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我在书院走过的四年心路历程

(2024-10-10 11:39:25)
标签:

文化

分类: 心得感悟
我在书院走过的四年心路历程

说句实在话,在没进入书院之前,提起书院我就反感。那时我和爱人曹桂莲都刚退休不久,孙子和孙女年龄都很小。我心里想,我们在学校上班时天天那么忙,有时连饭都顾不上吃,现在退休了终于可以悠闲地享受生活了。我的想法是一边帮儿子照顾好两个孩子,一边吃吃喝喝,时而再出去游山玩水,过一种惬意的晚年生活。没想到我爱退休之后人一头扎进彭城书院,回来后整个人都变了。她打破了我们的退休计划,改变了我们的人生轨道与家庭的未来。

仍记得她刚去书院那阵子,每次回来都好像着魔一样,滔滔不绝地给我讲她在书院的所见所闻。她说:“老孟,我觉得我们这几十年都白活了,尽做些自私自利的事。虽然只为自己和我们的家庭着想没有错,但是过得太世俗了。从现在开始,我们也要像那些书院人一样,去帮人、肋人、成就人,去为和谐社会做点事。”我一听,心里想:“竟然会有那么多人携手去做无我利他的事,怎么可能?世上还有这么傻的一群人?”古人都说“人不为己,天诛地灭”。那时我真不知道这句话的真意,就觉得到处都是洗脑机构,虽然打着各种旗号,但目的就是为了谋利,书院也不例外吧。        

2020年初,新冠疫情爆发,书院为了引领大家静心聚力,开始举行《道德经》网络共修活动。我想“共修”就是一起大家学习呗,疫情这么严重,家门都出不了,我就跟着爱人一起学习吧。过几天我才知道是书院大家汉风先生在网络讲解《道德经》,义工老师们再录成音频通过书院微信群传送给大家。大家都在家里通过手机或者电脑聆听先生的分享。我爱人每天拿到群里传送的音频,如获至宝,不仅认真聆听,还认真记录,一天到晚没完没了。她怕打扰我,天天在卧室听,我想我也偷偷听听这个老师到底讲的什么?怎么会让她这样着迷?听着听着,我不由自主的被先生的智慧和能量感化了。

记得有一次,先生说:“上天给一个人加福不光是顺着来的,有时是逆着来的,比如疾病、灾难、烦恼等。所以,我们不要恐惧和绝望,要接受和感恩。”我的内心被先生的这段话触动了,因为它颠覆了我的认知。听完课,我仔细回味,觉得这个老师讲得真好。我爱人对我说:“先生原是大学教师,在2007年就辞去了公职,创办了这所全公益性质的书院。他每天都在无我利他的传道授业,不记名利得失,弘扬传统文化,温暖世道人心。”听完爱人的介绍,我便想着有机会要去书院看看,见见这位先生,问问他为什么要这样做。       

2020年的重阳节,我在爱人的催促与鼓励下,报名福德班,参加了第二期福德班的开学典礼。印象最深的是我那天走上讲台,从先生手中接过书院院旗。第一次见到先生只觉得他很平常,是什么力量让他在不惑之年就做出这么不平常的决定?因为书院刚创办的时候很多人还不接受传统文化。进了福德班后,先生开始讲《了凡四训》,我从先生的讲解中才知道原来命运可以通过改过、行善、积德来改变,原来谦德的效应这么大!我开始赞许先生,也开始改变自己,开始改变对书院的看法了。

后来,我不断参加书院组织的各种活动,包括游学、诗会等。我一天天的走进书院,融入书院,爱上书院。在书院里,我认识了很多像我爱人一样的书院义工,熟悉的有史一然、李凌寒、徐凤梅、李文献、陈泳汐、朱旌德、刘昌盛、李瑞云、潘楠、杨美玲、党燕、李艳秋等等,他们真的太了不起了!俗话说“耳听为虚,眼见为实。”这几年,我看到他们以书院为家,始终以主人翁的姿态,默默无闻的服务于书院的各个岗位。如果他们没有对书院的崇敬与热爱;没有无我利他的品质,怎么会有这样的状态呢?我对爱人的态度逐渐改变了,我心里非常感恩她把我带进书院。我开始按照先生的教诲去生活。由于我的改变,也影响了身边的一些退休老同学和老同事走进书院,加入了福德班。

 特别是参加“六实”活动以后,我一点点地去找错、认错、改错,不断认识自己、改变自己、提升自己。先生一次又一次地告诫我们福德班的老人:“人生到了下半场,最重要的是修身积德。要做好自己,做有道的自己。要放手家庭和孩子的琐事,相信儿孙自有儿孙福。要放下自己曾经执着的名利财富,要行善积德,有德才有得,活好才能走好。”为此,我才明白“人不为己,天诛地灭”的真正含义是:人只有不断修正自己不合于道的念思言行,修出自己的神性品质,才会得到天地的护佑;否则,只去贪图享受,损人利己,必将得到天地的惩罚。这个“为己”原来是不断提升、圆满自己啊。

 现在,我积极参与书院及福德班的各种活动;全力支持我爱人在书院的工作;每天认真做好“六实”功课;主动担当,为大家做好力所能及的服务。这就是我一个普通人在书院走过的四年心路历程。我由一开始反感书院,到愿意认识书院,再到走进书院,直至最后完全融入书院,服务书院,这可能也是我生命蜕变的过程吧!我自我们的书院,我爱我们的书院人!         

【本文作者为彭城书院中华经典研修第9组成员、志愿者协会义工、福德班学员与太极拳组成员 孟庆春。邮箱收稿日期:2024928日。说明:此文为“我与福德班”征文选登第13篇。】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