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别推荐穆忠良老师文章:觉知的力量

标签:
文化 |
分类: 心得感悟 |

先生说:“读《道德经》要读出老子的意境,只能用心去读。当心接近老子时,再回头来看现实中发生的一切,我们就会明白:一切的发生,只是让我们觉知内心的功课。每一次向内觉知,就打破一点过去的障碍,验证一点内心的力量,修正一点自我的言行,这就是修行。一次一次,不断重复,认知障碍全部粉碎了,错误言行全部修正了,人就合道了。”
在这里,分享发生在我身上的两件事情。第一件事情:十月三十日早上,孩子起床后坐在沙发上穿衬衣,由于系扣子还不熟练,用时比较长(其实这个“比较长”的判断也是我的念。后来经过觉知,孩子的秉性就是慢,加之系扣子不熟练,就应该用那么多的时间)。每天早上起床、穿衣都是慢条斯理。当时,我坐在沙发上读《问道心得》,刚想催促他快点。一下子想起先生经常教导“孩子不用管,全凭父母德行感。父母要行不言之教。孩子的秉性要慢慢的化育。”于是,我觉知了自己的念,就安住当下,没催促孩子,继续读经。孩子可能也纳闷“今天爸爸怎么没催促我呢?”孩子系好扣子后,就去读经打卡了。
第二件事:十一月一日早上,学校有运动会,孩子心里想着这件事,没到起床时间,就自己起了床,洗漱完毕,就进房间读经打卡。我在客厅读经,看到孩子进房间有三四分钟,还没有听到读经的声音。我想“一定又是在磨叽了”(这时已经动了念,情绪萌芽,但没觉知),到孩子房间一看,孩子果真在书桌前磨叽。自己的情绪一下子起来了(仍未觉知,致使负面情绪发展,做了情绪的奴隶),接着就带着情绪,给孩子输出了一番道理。
先生说“所谓觉知,就是超越时空限制、突破认知障碍,站在更高维度寻找源头。源头在内心、在深处,只有往心里走,人才有觉知力。有了觉知力再去做,就叫悟后起修。那是站在高维看低维,知道方向再迈步,修起来就容易多了。”以上这两件事情况相似,结果却是截然相反:第一件事情,用圣人之言、先生的教诲,觉知了自己的念,避免负面情绪的发展,顺道而为,收获的是自己心态平和,孩子得到锻炼,家庭和谐,正能量满满。第二件事情,没有遵行圣人之言、先生教诲,没能及时觉知自己不合道的念行,失道走反,其结果就是心浮气躁,情绪失控,血压高涨,身体受伤;孩子被说教指责,不知所措;家庭气氛紧张,负能量激增。
那么,该如何修好“觉知力”,达到“悟后起修”的境界呢?首先,要足信。老子说“信不足焉,有不信焉。”先生说“99%相信和1%的相信,最终结果是一样的。”说的是相信的程度对修道的影响。足信就是100%的相信,只有足信,一个人的信根才会坚定,觉知的力量才会增长。就如上士深信不疑,勤而行之;中士将信将疑;下士完全不信,反而大笑之。比如,修“六实”与家庭生活、工作的关系问题。先生说“修六实和家庭关系是一,不是二。修身难,不修身更难。”修身是为了更好的生活,想过更好的生活就要修身。而修“六实”是提升生命能量的高速公路,所以因修“六实”而影响了生活,或因生活而不能修“六实”,都是不合道的。那么,无论是我的今天合道,明天又背道而驰的问题,还是不能正确处理修“六实”与家庭生活的问题,其根本原因是自己德行浅薄、信力不足、觉知力若、道心不坚等问题。也正如祈祷文中所说“世间一切,唯心所引。”
其次,要行道。先生说“知而不行等于零。”《道德经》学用,重点在用。如果不能行道,就是把《道德经》倒背如流也没有用。老子在《道德经》第六十四章善始善终中说:“其安易持,其未兆易谋;为之于未有,治之于未乱。”记得先生在分享这几句经文时说“事物安定的时候,是最容易控制把持的。出现兆头的时候,也是容易消除的。等事物发展到了合抱之木、九层之高、千里之远阶段,就难以处理和控制了。”我嫌孩子系扣子慢,这是念的初起,我及时觉知,用正念替代了埋怨和指责的念。这就是其安易持,其未兆易谋阶段,危害最小,容易控制。
而第二件事情,当心里初起“孩子又在磨叽”这个念时,没有当下觉知。随之看到孩子真的在磨叽时,还是没有及时觉知,致使不良情绪生长,直至情绪爆发。这就到了“合抱之木、九层之高、千里之远”阶段,祸患发生,难以处理、难以控制了。先生说“愚痴人心随境转,智慧者心能转境。”反观自己,当时就是一个极度愚痴、背道而驰的人,身心灵处于一个分崩离析的状态。
反观发生在自己身上的觉知力弱、信力不足、道心不坚等问题,正是修道修身之路上必须突破的卡点,而这些问题的本质是自己的德行不厚,能量不高,智慧不够!路虽远,行则将至;事虽难,做则必成!我将紧紧追随先生弘道的步伐,深深融入书院这方爱的热土,抱一精进,老实、听话、实干,在担当中历事炼心,在付出中提升能量。愿与老师、同修们一道,将“弘扬传统文化,温暖世道人心”作为终生使命传承好、弘扬好、发展好!
最后,用先生的教诲共勉:对于一般人而言,情绪出来了,又不能放任它在生活里恣意蔓延。怎么办?您可以把焦点放在觉知自己上,而不要放任情绪来影响自己。每一次情绪升起时,要对它说“谢谢”。然后,停一秒,忍一下。利用这一秒来觉知:自己的哪个错误认知,导致了情绪出现?只要看见了,问题就解决了。每觉知一次,心性就提升一点,当觉知的功夫连成片时,我们的心灯就被点亮了。“忍”不是把情绪憋回去,而是慢一步,给觉知一个机会。能利用情绪来觉知自己,才能掌控人生。
感恩天地神明,感恩圣贤祖先,感恩父母恩师,感恩一切万有!祈愿天佑中华,国泰民安,世界安平泰,道德普天下!
【本文作者为彭城书院中华经典研修第12组成员、2024级国学班班长、志愿者协会骨干义工
穆忠良。邮箱收稿日期:2024年12月3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