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冬暖阳下,金黄的银杏叶和写有“老子故里”的红灯笼相互映衬。圣泉井旁,老君台前,我们书院师生一行近二百人席地而坐,听闻汉风先生讲解老子大道。先生首先问书院小弟子:“大家都亲眼看到老子升仙台上大殿东山墙和古柏树上的弹痕了吧。留存至今的炮弹,为什么没有爆炸?”这个至今没有人能对这段史实给出明确答案的问题,书院孩子的回答却直指其根本。他们说:“老子是圣人”“老子修为高”“老子能量大”“老子德配天地”……
先生接着讲:“史料中说老子的人生不知其所终。我相信他化身无数,一直在护佑中华民族,救赎有缘众生。”我头脑里第一反应就是“我太幸运了,因为的生命里也有这样的人。”从踏上这片土地的那刻起,我心里就漾起说不清的波澜。自从进入书院跟着先生参加了四轮《道德经》共修,特别是加入“六实”活动后,每天诵读《道德经》,做拳操舞,抄写经文,读《问道心得》……时刻沐浴着老子的德光。现在踩着老子踏过的大地,吹着老子吹过的风如,用手抚摸太极殿前的古柏,仿佛与老子握了一回手。
先生带我们一起在老子诞生处的太极殿前诵读《道德经》,这种感觉和平时读起来不一样,泪水一遍遍滑落。“道可道,非常道”“利而不害,为而不争”……诵读之声响遏行云。顿然间没有了时空的概念,眼前出现老子拿身边熟悉的婴儿、草木、车轮、水等宣讲大道的画面。先生此时给我们讲经论道就是其中的一场。现场一派祥和之气,紫气氤氲,是独立于红尘之外的能量场域,是与尘世隔绝的存在。身处其中,感觉自己于万物合而为一,接受宇宙吐纳的光与热,爱与和。亲临现场的人才能领会此时妙不可言玄之又玄的奥义。
想起司马迁在《史记》中所言:老子退隐西游,不知所终。老子也许就是我们中的一员,也许此刻他老人家正在祥云之上骑着青牛,听到我们的读经声,欣然看着我们讲经论道,并频频颔首:大道传下去了!“我有三宝,持而保之,持就是拿着,保就是别丢了……”先生讲的这句话给我警醒,给我能量,让有我直面自己,叩问灵魂的勇气。结合这两天经历的事,审视自己:先生传递给我们的礼物“慈、俭、不敢为天下先”三宝,我做到了多少?
此次游学,我荣幸担任了七车三组的组长。大巴刚到曹操运兵道附近,一个小弟子发现价值两千多元的电话手表丢在刚才游览的药材市场了。他外婆万分着急,就呵斥孩子。当时我内心处在矛盾中,我想回药材市场帮孩子找手表,更想去运兵道参观。怎么办?这时吴咏梅老师知道情况后,一边安抚外婆的情绪,一边帮助想办法。她主动负责看护孩子,给我们解除后顾之忧。吴老师的一举一动也感染着我,我立刻决定和孩子外婆一同打车去药材市场。在多位有缘人的帮助下,找到了手表。我俩回来后,正好游览也结束了。虽有遗憾,但欣慰的是又一道考题被我考过了。11月30日,吴老师做分享时点赞我的做法,但我清楚当时第一念考虑的还是自己,还远远没有先生讲的无我利他,更谈不上先生讲的把“付出爱”演化为自主行为。
两天游学,和我坐同一排的是马茜老师和她的母亲。母女俩用自己真实的做到践行了先生讲的“俭”与“啬”。第一天午饭后,母女俩打包米饭,我就问:“到晚上米饭肯定凉了,又没法加热,怎么吃?”马老师母亲说:“不吃太浪费了,晚上可以用白开水泡着吃。”反观自己,是因为先生到我们那桌告诉我们鸡米花可以给孩子们带上,我才去找服务员要来打包袋。《问道心得》说“从外在看内心,从别人看自己,透过别人,才能认识真正的自己。”从马茜老师母女身上,我看到自己离“俭”的品质还有一段距离,更不要说是精神灵魂层面的清心寡欲了。
回程途中,车长徐凤梅老师带着我们一起回顾先生的赋能内容,整个车厢回响着:健康、快乐、幸福、平安、吉祥、自在、圆满。一曰慈,二曰俭,三曰不敢为天下先!正如先生所讲,每个词汇都是一道光,进入我们的生命中,成为能够深度滋养灵魂的意识资粮,也是我们前行的航标灯。我一定会跟紧先生的步伐,在生活中践行《道德经》的每句箴言,尊道贵德,修德证道,持而保之。期待有一天拥有无比光明的灵魂,拥有无比强大的服务他人的能量气场。
老子站在寰宇之上,洞彻宇宙规律、天地规律、社会规律、生命规律。这位民族的圣人清楚希言自然的大道,却又仁慈地留下了五千言,字字句句直达本源。《道德经》道尽了天下至理和人间真谛,毫无保留地告诉人类生存的秘笈。我发自内心地感恩,是老子让我们的骨血中烙印了永不磨灭的道德文化基因,让中华民族千年万载传承不断。我愿追随先生用知行合一的做到,使得道德文明薪火永继。感恩古圣先贤,感恩书院,感恩先生!祈愿天佑中华、国泰民安、世界安平泰、道德普天下!
【本文作者彭城书院中华经典研修第一组成员、书院骨干义工、立志班教师 侯瑞华。邮箱收稿日期:2023年12月1日。】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