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六位老师的感悟篇篇都有亮点

标签:
文化 |
分类: 心得感悟 |
1、陈艳:坚持,给予了我成长的力量
在学习《道德经》的路上,我断断续续地走过了5年的心路历程。由于种种因素,时断时续。后来,遇到了一些我从未经历过的人和事,在我痛苦和迷茫之时,好像一个声音在呼唤着我:“归来吧,归来哟,一颗飘忽不定的心。”就这样,我又一次走进了这个能量满满的道场。这一来,我持续不断地学习,坚持到现在,已经三年多了。在这条修行的路上,我感受到坚持的力量带给我的能量,让我收获到同修们真诚的大爱,更让我得到了灵魂的浸润和身心的成长。
我最初是唐闸尚书院《道德经》学用聊吧中的一名志工,每逢周一晚上,我们都会相聚在这里,聆听各位高能量老师对每一章节的解读与分享,然后各自分享感悟。慢慢地对《道德经》有了一定的了解,它就是一本生命使用说明书,可以指导我们生命存在的价值。我的学习是在马老师的引领和帮助下逐步走上正轨的。她教给我从诵读原文开始,然后看译文,再去理解问道心得。由原先的不熟练到后来的倒背如流,由开始的不会分享到现在的能说到点子上,由之前地听老师讲到落实到自己的行动中,由曾经的迷茫到当下的觉醒。我感觉到一天天地进步,慢慢地成长,让我收获到的这一切都源于我的坚持。
刚刚接触《道德经》是在2020年的国庆节,我跟马老师等一群人去彭城书院做研学游。在汽车上,大家一起诵读经文,有好几位老师都是背诵的,而我拿了一本小册子,目不转睛地盯在上面读,都跟不上趟儿,当时我就有一种敬畏之心油然而生。心想:我啥时候也能像他们一样能背诵就好了。从那时起,我就开始每天坚持诵读,渐渐地我能够熟读了,一年以后,我同样能够背诵经文了,也让后生敬佩。几年前,马老师建了一个“爱读《道德经》群”,当时有38人进群,现在只有27人了,每天进行读经打卡,如今能够坚持读经打卡的人寥寥无几。有时候甚至只有1~2人,当然我必在其中,因为我要守护好这个群,要起到引领作用。时常我一打卡,其他人就会自然跟上。
曾经听一位高能量的老师讲,《道德经》被称为万经之王,而拳操舞就是一本舞动的《道德经》,是健康运动最理想的一种形式,也是促进身心和谐、内外合一、天人合一的运动方式。因此,我一时心血来潮,抱着试试看的态度,开始学习舞动起来。由于没有舞蹈天赋,对着视频学起来很费劲,有时一个转身的动作就会搞得我不知所措。我勉强跳了一阵子,身体似乎不听使唤,手脚也不协调,音乐节奏也跟不上,就此而放弃了这种运动。
今年三月份,在一次培训会上,偶遇到一位年轻而又充满活力的张老师,她可谓是多才多艺。我们谈起了拳操舞,她告诉我只要掌握了几个动作要点,学起来很容易。她利用休息时间,在公园里陪我一起跳,随时纠正我的动作,她用耐心细致的分解动作给我讲解,让我对此开始产生了兴趣。从那开始,我就与这种健康运动方式结下了不解之缘,一直跳到现在,从没间断过。在这过程中,我每天坚持跳,动作开始协调了,也能按着音乐节拍做到位了。由原来有点僵硬的身体慢慢变得柔软了,腰椎有点突出的疼痛感也逐渐消除了。在一次读书会上,有一位老师讲起了她们一家人坚持跳拳操舞的案例,连同她那80多岁的老母亲,已经几年没有进过医院,为国家节约了很多的医疗费,这让我对此运动方式更加坚定了信心。
通过几年的学习,从很多老师的精彩分享中,我受到很大的启发。借用王老师所讲的一句话:“做一个发自内心的付出的自己。”我把它作为我相处好各种关系的黏合剂。日常生活中,用33个神性品质作为一面镜子,时刻照见自己,修正自己。书院大家长汉风先生说:“永远挖掘自己、清理自己、完善自己、做好自己,这是人生最好的信仰。好的信仰不是失去自己,学用《道德经》正是为了找到自己。”这段话一直指引着我前行的方向。坚持,给予了我成长的力量。我相信只要心中有光,一定能照亮前行的路!
