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们用“谦虚柔和”的品质创造家庭和谐的氛围

标签:
文化 |
分类: 心得感悟 |

【编者的话:十月是新生月,中华经典研修第9-2组谦虚柔和组共13位同修,本月收到7位老师感悟。姓名如下:马利娜、田丽、李冬侠、马红、周广华、朱凤云、胡广荣。老师们都用心写出了自己的收获与成长,质量很高。除了马利娜与田丽两位位老师单独推送之外,现把其他5位老师的每月一信,合在一辑推送,供大家参考学习。希望全体同修向这些老师们看齐,珍惜自己在书院大家庭学习的机会担负起“和谐身心,和谐家庭、和谐事业、和谐社会”的责任。】
1、李冬侠:修行就是在生活中历事炼心
世上最强的能力是觉知自己,成长自己。觉知需要镜子,成长需要方法。在《道德经》第八十一章中有三条箴言:信言不美,善者不辩,知者不博。做到任何一条,都能激活我们自身潜在的力量。
为学是日益的过程,为道却是日损的过程,一点一滴的改变都是成长,日复一日的坚持都是累积,最终必将迎来生命的蜕变。八十一天的第七轮《道德经》线上共修,每天按时聆听先生的大道分享,汲取老子的智慧和能量,沉浸在精神的喜悦中,雕刻在生命的记忆里。
《道德经》第五十六章中“和光同尘”,触到了我的心灵。“和其光,同其尘”是人生平安的条件,是生命圆通自在的方法。《问道心得》中说,道最珍贵的品质就是包容,包容那些混浊,并能净化混浊。人不仅心要好,行为要好,还要善于处理事情,处理事情实际上就是包容,包容就是善于走向事物的反面去考虑问题,把事情处理好。修行就是在生命的每一寸时空里践行大道。
最近,我的生活中也遇到了一个难题。10月20日那一天,我婆婆突然问我:“我的那条黑裤子你见了吗?”我说:“我给你找找。”她的衣服都是我给洗,我给收的,应该在她自己床上的包里吧,但是找来找去没找到。她在一旁唠叨着:“能裹在你的衣服里,在你的柜子里吗?”我找了几遍也没找到,我说:“找不到我就再给您买一条。”第二天我从外边回来,看到她满脸不高兴,嘴里不停地唠叨着,非要找到那条裤子。我就给我爱人说,真的烦死人了。
还是我爱人有智慧。他对我婆婆说:“妈,您的那条裤子让您大女儿穿走了。”他又对我说:“妈年龄大了,好执着。为了一件衣服,如果搞得咱妈抑郁了,那可就麻烦了。”我想也是,马上觉知,立即转念,反省自己。我不该起烦恼心,该顺从婆婆。我就想到《问道心得》里边讲到:“人不仅仅心要好,行为要好,还要善于处理事,善于处理事情就是包容。”我就立即给大姑姐打电话沟通,让她怎样去给老母亲说。她也就按照我交代的给婆婆打了电话,婆婆听女儿那么一说,也就不生气了,还说:“裤子就留给你穿吧,我不要了。”当听到这话,我的烦恼心立马就放下了,我和婆婆心情也都平静了下来。然后,我就给我爱人说:“谢谢你的提醒,要不然小事会变成大事的。”
通过这件小事,我真正地体会到,修行就是在生活中历事炼心。读圣贤经典,不能光知道,还要在生活中去践行。“光说不做等于零”,我要把先生这句话牢牢记在心里,让我在新生月里,坦然接受过往,并勇敢和过去的自己说再见,让自己获得新生吧!感恩天地神明,感恩圣贤祖宗,感恩父母恩师!感恩一切万有!祈愿天佑中华,国泰民安!世界安平泰,道德普天下!
