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去孔子观道亭游学啦
标签:
文化 |
分类: 游历情怀 |

2024年12月1日下午,子衿学堂弟子跟随书院大家长汉风先生到吕梁凤冠山孔子观道亭和川上村游学。我们把课堂移到了大自然中,吸收天地的能量,每个人都欢喜自在,每个人都收获满满。凤冠山位于位于徐州东南古吕城,古泗水曾流经此地,因受两侧山地所限,河道狭窄,形成了吕梁洪急流。据《庄子》《列子》等古籍记载,“孔子观于吕梁,悬水三十仞,流沫四十里,鼋鼍鱼鳖之所不能游也。”
下午2时,大家驱车到了凤冠山,在一块平整的草地上围成一圈席地而坐,聆听汉风先生现场讲学。先生从历史上的泗水说起,让大家了解这个地方的历史,以史为镜。接着,先生详细阐述了《庄子》记载的孔子带领弟子来此游学,“观洪悟道”的故事。孔子见一个壮年男子游在水中,还以为是有痛苦而想寻死的,派弟子顺着水流去拯救他。忽见那壮年男子游出数百步远而后露出水面,还披着头发边唱边游在堤岸下。
孔子这下就奇怪了,他赶紧跟上前去问道:“远看以为您是一个得道的人,近看跟我们一样啊。请问您是怎么能够在如此凶险的河水中自由出入的啊?其中有什么玄妙之道吗?”那人回复:“我没有什么玄妙之道。我能够这样是因为我本来就可以这样,我依着自己的本性,接收自己的命运,顺着水流一起卷入漩涡,然后再跟着水流流出。入水就依着水性而为,我从来不想着跟水抗争。这就是我为什么能够自由出入的原因。”
孔子接着问道:“什么叫本来就能够如此呢?如何根据本性而为,又怎么能够获得成功的命运呢?”那人回复说:“我从出生就生活在这片山水之间,所以我本就融于这片山水;我既然融于这片山水,也就自然而然地接受这片山水;我接受这片山水,我也就能够自由出入于这湍急的河水了。至于是什么原因,我不知道,也许这就是命吧!”其实,这个人就是道法自然,他从自然之中悟出游水的方法。
先生说,万事万物都有“性”,是老天给的,掌握万物的性就能驾驭万物。如农民识土性,就能种好庄稼;水边长大的人识水性,就有潜水的能力;骑手识马性,就可以征服烈马……家长若知道了孩子的天赋和天性,就能养育好孩子。先生接着个就孔子观水悟道,给大家讲“看”和“观”的区别。“看”是象形字,是用眼睛看到有形世界的东西。“观”是心的能力,就像一面镜子,可以映射出无形世界,就如《道德经》第四十七章所言“不出户知天下,不窥牖见天道。”先生扒开地面上的荒草,大家看到了生机勃勃的根茎。这个探索让大家明白:草的根在泥土里。为什么草根生机勃勃,因为它扎根在大地上。先生说,人要链接两个根,一个是孝顺父母祭祀祖宗的根;另一个就是让自己内心虚空的根。
讲学结束后,子衿学堂的学员们又随先生爬上了凤冠山,去探访孔子观道亭。在观道亭里原来有一块刻有孔子像的石碑,亭后建有六间“孔殿”,塑有一尊孔像和72贤人牌位。只可惜,现在除了这个亭子其他的建筑都已经毁弃了。凳高望远,周围的景观映入眼帘,古泗水河道已经变为万亩良田;吕梁洪也早已无影无踪。这才真正的明白了什么是“沧海桑田”。最后,大家又跟随先生来到川上村参观。川上村的名字源于《论语》中“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的慨叹。这一带,有很多地名都来自于孔子的传说,比如
这一次游学是子衿学堂的特别活动。子衿学堂是书院积数年之功,发圣人之心,聚贤者之气,于2020年冬季创办的。子衿学堂系列课程由书院附属明德学府主办,邀请各领域名师,面向热爱中华传统文化的女性朋友,通过对国学经典的智慧解读、茶道香道的深入体验、琴棋书画的实操实练、插花围棋的动手操作,古典音乐的熏习鉴赏,传统礼仪的讲解习用,来连接大道本源、修养女子德性、增加人生智慧、提升生命能量,成就现代优雅女性之风范。
从2020年冬季至今,已经连续举办了八期子衿学堂。两百余位追求高雅和卓越人生的知性女子,在学堂里接受了传统文化与中华艺术的教育与熏陶,领略了国学经典的魅力,体验了书法绘画的创作,感受了素食养生与禅悦人生的智慧。我们希望有越来越多的优秀女性走进子衿学堂,遇见更好的自己。
【文图/子衿学堂新闻组】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