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人生轨道

标签:
文化 |
分类: 心得感悟 |

参加这次家长学堂使我感悟到:“孩子在学校学习不能只为了考出好分数;上个好大学;找个好工作。”我们应该教育孩子向伟人周恩来学习,树立“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远大志向,因为只有远大的志向才能成就美好的未来。诚然,作为70后、80后一代,我们当年是通过高考改变命运,所以很多人也希望下一代继续通过高考改变命运,殊不知情况早已发生了根本性的转变。高考不再是改变命运的“独木桥”,在这个多元化的时代,只要有一技之长都可以有立身之地;如果德才兼备,就可以前途无量。
我们回过头来想一想,当年拼命追求分数、追求成绩,除了给我们带来相对稳定的工作和生活之外,还给我们带来什么?我们所做的工作是不是我们喜欢并热爱的?我们小时候的梦想有没有实现?我们现在的生活有没有激情?我们对未知世界有没有探索的欲望……当孩子问你“东非大裂谷是怎么形成的?”“亚斯兰蒂帝国是否真的存在?”的时候,你是不是都懒得帮孩子百度一下?你的文案是不是被领导评价“没有新意”、“思路不活”?你帮助孩子完成社会实践作业时,是不是绞尽脑汁,想不出方案?其实,一切以分数为目的、以考试为目标的学习,都是有限学习。
为什么很多孩子在高考结束后,便失去了人生方向?因为他们觉得人生游戏已经结束,自己的未来是迷茫的、昏暗的。而有的孩子在考上大学之后就开始浑然度日,坐等毕业去找工作……而一直在学习的大军中努力向前、披荆斩棘的孩子,其人生会更好吗?那也未必,唯分数论的教育早已卷入一场“内卷”斗争,越来越多的孩子信奉“学海无涯苦作舟”,一个比一个更加努力去钻研难题、怪题,导致整个社会的“学习水平”水涨船高。每个孩子要付出比原先更残酷的努力,才会在学校、就职等等各种考试中拿到一个相对不错的名次。一位学霸妈妈无耐的说:“孩子们这一代,要很努力很努力,才能成为一个普通人。”
我们如何去帮助孩子去化解呢他们面临的“内卷”压力呢?先生说,要增能长慧,一语破的。做过我们徐州太守的大文豪苏轼,乌台诗案之后被贬黄州,写下了“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的诗句,并发明了名菜“东坡肉”;被贬惠州时,写下了“日啖荔枝三百颗,不妨长作岭南人”的诗句;被贬“儋州”,就在那里办学堂、介学风,成为儋州文化的开拓者与播种人。如果苏轼没有智慧和能量,那么在乌台诗案之后,他是不是就认为自己是个彻底的失败者?甚至可能自刎乌台?但苏轼总能用自己的智慧与超凡的能量化解人生的危机与生活的落魄。苏轼的人生让我们知道,任何一时的成败,都不会成为你的边界,只要不断增能长慧,我们都有无限可能。
在冲破学习内卷这件事上,我们还应该打破思维边界,不断提升孩子的逻辑思维、辩证思维、发散思维能力。这三大思维能力才是孩子步入社会以后,比分数更重要的能力。比方说,讲到唐宋历史的时候,可以让孩子们自己分析总结唐朝“藩镇割据”、“宦官专权”及宋朝“三冗”问题产生的根源;讲到刘邦被项羽追杀,逃跑的路上把自己的一双儿女踢下马车,就让小朋友们分析他的用意是不是仅仅是狠心和冷血?讲到世界历史时,可以让孩子们分析假如凯撒大帝东征真的到了中国,与大汉帝国之间又会有怎样的较量?……这样的开放式、发散式的提问,可以激发孩子对学习历史的极大热情。
世界是多元的,条条道路通罗马。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人生轨道,也都有自己要达到的车站。智慧的家长应该帮助孩子找到属于他的人生轨道,而不是去强迫孩子进入自己想要的轨道。先生在讲座最后给我们全体家长寄语:家庭教育的本质是父母的自我修养。世俗的家长把主要的时间、精力、金钱投入到孩子身上期望孩子能成长为自己想要的样子;而智慧的家长把主要的时间、精力、金钱投入到自己身上修身证道,自强不息,厚德载物,为孩子做榜样,让孩子成长为自己所要的样子!让我们一起在书院的引领下抱一精进,实修实干,累积自己的厚德,滋养孩子的人生!请相信:我好了,孩子就好了家庭就好了,世界就好了!
【本文作者为彭城书院第69期国学启蒙幼儿养性2班小弟子郭沐哲家长 陈丽。邮箱收稿日期:2024年7月2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