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彭城书院
彭城书院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109,286
  • 关注人气:1,064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又闻书声朗朗又见学子满堂

(2024-09-09 08:15:25)
标签:

文化

分类: 书院活动

又闻书声朗朗又见学子满堂

   202497日,星期六,是二十四节气的白露节气,也是全国十佳国学书院、全国中华经典教育先进单位——彭城书院,第70期公益国学启蒙班开学的日子。这一天,近500名少年儿童分三批走进书院学堂,诵读中华经典,学习传统礼仪;500多位家长与孩子一起进入书院,学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家庭教育的智慧100多位志愿者在各个岗位为大家提供义务服务。到书院现场走一走,这里无处不洋溢着中华文化的气息,流淌着仁者爱人的真情厚意。新的班级、新的老师、新的环境,新的气象。

  有位家长说:“今天送女儿来书院,被保安告知原来停车区域满了我询问什么原因,只见保安傲的说,周六有这么多家长和孩子一起书院上课。家长们送完孩子都不走,所以电动车都停这了。现在来书院的人越来越多,所以就停不开了,得往那边挪挪”听保安师傅说完,家长说她心里那个高兴啊。是的,弘扬传统文化,温暖世道人心,传承圣贤智慧,复兴中华文明,我们一直在行动

   这一期,很多孩子由幼儿养性班升到童蒙养正班,从童蒙养正班到少年养志班。在少年养志1班,主班老师对孩子们说:“首先欢迎大家的到来,随喜各位小弟子从童蒙养正班升级到了少年养志班这就说明,我们的生命也在悄然发生变化和升华,我们现在就可以立志呀有句话说,志不立,天下无可成之事。有了志向,就如同树有了树根,有了强大生命力,就能够生生不息地生长。就像我们今天要学习的《论语》中,孔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所以孔子后来成为圣人。

   孩子们一个个竖起耳朵认真听起来。随后主班老师们给孩子们列规则,其中包括:提前到教室,树立孩子们良好的时间观念;放好书包和水杯,下课放好桌椅,做到物有定位;不能随地扔垃圾,要放在垃圾桶里,创建良好的学习环境,你我都有责;上下课要行礼,要孝亲尊师;课后作业也要保质保量完成,还有每日一善,让孩子从圣贤经典中汲取智慧,并且做到知行合一。有的孩子非常认真,用笔记录下规则,下课还来问老师有没有遗漏的。孩子们状态不同,每个班配备的老师们都时刻关注着孩子们的上课状态,做到及时提醒和调整。

   这一天,从早到晚,书院里始终人头攒动,热闹非凡。小弟子们坐满了明道堂、明德堂、明伦堂、子衿学堂。这个学期孩子们按照年龄,从小到大依次学习《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弟子规》、《孝经》、《大学》、《中庸》、《论语》、《孟子》等10种中华经典。“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苟不教,性乃迁。”“天地玄黄,宇宙洪荒。日月盈昃,辰宿列张。寒来暑往,秋收冬藏。”“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天命之谓性,率性之谓道,修道之谓教。”“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此起彼伏的书声,飘出窗外,飘荡在古城徐州的上空,与秋风相遇,与阳光相拥!

   又闻书声朗朗又见学子满堂这样的场景一年又一年,已经持续了18年。18,数万个孩子在书院里接受了传统文化的启蒙教育,为未来的人生扎下了坚实的智慧和道德根基。第一期启蒙班的孩子们已经大学毕业,走上了各个岗位,成为国家和社会的栋梁了。现在,启蒙班已经开办到了第70期。“如果你没有到过彭城书院,就永远无法想象还有这样一个地方、这样一群人!他们热爱中华文化,敬畏三尺讲坛,甘愿义务奉献!他们十几年如一日,风雨无阻的弘扬传统文化,温暖世道人心!”这是一位启蒙班家长发在自己朋友圈中的一段话。

  正如这位家长所言,书院的老师们都是志愿者队伍中德才兼备的骨干,而且大都是大中小学和幼儿园的在职教师。他们平时在自己的单位上班,周末就到书院来做义工,有的一干就是十几年。正如一位家长感叹的那样“在这样的时代,书院里的老师可遇而不可求!”她说:“师者,德之模范也。真正的老师是指有德之人、厚德之人,而不是指会讲课的人。好老师是以德化人的,而不是滔滔不绝地给孩子讲道理。书院的老师有德,所以能到这里来接受教育的孩子有福!”让我们一起祝福这些从小在书院读圣贤书的孩子,都能立圣贤志,走圣贤路,长大之后成为民族脊梁、国栋梁!

(图文/彭城书院国学启蒙班新闻组

又闻书声朗朗又见学子满堂



又闻书声朗朗又见学子满堂

又闻书声朗朗又见学子满堂

又闻书声朗朗又见学子满堂

又闻书声朗朗又见学子满堂

又闻书声朗朗又见学子满堂

又闻书声朗朗又见学子满堂

又闻书声朗朗又见学子满堂

又闻书声朗朗又见学子满堂

又闻书声朗朗又见学子满堂
又闻书声朗朗又见学子满堂

又闻书声朗朗又见学子满堂

又闻书声朗朗又见学子满堂

又闻书声朗朗又见学子满堂

又闻书声朗朗又见学子满堂

又闻书声朗朗又见学子满堂

又闻书声朗朗又见学子满堂

又闻书声朗朗又见学子满堂

又闻书声朗朗又见学子满堂

又闻书声朗朗又见学子满堂

又闻书声朗朗又见学子满堂

又闻书声朗朗又见学子满堂

又闻书声朗朗又见学子满堂

又闻书声朗朗又见学子满堂

又闻书声朗朗又见学子满堂

又闻书声朗朗又见学子满堂

又闻书声朗朗又见学子满堂


又闻书声朗朗又见学子满堂

又闻书声朗朗又见学子满堂

又闻书声朗朗又见学子满堂



又闻书声朗朗又见学子满堂

又闻书声朗朗又见学子满堂

又闻书声朗朗又见学子满堂

又闻书声朗朗又见学子满堂

又闻书声朗朗又见学子满堂

又闻书声朗朗又见学子满堂

又闻书声朗朗又见学子满堂
又闻书声朗朗又见学子满堂

又闻书声朗朗又见学子满堂

又闻书声朗朗又见学子满堂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