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书院的第一个三年

标签:
文化 |
分类: 心得感悟 |

三年前的4月,因为参加汉风先生在云龙区图书馆的一场讲座,让我从此与先生和书院结下了一份善缘。三年后的4月,我又来到了云龙区图书馆的那个舞台上。这次是与书院《重回汉唐》节目组的同修们,代表我们书院参加云龙区妇联举行的巾帼好声音活动。我们的节目成为此次活动的一个亮点,受到了大家的高度赞赏。时光荏苒,我来到书院跟着先生修身证道,已经整整三年了。此刻,我的内心充满了无限的感恩和幸福。
先生在前几天的一次赋能会上,引用过印度诗人泰戈尔的一段话:“把自己活成一道光,因为你不知道谁会借着你的光走出了黑暗;请保持心中的善良,因为你不知道谁会借助你的善良走出了绝望;请保持你心中的信仰,因为你不知道谁会借着你的信仰走出了迷茫。”对于书院的各项活动,我每次都有参加的愿望,因为我不知道自己的生命会在哪堂课里会被照亮,所以对每次的活动和课程我都充满了热情与期望。
三年对于我来说既长又短,说它长,是因为在这三年里我的大部分时间都泡在了书院,我知道这是老天对我的厚爱。我天生愚笨,只有靠脚踏实地一步步的向下扎根,慧命之树才有可能发芽、开花、结果。说它短,是因为我的人生不知道还有多少个这样的三年。先生在一次六实打卡中写到竹子的成长:毛竹地下三年扎根,一朝破土,一日三尺,三年基本上能长成参天竹子了。记得当初进入书院,我给自己定下了一个小目标:至少三年不离开这里。于是我加入了国学班、志愿者协会、六实共修、启蒙班助教、新闻中心团队,同时报名参加了子衿学堂。
到今天,我已经连续参加了5期子衿学堂。第一次参加子衿学堂我感动得无以言表。我以前曾花了很多钱去上海等地参加价格不菲的身心灵课程。进入子衿学堂才发现,这里的课程不仅是公益性质,而且价值更大。所以,在结业时,我发了一个小小的愿望:我要至少要参加6期子衿学堂。感恩书院,感恩先生,感恩各位老师的加持护佑,如今我这个小小的愿望即将圆满。此时,我再次发愿:我会一直跟随书院,跟随先生,在子衿学堂里继续成长,因为在这里自己的生命不断得到蜕变和升华,总会遇到更好的自己。
三年来,我在书院大家庭里通过做事不断成长。印象最深的是国学班毕业前的论文准备,这让我真正的走进了书院,链接到了深深的情义。接下来,我把客人心态转换成了主人心态,也从被动的不知道做什么,到了主动想把经手的每一件事做好。在书院里做事,看似是在为别人付出,实际上所有付出的背后收获最大的还是自己。以前总担心自己做不好,希望被看见、被鼓励、被表扬,现在遇事勇于担当,非常淡定,并且不再注重别人的肯定与否了。我知道自己正一步步走向真正的成熟。
拿自己做公众号的这件事情来说吧。记得2022年12月,凌寒老师打电话问我能否担当这件事情,虽然当时不假思索的答应了,但心里却并不自信。感恩子慕老师几个月坚持不懈的引领,再加上各位老师的鼓励和加持,我在此过程中得到了长足的成长。在编辑文章过程中最受益的还是我自己,当我不再想自己选的版面会不会得到别人的肯定和赞美,只想怎么能编辑得更美观些,让看到文章的人都接受到正能量的辐射,自己的内心就充满了喜悦与富足。我给自己定了一个小小的目标,做书院公众号编辑和排版工作,第一阶段至少三年。
我在书院的第一个三年已经走过来了,在书院这块沃土上可以说基本上算是扎稳了跟。接下来的三年,我相信自己的成长一定比第一个三年会快一些。就这样三年三年走下去,我相信跟着书院跟着先生一定会完成此生的使命与天命,最终回归自己美丽的故乡。“世上有许多感动,人间有许多温柔。当风雨终于变成彩虹,付出就是一种拥有。一起走,不需要理由;一起走,把美丽守候。尽我所能,无取无求。笑脸如花,盛开到永久。”我喜欢这首歌,因为它唱出了我们书院人的心声。感恩书院大家庭,感恩先生的引领,感恩老师们的陪伴。
【本文作者彭城书院中华经典研修第2小组成员、志愿者协会骨干义工、国学启蒙班助教、国学班弟子、子衿学堂学员 陈泳汐。邮箱收稿日期:2024年5月2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