唯有不断修身才能成为优秀的父母

标签:
文化 |
分类: 心得感悟 |

诵读《道德经》,尤其是在线上分享读后所得,更加认识到自己认知水平和智慧不够。目前的状态是可以顺畅通读《道德经》的语句,其中一些语句和当下的发生相契合的话,心里会有如过电后的清醒。最近通过参加“六实”活动,阅读书院公众号上的文章,以及先生和同修力量的加持,我发现自己当的心态更加静定,步伐更加笃定了。在书院的客人、过客和主人三种角色中,我目前处在由过客到主人过渡的阶段。
读《道德经》时,更多的是一种恍惚的状态,有的语句只可意会不可言传,有的干脆是没有感受。我把她归为在我的生命中还没有发生,我自己对此没有觉醒。如果没有共修,对于《道德经》,只是走马观花,会读越迷惑。如果只凭借翻看各种资料,联系自己生活阅历去理解,那也一定是不得其门而入。参加两次共修之后,我越加感觉共修的意义在于:带着主观能动性自我学习——小组辨析——自我暂时明晰——生活实修,在生活中遇到疑惑,再带着迷惑学习,找大德大能的老师答疑解惑,循环往复以致无穷。
《道德经》第18章内容:“大道废,有仁义;智慧出,有大伪;六亲不和,有孝慈;国家昏乱,有忠臣。”“正言若反”是老子行文的一大特色。在这一章里,老子说的“大道废”、“有大伪”、“六亲不和”、“国家昏乱”,这些都是社会病态、家国病态、生命病态!但老子并不是反对仁义、反对智慧、反对忠臣、反对孝慈!恰恰相反的是,老子希望从反面唤醒我们对美好社会的向往。
大道是自然,要行大道,就不能有私心,要一视同仁。老子认为仁义是做出来的。当你强调社会需要仁义了,已经失掉大道的根本,所以说大道废,有仁义。联系到家庭生活。在书院浸泡时间足够,实修实证足够,开了慧根,将无为带入家庭,这个家庭是幸运的,子孙将是幸福的。这个“无为”不是什么都不做,只是顺应自然,行得自然。做你当做的,行你当行的,而不自知。
周日行脚,我跟师母聊天,当时我只能觉知到从小来书院学习传统文化的孩子是幸运的。师母一语点醒我迷钝的灵魂:进入书院的孩子是有福报的孩子,进入书院的家长更是有福报的家长。孩子跟着老师们学习中华经典,汲取圣贤智慧;家长们在家长学堂里学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教育智慧。再有缘者,参加国学班、福德班,参加六实实修……家长好好好学习,孩子能不一天天进步吗?俗话说“言传不如身教。”老子说“多言数穷,不如守中。”怎么守呢?我用实际行动来实证。
目前,我晚上9点左右准备六实打卡,没参加六实活动前,我家老二在国学启蒙打卡有些困难,参加六实之后,因为我要诵读《道德经》、抄经、打卡,无形中带动他的积极性。现在,孩子晚上养成了《千字文》打卡的习惯,并和我一起静坐。对于每日一善,他自己会回顾一天的行为,说出自己做了哪些善事,为自己加油。在家庭教育的路上,我越来越发现如果家长的能量不足、智慧不够,那些以爱之名层出不穷的各种措施,往往适得其反。唯有不断修身,提升智慧能量,才能成为一个优秀的父母。目前我正走在这条光明大道上。从走近到走进书院,我在外边逡巡了不知多少年,现在发现走进书院真好啊!
感恩书院设置线上实修分享《道德经》,感恩我们六实3组同修的力量加持。一个人走得快,但一群人走得深走得远。让我们继续牵手同行,弘扬传统文化,温暖世道人心。感恩所有的遇见!感恩天地神明,感恩圣贤祖先,感恩父母恩师,感恩一切万有!愿天佑中华、国泰民安、世界安平泰、道德普天下!
【本文作者为彭城书院中华经典研修第3组成员员、2024级国学班弟子、志愿者协会会员
郑敏。邮箱收稿日期:2024年6月3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