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由凡尘到净土

(2024-10-13 10:19:56)
标签:

文化

分类: 心得感悟
由凡尘到净土

时间过得真快,转眼来到福德班已经三年了。那是2021年的秋天,我退休了,因为退休前工作比较繁忙,所以很不习惯退休后的生活,每天只是做做家务、刷刷手机,感觉很空虚无聊。妹妹见状就对我说:“姐姐,您去彭城书院吧。”我知道她经常带孩子去书院,有时是周末,有时是假期,有时是白天,有时是晚上。不管是艳阳高照还是风雨交加,为了去书院,妹妹经常把自己的店关了,去做义工。我很好奇,想探个究竟,于是,我报了福德班。

当我第一次走进书院,看到坐满教室的学员,个个精满、气足、神丰,聚精会神地听汉风先生授课。先生那幽默风趣浅显易懂的话语吸引了我,我当时就慨叹人还能这样活着!先生说,老年人不只是老有所养,老有所乐,还要老有所为,老有所用。我后悔来的太晚了,同时也庆幸来到了这个教我们增能长慧、提升生命能量的地方。

书院洋溢着中华传统文化的气息,流淌着仁者爱人的真情厚意。福德班有七八十岁的同修,还有被各种慢性病缠身的同修,她们主动加入书院的志愿者协会,致力于书院教学、后勤、新闻、礼仪等工作。特别是后勤组的同修,每次福德班上课前,教室、走廊、卫生间打扫的干干净净;义工培训时,我们在教室里听课,她们却在厨房忙碌着,为同修准备食物、水果、茶饮、点心等;大家用餐结束,她们还要做好洗刷、拖地等善后工作。她们没有渊博的学识、没有华丽的语言,只是默默无闻地做、踏踏实实地干,不求名不求利,真正做到了无我利他。以曹桂莲老师为代表的班委会老师们,为福德班操心劳神,绽放自己的光和热,把福德班办得有声有色。来到福德班给我的最大感受是:退休后进入书院,就是由凡尘到了净土。这里安静而祥和的氛围对人就是一种滋养。

书院历经十八载,七易其址,一路走来,举步维艰、筚路蓝缕,这其中凝聚了汉风先生和先行者的汗水和心血,实现了“弘扬传统文化、温暖世道人心”的书院宗旨。十八年来,是这份无私无我的爱,温暖了数十万计徐州人的心。我是福德班的一员,我有责任和义务让更多的人知道彭城书院、知道福德班,让更多的传统文化爱好者加入其中,让有缘人感受汉风先生的大爱无私。有的朋友因工作不能来书院上课,我把这些人建了个群,每天发音频和文章、静坐的音乐、茶会的录音等,让他们不在书院亦能感受到书院的温暖和大爱。

 先生说,修身证道要向内走,注重知行合一,我深有体会。一次在家听先生的音频,我爱人问我什么是为无为?我就给他解释。他说:“你是怎么做的?对孩子做到了吗?”我这时才明白他的用意。是的,我总是指挥孩子做这做那,当孩子做完了,我又嫌她做得不好,有时还把自己的想法强加给她,所以,孩子很少和我交流。我爱人接着说:“你每天读经,抄经,听音频,还去上课,怎么学的?”我很惭愧,先生说“要知行合一,知而不行等于零,把经典化于自己的念思言行中。”我现在只停留在知上,而且还是一知半解,更不用说行了。父母是原件,孩子是复印件,自己没有身体力行,孩子咋能做好呢?从那以后,我就以身作则,尽量多做少说,慢慢地我变了,孩子也变了,愿意和我分享她的喜怒哀乐。所以,在书院不能只听先生讲了什么,更重要的是老老实实把先生的教导落地实践。

在书院,我要继续做老实听话实干的弟子,要向同修们学习,取长补短、真修实干、改变思维、开启智慧,行善积德,提升生命能量,完成活好与走好两大人生的目标。我要与同修们一起弘扬传统文化、温暖世道人心,感恩书院!感恩福德班!感恩先生!感恩所有同修!祈愿:天佑中华,国泰民安;世界要平泰,道德普天下!  

 【本文作者为彭城书院中华经典研修第9组成员、福德班学员  刘韶华。邮箱收稿日期:2024年9月28日。说明:此文为“我与福德班”征文选登第15篇。】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