2、周广华:我变了周围的世界就变了
《道德经》中蕴含着很多智慧,对现代人缓解自身情绪有着独特的启示。先生第七轮《道德经》每天一章的分享,对我来说每天都是一次心灵的洗礼。在先生的智慧讲解时,我会不由自主地被带入他讲述的场景,脑海里就像看电影一样,一些现实问题、社会问题,过往的人和事、目前人类思想认知的现状等,一一浮在眼前。这些事在我脑海里会随着先生的讲述跌宕起伏,内心不断生发出对先生的钦佩之情,真的是收获满满。
在《道德经》第二十九章“无为而治”中,这一思想强调顺应自然规律,不强求不控制。人们往往在遇到事情的时候会通过过度控制或者逃避的态度来解决问题,但这样常常适得其反,会让自己的情绪更加不受控制。无为而治,并不是放任自流,而是一种更加平和开放的心态去面对和处理问题,找到自我本真、本心、本明、本性。
道法自然。做人要利而不害,为而不争。把自己该做的顺道而为去做好,对他人对外物无欲无求,一切顺其自然。这些理念,改变了我的认知。以前,我对家人追求完美,想让他们达到我想要的样子,不然就会不由自主根据自己的经验来说教爱人和孩子。孩子的反应就会反驳并指责我,我还非常生气。我常说孩子听不进去我的话,将来会后悔的,我还自认为都是为了爱人和孩子好。进入书院学习经典智慧,让自己觉醒了,学会了放下不甘和不舍,改变了认知,提升了生命能量,懂得了遵循事物的发展规律,不强求不执着,顺其自然去面对生活中的不确定性和挑战,不过分执着于结果,专注当下,享受过程。
因此,我学会了在遇到与自己内心需求不符的情景时,学会了转念,用宽厚平和与开放的心态去面对。我收获了和解与和谐,用慈爱的心收获了情感的链接。现在孩子说我变了,以前不愿意给我说的事,现在也愿意敞开心扉给我说了。今天孩子下班回来,就帮我一起做晚饭。我给女儿聊到,老子极力提倡两个字——啬与俭。老子说:我有三宝,持而保之:一曰慈,二曰俭,三曰不敢为天下先。老子把节俭看作是人生最重要的三宝之一。以此来引导女儿在生活中不仅要做一个慈爱的人,在生活中更要学会节俭,改掉以往喜爱购物的习惯,整合自己的衣物,打造自己的风水,对自己的身心做一次深度清理。聊了那么多,女儿没有反驳我,还答应了,我心里有点小窃喜。所以,要让自己成为一个有智慧的人,顺应天地大道规律去做合道的事。感恩书院,感恩先生,感恩所有遇见。一群人,一辈子,一起走,抱一精进,成为有道的自己。
来书院一年多了,总渴望周三听先生讲课,听完后有一种心胸宽阔,心情舒畅的感觉。所以很快就走进了六实共修的队伍里。进六实共修后,每天早早地起来,跟着大群共修,读《道德经》唱国歌和爱国歌曲,很是有规律。但我最头疼的是写每日感悟,不知说些啥。有一次我跟女儿说,我想退出。女儿说:“慢慢来,看你每天不挺认真的吗?平时怎么做的就怎么写。”听完女儿的话,我又坚持了下来。
我每天晚上通过音频听先生的讲课,女儿也跟着听,她说:“先生讲得真好,以后我退休了,就跟着您一起去书院学习。”我听后很高兴,更有干劲了。每天早上吃完饭,就开始读经、抄经,我慢慢明白了,修行就是修自己。道无处不在,我看到同修们个个很认真,精进抱一,持之以恒,我要向他们学习。感恩曹班长,马红老师和同修们的帮助!感恩所有遇见!感恩天地神明!感恩圣贤祖宗!感恩父母恩师!感恩一切万有!祈愿:天佑中华,国泰民安,世界安平泰,道德普天下。
4、胡广荣: 不断反思和提升自己
听先生讲课,抄写经文,从刚开始的懵懵懂懂,只知道认真听讲,认真抄写,到现在能从文字中得到感悟,我真的很高兴。每天抄写《道德经》,里面的每个章节每段语言,我都会读出来并理解其中的深意,进而联想到自己的生活。我发现,这样持续一段时间,先生讲的大道,我越来越能感同身受了。
生活中,总避免不了磕磕绊绊,以前,我总会生气,认为都是别人的过错,久久不能释怀。现在,我能意识到,宽恕他人就是宽恕自己,当你理解他人时心中的怒火就会逐渐淡化,甚至消失。有句话是这样说的:“世间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在书院的学习,让我越来越能理解这句话。我感谢我拥有的一切,也感恩我生命中的贵人,让我逐渐发现生活中这么多美好的事物。
每个人都会受到家庭的影响,我希望我的家庭是一个和谐美满的家庭,我也会努力平静自己,尊重他人,保持乐观积极的心态,发现生活中更多美好的事物。愿天佑中华,国泰民安,世界安平泰,道德普天下!
