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凡尘到净土

标签:
文化 |
分类: 心得感悟 |

时间过得真快,转眼来到福德班已经三年了。那是2021年的秋天,我退休了,因为退休前工作比较繁忙,所以很不习惯退休后的生活,每天只是做做家务、刷刷手机,感觉很空虚无聊。妹妹见状就对我说:“姐姐,您去彭城书院吧。”我知道她经常带孩子去书院,有时是周末,有时是假期,有时是白天,有时是晚上。不管是艳阳高照还是风雨交加,为了去书院,妹妹经常把自己的店关了,去做义工。我很好奇,想探个究竟,于是,我报了福德班。
当我第一次走进书院,看到坐满教室的学员,个个精满、气足、神丰,聚精会神地听汉风先生授课。先生那幽默风趣浅显易懂的话语吸引了我,我当时就慨叹人还能这样活着!先生说,老年人不只是老有所养,老有所乐,还要老有所为,老有所用。我后悔来的太晚了,同时也庆幸来到了这个教我们增能长慧、提升生命能量的地方。
书院洋溢着中华传统文化的气息,流淌着仁者爱人的真情厚意。福德班有七八十岁的同修,还有被各种慢性病缠身的同修,她们主动加入书院的志愿者协会,致力于书院教学、后勤、新闻、礼仪等工作。特别是后勤组的同修,每次福德班上课前,教室、走廊、卫生间打扫的干干净净;义工培训时,我们在教室里听课,她们却在厨房忙碌着,为同修准备食物、水果、茶饮、点心等;大家用餐结束,她们还要做好洗刷、拖地等善后工作。她们没有渊博的学识、没有华丽的语言,只是默默无闻地做、踏踏实实地干,不求名不求利,真正做到了无我利他。以曹桂莲老师为代表的班委会老师们,为福德班操心劳神,绽放自己的光和热,把福德班办得有声有色。来到福德班给我的最大感受是:退休后进入书院,就是由凡尘到了净土。这里安静而祥和的氛围对人就是一种滋养。
书院历经十八载,七易其址,一路走来,举步维艰、筚路蓝缕,这其中凝聚了汉风先生和先行者的汗水和心血,实现了“弘扬传统文化、温暖世道人心”的书院宗旨。十八年来,是这份无私无我的爱,温暖了数十万计徐州人的心。我是福德班的一员,我有责任和义务让更多的人知道彭城书院、知道福德班,让更多的传统文化爱好者加入其中,让有缘人感受汉风先生的大爱无私。有的朋友因工作不能来书院上课,我把这些人建了个群,每天发音频和文章、静坐的音乐、茶会的录音等,让他们不在书院亦能感受到书院的温暖和大爱。
在书院,我要继续做老实听话实干的弟子,要向同修们学习,取长补短、真修实干、改变思维、开启智慧,行善积德,提升生命能量,完成活好与走好两大人生的目标。我要与同修们一起弘扬传统文化、温暖世道人心,感恩书院!感恩福德班!感恩先生!感恩所有同修!祈愿:天佑中华,国泰民安;世界要平泰,道德普天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