2、顾拥琴:我打开了积压三十多年的心结
又到写每月一信的时候,时间过得好快,每月一信也就是给自己的实修总结,探问自己这个月有进步了吗?有收获了吗?这个月正好是收获月,我也问自己收获到了什么?我最大的收获是将积压在心底三十多年的心结解开了。这个月我婆婆的老毛病又犯了,我不计前嫌地选择了去照顾她,这就是我修六实的收获。
因为结婚这么多年来,我从没得到过公婆的一丁点儿温暖,哪怕是语言上的,也从来没有。他们有严重的重男轻女思想,而我生的是一个女儿,这些年没受过他们的待见。前几年公婆他们身体不好,我也带他们去看过病,可还是没能换来他们对我态度上的一丝改变,当时我就在心里发过誓,再也不要管他们了。
今年7月17日,我们去虞山见汉风先生,这是我正式与《道德经》结缘的日子。从那天起,我开始正式修六实,开始了内观自己的道路。我按照先生的教诲,不管他们是如何对我,那是他们的事,我只管做好自己,只管善良对待他们,其他的交给老天。先生引领我们学习传统文化,告诉我们汲取圣贤智慧是来修自己的,不是来修别人的,我们只要求自己去修,而不责于人。我足信之,笃行之。
3、缪丽娟:放下自我才能无我利他
群里的亚玲老师在@我,提醒我该交每月一信了,我随即回复,今天一定“榨”出来。随后我就开始反省,为什么每月一信这个事,每次我都要拖了再拖,拖到不能再拖的地步。而且自己的成长、变化不是应该直接流淌出来吗?为什么要用“榨”这个字?我长叹一声,跟家人说,下午别打扰我,我要写每月一信了。孩儿他爸听到了我的叹息声,纠正我道:“你要这么想,太好了,我要开始写每月一信了,我要跟老师汇报我的学用心得和成长了!我汇报点啥呢?你这么一问就来了呀!”是呀,我也问我自己,每月一信是对自己学用成果的一次梳理,应该觉得兴奋才对呀?我为什么这么惧怕呢?究其原因,我总结为以下三个原因:
一、平时的六实功课不是很精进,所以收效甚微。全程参与早上的共修已经近四周,尽管每天闹钟都准点提醒我,可其中还是有两天因为自己实在太困或者身体不适,选择了赖在被窝里静坐,当然后面的唱歌和拳操舞也没有跟上。回想自己,在自律方面,确实太差劲了。自2009年从事电商行业开始,晚起晚睡成了我的生活习惯;这两年二宝上小学,我开始把作息调整成七点起床,十点睡觉;而自从决定参加六实,要再次把作息调成五点起来,这对我来说,几乎是不可能的事情。近一个月下来,我已经挑战了自我,实现了早起的承诺。同时,还觉得自己已经挺了不起的了,还安慰自己,不跟别人比,只跟过去的自己比,比过去的自己更好了就可以了。可能是因为这个原因,也可能因为我天性懒散的原因,导致我六实的功课很多时候只是落实在形式上了,片面地追求分数不能垫底,而不够用心去感悟和践行道的智慧,所以自我感觉进步甚微,这是我惧怕每月一信的第一个原因。
二、没有真正地敞开心扉,万事还是以“我”为中心。尽管从今年三月三日以来,我的日记没有中断过,可以说做到了每日一记,但我自己很清楚,很多时候我都是在记流水帐,自己的感悟和收获并没有分享很多。可能对于一个曾经接近于抑郁状态的人来说,敞开心扉、跟大家袒露自己的所思、所想、所行,还是太难了吧!是平时自己的想法离道太远?还是怕自己在别人心目中的形象崩塌呢?说来说去,就是还是把自我放在了太重要的位置。说到底,还是自私呗。期待有一天,我发现遇到任何事情,我都想不到我自己了,甚至忘了自己的存在,那就是我修行大有进益的一天。
