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这是一个个充满智慧、光明与爱的上午

(2024-12-02 16:50:23)
标签:

文化

分类: 汉风讲学
这是一个个充满智慧、光明与爱的上午

2024年12月1日上午,古城徐州冬阳熙暖。全国十佳国学书院、中华经典教育先进单位——彭城书院的明伦堂内,座无虚席,掌声阵阵。国家优秀社科专家、徐州市国学研究会会长、彭城书院院长汉风先生,在周日国学讲坛举行“《大学》之道”主题讲座。

先生首先提出了一个永恒的话题——成长。他指出,传统意义上的“活到老,学到老”往往局限于知识的积累。而在信息爆炸的今天,我们更应超越知识的层面,追求智慧的启迪和德行的修炼。他强调,真正的成长不仅仅是年龄的增长,更是心灵的成熟和智慧的提升。

在现代社会,信息的快速流通和科技的迅猛发展,使得人们的生活方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先生提到,从固定电话到移动通信,从BB机到智能手机,中国在短短几十年间完成了西方几百年的科技和工业发展。这一切变化,让我们不得不重新审视我们的生活方式和价值观念。

同时先生进一步阐述了“世俗”的概念,指出世俗之人即是那些在红尘世界中迷失方向活不明白的人。他强调,人生如同旅行,我们从出生到死亡,不过是在地球上的一段旅程。有人旅途愉快,有人却满腹牢骚。生命的质量并不取决于我们的身份、性别、相貌或年龄,而取决于我们如何走完这段旅程。

在谈到人生的终极目标时,先生提出了一个引人深思的观点:我们一生的奋斗,最终目的是为了能够“走好”。他高考为例,平时的成绩虽然重要,但最终的高考成绩才是决定性的。同样,我们在生活中的每一次选择和行动,都是为了在生命的最后时刻能够实现一世解脱到永远的使命。

在讨论到生命的本质时,先生提出了“能量”这一概念。他认为,人与人的终极区别在于能量的高低。他强调,无论是财富、名声还是地位,这些都是外在的表象且在不断变化中,而真正的核心力量是人的能量。他提醒大家追求的应该是提升自己的能量,而不是外在的物质和地位。那我们具体该怎么做才能增能长慧呢?

先生说,此生遇到的所有人都是来帮助我们的,有的人给予我们正向的帮助,有的是负向的“帮助”。这世界上没有不可原谅的人和事,在处理人际关系和生活中的困境时,请记住五步法:打开、接受、包容、化育、和谐共生。并提出“感恩”的心态和正向思维对待一切,从而达到内心的平和与喜悦。

鼓励大家通过学习圣贤经典,提升自己的智慧和德行因为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行万里路,不如明师指路。而经典一部胜杂书万卷,认识了多少人不重要,认识什么人才重要,从而在生命的旅途中走得更远。正如孔子说:“朝闻道,夕死可矣。”

先生提到,儒家有十三经,而《大学》作为入德之门,其中的“三纲”是“在明明德、亲民和止于至善”。这是《大学》的总纲。只要抓住了这个总纲,方向就不会出错,就不会失道走反,背道而驰。第一纲是“在明明德”,这是告诫大家,是人都有缺陷,都有短板,不要给别人贴标签,我们要尽量还原我们的初心、纯真、纯朴,正如《道德经》所言“复归于婴儿”。第二纲为“在亲民”,则是告诫大家要学习水的品质,不争,处下,做一个低调、谦和的人,同时每一天都要突破自我。第三纲是“止于至善”,那什么是真正的善?老子说“善者,吾亦善之,不善者,吾亦善之,德善。”要把善变成我们的品质,就像糖一样,不论身处何地,甜都是它的品质。

“但为什么我们知道了所有的道理,却依然过不好自己的一生呢?”先生的话如同当头棒喝。他说:“因为我们只达到了知的境界,却没有去行动。只有行动才能产生能量,升华生命。”

接下来,先生详细阐释了《大学》中的第二句话,即“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他说,这句经文中的“知、止、定、静、安、虑、得”,被称作“七证”,可以理解成我们修心修身或者做事情时的七个重要环节,也可以理解成进入“心流”状态的七个步骤。不论是向内自修,还是向外做事,都要有这七步实证方法。

第一步是“知”,知的对象究竟是什么呢?我们可以理解为开篇讲的“三纲”,即“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也可以理解为大道运化万事万物的规律。古人所讲的“求知”一般不是指获得知识,而是指觉醒人生、了悟规律。老子说“知者不言”,意思是了悟世界真相、发现大道规律之后,一般就不想说,也不愿说了。因为他知道对于一个蒙着眼睛走路的人,怎么给他指明方向都是徒劳的。第二步是“止”,就是停下在红尘中追物逐欲的脚步,不要再被功名利禄牵着鼻子走。第三步是“定”,意味着再不变化。第四步是“静”,就是保持这个状态。前几步可以借用水作譬喻:我们把流动中的浊水,装到一个容器里,先让它不再流动了,便似“止”的状态。然后投进一点明矾,渐渐使水质澄清了,便似“定”的状态。等到水里所有混浊的泥沙,完全沉到杯底,水净沙明,玻璃与水,内外通明一色,便似“静”境的类比了。第五步是“安”,意即心理上享受这种状态,舒适而稳妥。第六步是“虑”,表示对未来的事思考,进行谨慎的思维。第七步是“得”,得什么?回到“三纲”就是完成了“明明德”的任务,即恢复光明的本性,回归不染尘埃的本我。

在这个充满智慧、光明与爱的上午,不知不觉两个小时过去了大家收获颇丰,不仅对人生有了更深的理解,也对如何在现代社会中活出真正的自我有了更明确的方向。国学课程结束后,钟庆来老师和班长穆忠良老师、倪雪纯老师组织大家参与梅花诗会的节目排练。大家携手共进,积极参与,不辍修身。随着活动的结束,大家带着满满的收获和对未来的期待,踏上了新一周的旅程。

感恩天地神明,感恩圣贤祖先,感恩父母恩师,感恩一切万有!祈愿天佑中华,国泰民安,世界安泰,道德普天下!

【图文/2024级国学班新闻组】

这是一个个充满智慧、光明与爱的上午

这是一个个充满智慧、光明与爱的上午


这是一个个充满智慧、光明与爱的上午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