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六上午,我上完书院启蒙班的公益课,因为还要整理些东西,所以就没来得及回家。已经过了午餐时间,当时正好有同修给我带了两个烧饼,吃第一口的时候,热乎乎的,感觉烧饼好香啊。再往里面吃,还有一点儿山楂馅,再加上皮面上的芝麻,咀嚼起来特别有滋味。一会儿这一个烧饼我就吃完了,而且还感叹这个烧饼真好吃。等我再吃第二个的时候,感觉怎么没有第一个的味道那么好了呢?虽然也很好吃,但是吃的就没那么香甜了,心里不禁感慨:肚子饿了,什么都好吃;等吃饱了再吃,就不那么香了。
记得小时候家里每次买水果,我们兄弟姊妹分着吃,吃一瓣橘子都感觉特别甜,非常的有滋味。可是现在,物质丰富了,想吃多少都可以吃了,吃起来反倒觉得没有以前有滋味了。还有我每次买衣服也是这样,如果只有一个颜色或者款式,很容易就买好了,但如果有很多个款式和颜色,我就会挑三拣四、犹豫不决,不知道到底该选哪个好。由此看来,当选择过多的时候,会加重解决事情的进度。我以前就是这样,有什么事情,或者人家说了什么话,我就总是放在心里面,老去反复的想:“哎呀,这件事当时我怎么不这样说?我当时怎么没有这样做呀?如果这样做会不会更好啊?”总是去这样反复的去思虑,有的时候好几天都陷在这个事中。
现在想想,那时我太关注外在的因素和别人对我的评价,而忽略了自己的内心。后来,有缘走进书院,聆听先生的教诲,才开始觉知自己的毛病。特别是参加“六实”活动,学用了《道德经》等中华经典之后,我的人生才开始发生真正的蜕变。我把经典里的语言对照自己的生活,去照做。现在虽然也会有类似的事情发生,但我学会了当下觉察,然后慢慢的调整。心里有时还会有不舒服,但不会反复去想了。现在遇到事情,我就总会想《道德经》里面的一些经文,如“曲则全,枉则直,洼则盈,敝则新,少则得,多则惑”等。我用它们来处理问题,烦恼真的少了很多。
现在,当朋友家人遇到迷惑的时候,我也会根据《道德经》中的经文或者《问道心得》中的语句,给他们一些建议。比如有一个朋友,失眠已经有很多年了,情况特别严重,我就给她分享《道德经》中“见素抱朴,少私寡欲”的经文含义。不我发现经文上的一句话比我说一箩筐还管用。现在她每天睡前都会听先生讲的《道德经》和刘老师诵读的《问道心得》音频入睡。她的睡眠有了一些改善,就向我表达感谢之意。感恩先生的慈悲智慧与师母的厚德载物。我要力争做到“见素抱朴,少私寡欲。利而不害,为而不争。”感恩祖上有德,让我能够进入书院,聆听先生的教诲,接受圣贤的教育。感恩所有家人,感恩所有的的遇见,感恩所有的同修。一群人,一件事,一辈子,一起走,弘扬传统文化,温暖世道人心,牵手相伴到永远,一世解脱到永远!
【本文作者为彭城书院中华经典研修6组成员、第五期子衿学堂学员、第66期公益国学启蒙班主班教师、明德早教中心教师 李翠。邮箱收稿日期:2024年1月6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