三、想得太多,做得太少,很多时候都是在研究理论,而没有把道德经智慧刻在生命里,用在生活中。自从十几年前,有缘接触传统文化开始,我一直寻寻觅觅,想寻找自己的梦想和使命是什么?我自己到底想要什么?我想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怎么做才能在我离开这个世界的那一刻,无怨无悔?遗憾的是这么多年我一直没找到。接触了道德经智慧之后,我才知道这世界上还有这样一种活法:十几年如一日办公益书院,利益了数十万个家庭,不仅自己分文不取,零报酬,还把自己的收入补贴到书院;一年到头辗转全国各地,几乎每天都在弘道和弘道的路上;每天早起,每刻不空转,竟然能量满满、活力十足、身轻如燕。这样的神人惊到了我,他让我明白,想得再多,不如实干。当我们认定了一个目标后,就一无反顾地做就对了,过度的思考反而是对生命的一种浪费。
4、董佳玉:心有所期,忙而不茫
人生最好的状态就是:日出有盼,日落有念,心有所期,忙而不茫。孩子是祖国的未来,是家庭的希望。曾经看到这样一段话:“一定要抓好孩子的教育,不仅仅局限于文化课,更多的是关注孩子品行的发展,生意场上的任何成功都无法去抵消对孩子教育的失败。”就这简单的几句话值得我去深思,在这种很卷的时代里,我们是否忽视了对孩子德行的培养?
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不要光停留在说上面,要落实到行动上去,一个字总结就是“做”。《道德经》第二章说“是以圣人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万物作而弗始,生而弗有,为而不恃,功成而弗居”。 无为就是放下私欲、目的性去做事情。短短的几个字给出了教育的真谛:不用言行指导孩子,而是用无言的行动、榜样的力量去引领孩子的成长。作为家长,我们不能带着目的去教养孩子的日常行为,也不要为了实现个人意志、理想而去操控孩子的成长。
周日,陪孩子骑车出去遛弯,他骑着小自行车,嘴里还吟诵着古诗《浪淘沙》:“九曲黄河万里沙,浪淘风簸自天涯。如今直上银河去,同到牵牛织女家。”。晚上给他洗澡,脱衣的过程中,每脱一件他念一句弟子规的内容。在吃水果的时候,懂得去留两个和爷爷奶奶一起分享,这些都是孩子的进步,值得鼓励和表扬。
孩子是生活的一部分,工作是我生活的另一部分。自从践行六实开始,我渐渐地放下了对手机的执念。生活更加规律了,早起参加共修,紧接着做饭,给孩子阅读、静坐打卡,送完孩子赶去工作。在工作中我显得更加平稳了,遇到事情棘手的事情也没那么急躁了。一天工作结束之后回家陪伴孩子学习,自己继续完成六实的内容来提升自己。
循环是一种人生秩序,在这样无限循环的普通日子里,我们该如何让自己活得有盼头呢?盼头则是严于律己、不懈怠时间。
5、吉郁梅:释怀过往,静守当下
时光飞逝,我踏入道德经平台已满一年,加入书院“六实”也近一个月了。但每当每月一信的书写时刻来临之际,我便茫然无措,不知从何写起。直至忆起示范组共修时先生所言:“每月一信,是为自己而写,是对自身成长的复盘、反省与记录。”这才鼓起勇气,袒露真实心声。
