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追寻孔子的足迹(四):子路墓祠

(2024-08-25 18:14:14)
标签:

文化

分类: 游历情怀
追寻孔子的足迹(四):子路墓祠

8月20日下午,参加“追寻孔子足迹,感悟圣哲情怀”国学之旅的近百位夏令营师生,来到一处被竹林和银杏树环绕的秘境——子路墓祠,拜谒先贤子路。子路,姓仲名由,曾跟随孔子周游列国。在孔子三千弟子中,子路不仅名列“孔门72贤”,还被称为“24孝之一”,更是荣登“孔门10哲”的光荣榜!仲由少时家贫,常与人佣耕,但天性纯孝,且忠厚正直,力大勇武。公元前487年,子路被卫国聘为蒲邑宰,治蒲三年,大见成效,社会稳定,人民安居乐业。前480年,子路治蒲离任后,被卫大夫孔悝用为家臣,守戚城。后来卫国内乱,子路临危不惧,冒死冲进卫国国都救援孔悝,混战中遇难,被安葬于戚城附近。

 岁月流转,子路墓祠经过历代的修缮和扩建,如今已成为一处庄严肃穆,充满历史底蕴的纪念场所。进入大门,是一“正大高明”牌坊。再往里,是供奉着子路塑像的享殿,享殿大门上方挂着“义气云天”匾,两侧楹联为:弹剑高歌桃李三千君尚勇;结缨赴难贤哲七二子为刚。公元前480年,卫国发生了政变,六十三岁的子路不顾个人安危,前往救主、制止内乱,被人用戈把帽带削断。子路扶正帽子、系上缨带,说“君子就是死,帽子也不能脱落”。终因寡不敌众,被叛军砍倒,剁为肉泥。孔子闻讯大哭一场,此后再不食肉酱。卫国的蔡、刘二家感念子路的恩德,崇尚他的义气,把子路的首级埋葬起来,后人感其节义,敬其厚德,筑祠堂以祀之,便有了今天看到的子路墓祠。

汉风先生带领大家用最简朴的方式举行了祭祀仪式,让后请家长领着孩子们走进享堂,通过四周墙壁上的图文介绍来了解子路一生的重要事迹。大家带着无限敬仰和肃穆之心,顺着子路一生的足迹,认识这位儒家贤哲:为亲负米、拜师孔子、虚心求教、诚实守信、良言谏师、路见隐士、治蒲清明、惨死卫国。参观结束,先生冒着烈日在“正大高明”牌坊下,以天地为穹庐,以台阶为座位,给师生们上了一堂智慧课。其情其景、其玄其妙,亦非语言文字所能道也。

【预告:我们追寻孔子的足迹():孔子还乡祠】


追寻孔子的足迹(四):子路墓祠

追寻孔子的足迹(四):子路墓祠

追寻孔子的足迹(四):子路墓祠

追寻孔子的足迹(四):子路墓祠

追寻孔子的足迹(四):子路墓祠

追寻孔子的足迹(四):子路墓祠

追寻孔子的足迹(四):子路墓祠

追寻孔子的足迹(四):子路墓祠

追寻孔子的足迹(四):子路墓祠

追寻孔子的足迹(四):子路墓祠

追寻孔子的足迹(四):子路墓祠

追寻孔子的足迹(四):子路墓祠

追寻孔子的足迹(四):子路墓祠

追寻孔子的足迹(四):子路墓祠

追寻孔子的足迹(四):子路墓祠

追寻孔子的足迹(四):子路墓祠

追寻孔子的足迹(四):子路墓祠

追寻孔子的足迹(四):子路墓祠

追寻孔子的足迹(四):子路墓祠

追寻孔子的足迹(四):子路墓祠

追寻孔子的足迹(四):子路墓祠

追寻孔子的足迹(四):子路墓祠

追寻孔子的足迹(四):子路墓祠

追寻孔子的足迹(四):子路墓祠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