十月的小组共修,我给大家分享了我读《道德经》第十二章的感悟。特别感恩李翠老师给我这个机会,让我体会到“越分享越成长”的真意。因为要分享,就更加认真的体会经文,认真的觉知自己对经文的理解。再次通过音频聆听先生对这一章的讲解,我明白了作为一个普通人,五色、五音、五味、驰骋畋猎等这些扰乱我们眼耳鼻舌身意的东西,都是来扰乱我们心神的,都是俗人的欲望。我们什么都想要,好看的好吃的好玩的,但是这些看似美好的,可能正是我们要摒弃的。
记得有一天看到一句话说“拥有就是被拥有”。比如,我们拥有的很多东西,房子、车子、奢侈品,我们都要为其付出很多。我们拥有很多电子产品,看似提升了生活效率,但它们也占有了我们的大部分时间和精力。就算我们拥有知识,但同时也会被拥有的知识拥有,限制了自己的思维。正如先生在一次家长学堂上所说:你永远也赚不到你认知之外的钱;你永远也教育不出你认知外的孩子。所以我们要警惕,贪恋的太多,我们会忘记自己是谁,谁是生命的主体,反而成了自己所拥有的事物的奴隶。
我们不能执着于自己的欲望,要学会放下,要向圣人学习“为腹不为目”,主动降低对物质生活的标准和需求。好看的东西别多看,好吃的东西别多吃,好玩的东西别多玩。懂得自己的正当需求与贪得无厌的区别,做好物欲和内心满足之间的平衡。修好自己的心力,练就如如不动的定力。若能少私寡欲,不以个人的财富、地位为欲,而是追求修养与精神境界的精进,对群体的奉献,对大道的追求,那才能实现真正的身心自由。这些是我对这一章的理解,非常感恩先生的讲解,才有了让我听闻大道的机会。
这两年,跟着老师和同修们一起在书院实学实修,我的生命状态也发生了改变。前两天,李老师给我发微信让我分享,我刚好跟闺蜜出门在外。以前我们俩每周都要约着逛街吃饭,是金鹰和苏宁的常客,毫不夸张地说楼上各种餐馆几乎都已经吃遍,而且每次几乎都不空着手回家,那时候也没有意识到是自己的欲望在作祟,还自得其乐。自从我到书院以后,我们已经很少去干吃喝玩乐的事了,这次约也是因为她想要做一下头发要我陪她。
我们俩见面都11点多了,就简单吃了一碗馄饨,按照原定计划是逛逛商场,然后到约定时间去剪头发,但是我们俩就在金鹰4楼走马观花地逛了一圈,不知道为什么,两个人都觉得索然无味,特别没劲,不想逛下去。与此同时,话题跟书院有关的越来越多,扯闲篇越来越少,这就是不知不觉中改变中的自己。我这个闺蜜几个月前跟我参加了福德班的书法小组,现在已经是2024级国学班的一员了,我们都觉得自从进入书院以后,吃喝玩乐与鸡毛蒜皮的事少了,增加能量和提升智慧的事情多了。我们都少了怨天尤人,有了柔弱包容,没了烦恼丛生,有了幸福和谐。
先生说,修行是一个不断觉知自己,挑战自己,重塑自己的过程,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有很多老师都是在书院默默的奉献,一干就是十年八年。我来书院才刚刚三年,离蜕变自己的生命还有很长的距离要走,但是我相信只要我认定一个目标,始终跟随先生和各位老师们,好好修身向内求,保持一颗平常心,时时练心功,磨心镜,总有一天我的生命也会得到蜕变与升华。感恩天地神明,感恩圣贤祖先,感恩父母恩师,感恩一切万有!祈愿:天佑中华,国泰民安;世界安平泰,道德普天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