八月时,书院教务组的志工老师们大多躬身践行“六实”,我却总以工作特殊、每日奔波忙碌为由,徘徊在其外。每至周六,看到参与“六实”的老师们日益精进、蜕变,我愈发察觉到与她们的差距,深感若再不成长,连做志工都难以够格。幸得教务组老师们的感化与托举,我于十一月终于迈进“六实”之门。
过往,我们的生意场上布满坎坷,大几十万的账款拖欠十余年未能收回。欠款方或玩失踪,或耍手段,甚至借破产之名逃避债务,令人无奈又愤懑。亲友间小额欠款虽数额不大,可那份信任被辜负的寒意,同样刺痛人心。此后我爱人的投资也屡遭挫败,那些日子,煎熬、矛盾与对未来的迷茫将我紧紧裹住。
直至结缘道德经与“六实”,内心迎来转机,曾经沉甸甸的过往,终能释怀放下,不再为此徒增烦恼。对方公司寄来的破产资料、债权分配,我也不去看,也看不懂,也不想看,我相信老天自有安排。如今生活虽不宽裕,困难尚存,但我的内心已沉淀出淡定和从容。我深信,只要珍惜时光、踏实当下,生活自会迎来转机,好运也定会悄然降临。感恩先生悉心指引,感恩书院一路相伴,感恩同修予我滋养,这份力量伴我安享当下,让平凡日子满溢美好。
6、钱亚梅:人生何其妙
最近心里总是有想表达的东西,以前的我纵然有想法,也难有分享表达欲望,而现在与大家一起共修渐渐地就想表达出来,对此我觉得非常美妙,这是一次次与自己内心对话的机会,也是追溯自己源头的机会。一遍遍地想自己怎么会变成今天的模样,未来的自己又会是什么样的?一遍遍追根溯源,让我发现自己已经过去的30多年,是何等的奇妙。所以特别想表达出来,由此探讨这生命的真谛。
在2012年农历7月26日,我母亲离世了,在那之后我想了很多关于生命意义的问题,翻阅之前的日记,有一篇我当时写的生命意义是:人生的意义就是为了死去的时候安详。我已经不记得自己为什么有这样的结论,那时传统文化几乎也没什么接触,现在想起来那不就是善终吗?五福其中还有长寿,富贵,康宁,好德。
今年是特别的一年,在工作了15年后,我放弃在职场打拼了。我有了大量时间去跟自己共处,去审视自己的生命,我去做了很多之前想做却没有时间做的事情,让我感叹生命太奇妙了。今年两个孩子基本都是我带的,所以我参加了很多父母课堂的学习,其实一开始我会觉得我家孩子都挺好的,就是想去学点方法更好地掌控孩子,但真正学习之后,才发现了自己需要成长的地方太多了。
我学习一圈下来,发现所有老师讲的课程都脱不开《道德经》,之前南通这边有课,我只是偶尔在南通市区才会过去,不会特意跑过去,现在我终于知道原来《道德经》这个万经之王的“威力”了。就从今年的5月份,我就开始有了紧跟的念头,念头出来了,每周我都特意过去听一课,每周都跟吃了神药一样,听一课管一周,这一周能量都会特别高。现在老二也在笃行书院学习,我很放心孩子在这样的地方,这是一个爱满自溢的地方。我也在这里填满自己的低洼,然后带着这份爱奔流向前,感恩遇见先生,感恩遇见书院。
当下的我再回看长寿,康宁,富贵,好德,我觉得自己可以享受2个甲子,每天的拳襙舞,让我能量满满,我感觉身体越来越轻盈了,越来越健康了。我感觉此刻的自己不但富,而且有了贵气,我相信自己的善良,会慢慢长成好德,人生真奇妙,未来真可期。
感恩天地神明,感恩圣贤祖先,感恩父母恩师,感恩一切万有!祈愿天佑中华、国泰民安、世界安平泰,道德普天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