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12月20日,第六轮《道德经》共修在先生分享完最后一章《为而不争》后圆满落下帷幕。突然觉得有点恍惚,这就结束了吗?两个多月的时间,再回首感觉只是一瞬间。
在这轮的共修中,我有幸承担每天分享先生的音频和发送刘老师诵读的《问道心得》链接,到“第六轮《道德经》共修群”和“中华经典研修群”中的任务。为了不耽误大家晚上9点能准时听到先生的分享,我定了晚上8:55的闹钟,并提前编辑好信息,提前5分钟发送,给大家预留了接收音频文件的时间。但是即便如此,还是在一次小组共修时错过了发送时间,等在小组共修分享完发现已经是9点3分了。可见,要把一件事情做到完美确实需要百分之百的细心与责任心,这也是先生再三强调的“天下大事必作于细”,绝非一句空话,而是要认真落实在经手的每一件事上。
对比之下,先生的未雨绸缪和守时守信都给了我榜样的力量。先生经常奔波在各地讲学,为保证不耽误每天的分享,先生都会在稍有空暇的时候就多录几章,以防万一。最多一次,我收到了5章的分享音频,大多时候都是两到三章一起发给我。先生再忙也会把当天要分享的音频提前发送过来,81天从未耽误。这也是先生在实证“慎终如始,则无败事”的做事态度。先生经常以太阳为喻,教诲我们要自强不息。先生就是这样做的,小到课程分享,大到书院的每一个系列活动,无论是启蒙班、国学班、福德班、子衿学堂;还是二十四节气茶会、四季游学、师资培训、中华女子研修等,都不是一时之热,而是一期期、一轮轮、一届届,这样年复一年的做下来。在时间的长河中去慢慢积淀,持续不断地践行“弘扬传统文化,温暖世道人心”这一平凡而又伟大的事业。
正如先生所言,每一轮的《道德经》分享都是他不同生命阶段的感悟,所以是常讲常新的。其实听者也是如此。从第一轮跟到第六轮,无论是听到的内容,还是听讲的心态,以及学习的体会都有不同,我也有常听常新之感。
我想,这是和听者的生命状态有很大的关系的。对我来说,这一轮听讲的最大感受是很多时候不是在听先生讲了什么,而是直接被先生声音所感染,几度热泪盈眶。先生的声音中有着悲天悯人的慈悲仁爱,有赤诚热烈的家国情怀,有谦逊处下的君子之风。先生明明是对着手机和电脑在录音,可他亲切而又富有激情的声音让我有在现场听课的错觉。或许这不是错觉,这是超越了空间的同频共振,我也在与先生印心,在链接先生的智慧与能量。
第六轮《道德经》共修结束后,我们小组的徐凤梅老师把先生的分享音频用软件转成了文字发到群中,发起了文稿校对工作的倡议。老师们积极响应,主动担当,顺利地完成了分工。大家在小组共修会上分享校对心得,共同的感受是通过校对文稿,再一次一遍两遍三遍地认真听先生的音频,发现了很多沧海遗珠,庆幸自己终于没有错过。其实我们也知道有别的小组在做同样的工作,为什么不直接要来文稿呢?正如徐老师所说,只有自己去整理和校对,才能有最大的收获。先生讲的道不在文字中,执着于文字,相当于舍本求末。或许只有与先生一样,带着一颗无私无染的心,光光明明的心,无我利他的心,脚踏实地、持之以恒地做好每一件事,才能不负师恩吧。
先生说,他要讲81轮的《道德经》。
其实何止81轮,先生每一天不是在弘道就是在去弘道的路上。八十一也是九九归一。归一就是归于道,就是心无旁骛,就是对尊道贵德的精进抱一。所以,我们不必计算先生得讲到何年何月,只需要跟紧先生的步伐,拉紧书院同修们的手,坚定不移地往前走就可以。一轮一轮,周而复始,生命就会悄然发生改变……
祈愿天佑中华,国泰民安,世界安平泰,道德普天下!
【本文作者为彭城书院中华经典研修一组成员、书院资深骨干义工、教务中心负责人 史一然。邮箱收稿日期:2024年1月3日。】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