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从教三十余年我才等来一份“迟来的爱”

(2024-08-25 19:46:37)
标签:

文化

分类: 心得感悟
从教三十余年我才等来一份“迟来的爱”

今年春天,我通过我们学校报名参加了由彭城书院、徐州市国学研究会与我们新沂市教育局联合主办的首届中华经典研修班。近日,班主任想让我分享阅读中华经典的感悟。回想我读经典的经历,真有点惭愧。中文系本科毕业后,教学虽已三十余年,但阅读国学经典还是从五十多岁开始的,真可谓是“迟来的爱”。还是从我的生活经历谈起吧。

1990年从江苏师范大学的前身徐州师范学院毕业,教学三十多年。第一个十年(1990–2000),勤勤恳恳,兢兢业业,家庭、学校,两点一线,潜心教学,在常人看来是“名利双收”。第二个十年(2001---2010)摇摆不定,心无所属,受外界干扰,卷入社会,做了不少不合教师身份的事,做过生意,开过店等。第三个十年(2011---2019),东躲西藏,不人不鬼。因为担保,背负200万元外债。债主逼债,法院传票,生活跌入谷底,受尽人间冷暖。

一个偶然的机会,我看到一个视频,是陕西省眉县一个没读完小学三年级的秦东魁老师讲的《你是自己命运的设计师》。秦老师虽然学历不高,但智慧通达,自诚而明。他结合自身经历,讲解“上等命运在自己身上”。他写的书有《心想事成的秘诀》《你是自己命运的设计师》《打开幸福之门---精讲弟子规》《遇见智慧》《运气提升法则》等。这些书,都是别人根据他的演讲整理的,讲的都是我们民族圣贤和祖宗的智慧。他说,要反复读《弟子规》《孝经》《了凡四训》,要成千成万遍读,命运自然改变。我有点不相信,鉴于当时状况,我照做了。这是我读经典的第一阶段:度命,改运。

俗话说“物以类聚,人以群分。”读着读着,我结识了许多传统文化爱好者,这其中就有咱们彭城书院新沂分院的负责人吴咏梅老师。她虽然年轻,但对传统文化热爱甚深,特别是对儿童经典教育,很有一套。在她的带领下,2023年6月,我们六人成立读书小组,每天早上六点开始诵读经典40分钟,每人一段或每人一节。可别小看这每天四十分钟,2023年6月到2024年6月,我们居然读完了《大学》《中庸》《论语》《孟子》《庄子》《黄帝内经》《易经》《了凡四训》《传习录》等十几部经典。

在吴咏梅老师的引荐下,我于2023年9月17日,参加了彭城书院国学班,认识了书院的大家长汉风先生,聆听了先生的教诲,融入了明德君子的修行大道。来到书院,我才明白学习的真谛是“为学日益,为道日损”,人生的真谛是“活好与走好”,生命的真谛是“一世解脱到永远”。在这里,我们每天诵读中华经典,特别是被称为“万经之王”的《道德经》。先生常说:“经典一部胜杂书万卷。一本正经,一门深入,一通百通。”在这里,我们长养生命,担当使命,圆满天命;在这里,我们立足“四和”土壤,即“和谐身心、和谐家庭、和谐事业、和谐社会”;在这里,我们用好“五个总是”,即“总是微笑、总是感恩、总是敬畏、总是立德、总是清理”;在这里,我们接受爱,成为爱,传播爱。这是我读经典的第二阶段:修身,增能。

这就是我诵读中华经典,学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心路历程。像我这样的教师很多,不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重要性的教师更是很多。2005年,新中国著名科学家钱学森对中国的教育和科技发展提出更高期待。他说:“现在中国没有完全发展起来,一个重要原因是没有一所大学能够按照培养科学技术发明创造人才的模式去办学,没有自己独特的创新的东西,老是冒不出杰出人才。这是很大的问题。”在教育领域注入中华经典的智慧能量,推广经典诵读和学用,有助于提升青少年的创新能力。现在,我在彭城书院找到了心灵家园,发现了人生价值,认识了生命真相,我将为书院“弘扬传统文化,温暖世道人心”的公益事业尽己之力。

“没有花香,没有树高,我是一棵无人知道的小草。从不寂寞,从不烦恼,我的伙伴遍及天涯海角。春风把我吹绿,阳光把我照耀,河流山川哺育了我,大地母亲把我紧紧拥抱。”我要让世界因我而美丽。感恩天地神明,感恩圣贤祖先,感恩父母恩师,感恩一切万有!祈愿:天佑中华,国泰民安;世界安平泰,道德普天下!

【本文作者为彭城书院中华经典研修11组成员、2023级国学班弟子、志愿者先锋队队员 王德龙。邮箱收稿日期:2024年8月10日。】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