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致敬与缅怀叶嘉莹先生

(2024-11-28 17:18:17)
标签:

文化

分类: 心得感悟
致敬与缅怀叶嘉莹先生

20241124日,星期天本来是一个很普通的日子,但对于很多传统文化爱好者来说是一个值得纪念的日子。

上午十点我突然想起来一部关于叶嘉莹先生的纪录片《掬水月在手》于是在网上搜出来,转发到几个传统文化爱好者的微信,其中就包括我们六实共修小组然后我就聚精会神的看了一遍,时长两个钟头临近末尾接到我爱人的电话让我去车站接她,便按了暂停键。

之后就接着准备中午饭,收拾完接近下午三点了到了乒乓球比赛的时,一场比赛看完,打开手机,就看到了叶嘉莹先生仙逝的消息!而我那时正沉浸在对叶先生人生命运的期待中。

叶先生1924年生于北京一个书香家庭,是辅仁大学古典文学的高材生1945年起,叶先生以一方讲台传授浩瀚的中国古典诗词,期间还接受了哈佛大学、哥伦比亚大学等高校的邀请,为欧美汉学研究者讲解中华古典文学。

1979年叶先生回到故土在南开大学开启了回国讲学的第一课,带领学生们踏上了一场如痴如醉的中国诗词之旅,为逐步恢复生机的高等学府带来了一股清新之流。叶先生讲课时,每一个角落都是学生,座无虚席,这样的人气连她自己也有些惊讶。叶嘉莹白天讲诗,晚上讲词,学生听到不肯下课,直到熄灯号响起。至今,还有人记得她在南开讲课的盛况:300人的教室座无虚席,楼梯上也坐满了学生,甚至连窗户上都趴着人,可谓盛况空前。

叶嘉莹一生主要从事古典诗词教学、研究和推广工作,出版有《杜甫秋兴八首集说》《王国维及其文学批评》《迦陵论词丛稿》《迦陵论诗丛稿》等著作数十种,曾获得中华诗词终身成就奖2014中华文化人物改革开放40周年最具影响力的外国专家中国政府友谊奖感动中国2020年度人物,被誉为中国最后一位“穿裙子的士”。

叶嘉莹的一生,都和诗分不开。席慕蓉第一次见到叶嘉莹的时候,便直言“她就是诗的灵魂”。她说自己“一生只为一件事而来”,那就是中国诗词的创作、研究和教育,并捐出自己的3500多万积蓄成立了“迦陵基金”,志在全球弘扬中华诗教,把代表中华传统文化的古典诗词传播到世界各地她曾说要尽自己的全部力量让中华诗词的精髓永远传承下去。而她为此做到了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叶嘉莹一生以弘扬中华诗词为己任,历经烽火硝烟、家道变迁,活出了如诗一般的铿锵人生。她被誉为“唯一一位从民国传承下来的大诗人”,在全世界的汉学家眼中,她都是中国古典诗词和传统文化的代表人物。她被称作“中国最后一位女先生”。而我觉得,叶先生的生命境界不仅在诗词,更在人格修养。她的奉献精神与家国情怀更值得我们追慕与效仿。

此刻,最后一位女先生”离我们而去,但她那种强烈的使命感和家国情怀将永远激励着我们后生晚辈,在叶先生的光辉照耀下继续前行致敬叶嘉莹先生,一路走好!

今天我以个人名义致敬与缅怀叶嘉莹先生,另一重因素就是,我的恩师、我们彭城书院的大家长汉风先生等很多当代的士人正踏着叶嘉莹先生的足迹,不遗余力的弘扬传统文化,复兴华夏文明,温暖世道人心。我相信,在中华大地,乃至五洲四海,还有很多像叶嘉莹先生一样愿为华夏文明与人类和谐举火把的人。

有前辈灯塔在前面引路,作为晚辈弟子和后来者我们定当锚定目标,谨遵教诲,沿着前辈和恩师的足迹,踏踏实实做好自身功课,发挥各自所长,把自己交给时代,交给国家,交给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辉伟业!

我爱我的国,我爱我的乡,我爱我书院,我爱我的家!

让我们共同祈愿天佑中华,国泰民安,世界安平泰,道德普天下!

【本文作者为彭城书院中华经典研修第2组天人合一组成员、2021级国学班弟子、国学启蒙班主班老师 宋德昌。邮箱收稿日期:2024年11月28日。】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