等生活必需品。现在婆婆公公都90多岁了,生活不能完全自理,家中的二弟三弟相互推脱,没人承担了。前几年家里分房分地的时候,他们俩一家一份,虽然婆婆要给我们,但我坚持不要。两个弟弟当时表示,以后父母老了,他们照顾。这是他们的想法,作为家中的老大,我们也有责任和义务照顾父母,为了父母能舒适地生活,现在我们每月支付几千元的费用,请弟媳妇照顾,这样的处理方法大家欣然接受。我很感激弟媳妇,是她解除了我们的后顾之忧。老人是家中的宝,子女的根,他们生活开心幸福,我们做子女的也安心,如果没有进入书院,不明白这些道理,我很难做到这样的包容。这些和陈老师相比,相差太远了,可我一直还觉得自己做得很不错。自从进入书院,以前感到迷茫棘手的问题都能找到一个稳妥、让人满意的解决方法。现在,我和孩子的关系更融洽了,家庭更和谐温馨了。
刘昌盛老师分享,他穿的毛衣已经好多年了,两个袖子是补过的。我一看的确是的,两个袖子有两个很大的补丁。我很吃惊,现在谁还穿带补丁的衣服呢?曹班长接着说,他家孟老师的衣服也很便宜,袜子破了再补上。我知道刘老师和孟老师退休前在岗位上都是领导,在生活上能如此简朴,我觉得不可思议。在这物欲横流的时代,常常被欲望牵着鼻子走,被习性推着走。每到季节变换,我就觉得没衣服穿,觉得应该添新衣服了。所以无论是大人还是孩子的衣柜里,经常闲置着一些没有摘掉吊牌的衣服。袜子就更多了,只要有点坏了,就直接扔了,从未想过要补上。先生教诲我们,不要成为欲望的奴隶、习性的臣民。虽然知道这些道理,现在也比以前节俭了,但与刘老师和孟老师相比,差距还是很大的。有一次曹班长在课后班会上说,以后不买衣服了,就穿以前的。我想在以后的生活中,我要向三位老师学习,尽量少买或不买,戒除世俗的欲望,洗去浮华,返朴还淳。
思维决定认知,认知决定行为,行为决定结果。让我们在学用《道德经》的过程中,慢慢改变世俗世界带给我们的凡夫思维,逐渐建立起圣人老子带给我们的大道思维。把驿动的心平静下来,把躁动的情绪安稳下来,把膨胀的欲望淡然下来,过一种去奢取淡,见素抱朴,清心寡欲的生活。
感恩天地神明,感恩圣贤祖先,感恩父母恩师,感恩一切万有!祈愿天佑中华,国泰民安,世界安平泰,道德普天下!
【本文作者为中华经典共修9-1组成员、福德班学员 刘韶华。邮箱收稿日期:2024年12月8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