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实”二组的心灵四重奏
标签:
文化 |
分类: 心得感悟 |
1、杨美玲:不论走到那里我都会坚持做好“六实”
光阴似箭,日月如梭,两个月的署假很快就过完了,整个暑假一直在扬州女儿家生活,和7岁的外孙度过了一个愉快的假期。记得6月份台湾的陈复教授到书院来讲学,他说到:不光要把来书院的孩子当小弟子来教育,自己家的孩子也要看作是小弟子。我一直谨记陈教授的教诲,这两个月我不光照顾外孙的吃喝,更注重外孙精神层面的教育。两个月的时间我带外孙诵读并讲了《孝经》、《朱子治家格言》。我每天读《道德经》,他每天听我读,也能顺着读下来,有些章节能背下来。总之尽我所能,把圣贤智慧的种子种在他幼小的心田里,假以时日,定会开出智慧的花,结下智慧的果。
8月20日我和女儿、外孙参观了上海自然博物馆,感受到了天下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大自然生生不息的无穷力量。晚上去外滩,到处是歌舞升平,祥和喜乐的气氛,这盛世太平,繁荣昌盛的背后是祖祖辈辈先人的努力甚至是生命换来的,是祖宗圣贤智慧的结晶。看着美丽的风景和川流不息的人潮心里满满的感恩,感恩强大的祖国,感恩祖宗圣贤,感恩所有付出的人,感恩生在这盛世太平的伟大时代!
第二天早上,我依然跟着大家同频共修。在上海外滩陈毅元帅的塑像傍边读《道德经》,做拳操舞,感受到满满的正能量。不论走到那里,我都会坚持做好“六实",不因环境改变而改变,做一个“老实、听话、实干”的书院弟子。感恩书院,感恩先生,感恩六实2组所有同修的加持和陪伴。
2、王淑华:学会“知错·认错·改错”
8月16日书院公众号发布了将于8月26至27日举行“2023年传统文化师资研修班”的消息。8月23日公布录取名单,我看完名单的那一刻,傻眼了,没有自己的名字。通知要求是8月20日晚上8点前完成报名,而我是因各种理由,迟迟于20日晚上近11点才打开报名小程序填写提交。先生说,不能来参加师资班培训的,都是没能把增能长慧放在第一位的人。我觉得就是说我这样的人,找各种理由观望等待的人,失去了这次增能长慧德机会。
先生说:人生处处是道场,不论走到哪里,都要把自己作为主人,要积极主动地去做合道的事情。听录音与来现场拿到的能量是不一样的,以后一定要珍惜去书院的机会,多去现场聆听先生谆谆教导,多与书院链接,与先生链接,与同修们链接,向精进抱一的同修们学习,不断提升自己的生命能量,增长生命智慧。
27日下午在第66期国学启蒙班第一次教学工作会议,先生说,作为老师,我们一定要带着无我利他的心去工作,发自内心的去爱孩子,要认真做事,天下大事必做于细。我们来书院工作必须清楚自己什么时候来,在什么岗位工作,工作内容是什么,永远遵循“天下大事必作于细”的原则。教师分组研讨会上,我们教学组的负责人曹桂莲老师也再次强调,教师要提前到,每次必须认真签到,要多关注孩子状态,多与家长沟通,要以身作则,行为示范。
先生和曹老师说的这些我都做到了吗?我能做到吗?作为一名助教配班老师,我虽然做了一些,但没有做到位,没有做细致,没有做好。就说读《道德经》和《论语》吧,自己读了无数遍了,还是有个别字没有读准确。曹老师曾和蔼可亲地对我说,自己先不要读快,一定要读准。我当时虽然答应得很诚恳,但还是自以为是,没有一字一句地去练习。关键还在于自己的一颗心没有真正重视,没有把自己是一名启蒙班老师放在第一位。我要知错,认错,改错。
在先生和师母的引领下,书院的老师们都是那么谦和,那么耐心,看孩子的脸都那么欢喜,和小弟子们说话时,语言那么柔软亲切。这是只有发自内心地无我地爱才能做到的。而我做到了吗?好像没有,自己死板得,以后要改变,多向他们学习,学会爱。要把所有的孩子当成自己的孩子,把所有的家长当成自己的亲人。
我们六实共修小2组德同修大部分都是启蒙班义工老师,平时大家互相鼓励,点赞支持,互相滋养,每个人都充满正能量,是一个和谐的小家庭。杨美玲老师、李文献老师、李向东老师、刘芳老师、张艳老师、季淑英老师、陈泳汐老师、王晨老师、王毅飞老师、窦秋琛神老师、宋兆金老师、杨晶晶老师等等,您们都是我学习的榜样,有您们真好!泳汐老师和王晨老师、季淑英老师老师主动担当8月底大群共修的服务工作,从周三开始就多次进入会议室反复演练播放,顺利完成大群共修任务。我们不断觉知,修德性,修行为,发无我利他的善念,修道积德。重积德,则无不克。带着正向思维主动做事,我们正走在路上。感恩书院!感恩先生!感恩同修!一群人,一件事,一辈子,一起走!
甘南之行,我因为各种原因没能参加。看到大家甘南之行的照片发出时,我羡慕之余,心底的遗憾总也压不住。有怨吗?有,埋怨爱人对此行的不支持,抱怨自己的工作钱少事多,盼望能早日退休。后来先生从甘南回来,在家长学堂中讲到“谁的人生没有遗憾?关键在于您怎么对待这个遗憾。”看到各位老师分享甘南之行中先生说“要学会放下,不追悔过往,不担忧未来,永远活在当下”。是啊!哪个人能没有遗憾,哪有人生真的是一帆风顺。
暑假伊始,我们参加了书院“跟着课本游陕西”游学活动回来后,为了能更好感受中国的历史文化,我特意带孩子去看了《长安三万里》。大唐长安承载了无数人心中对于美好生活的想象。每个人心中都有自己的理想长安,每个人距离自己的理想都有三万里。生活,总是这样,不管做了多少努力,还是有很多的事情不能如愿。总会有很多事情,不能按照想要的方式发展。总有些遗憾、心结,一直压在心头,只是被自己掩盖着。
之前我从未给家人提起:大女儿高考分数未达到她的平时状态,我始终不甘心;大三放弃保研是我的失误决策;工作分配时我建议她去南京又后悔了。这些在我心里始终是根刺,只要想起就会隐隐作痛。直到这个月的一天,我终于在家里说起了这个事情,没想到女儿宽慰我说:“其实无论我考上哪个学校都会选这个专业,最终的结果应该都是一样的。我很满意现在的单位和工作,在职读研也一样的。我也很喜欢南京这个城市,离家不远回家也方便”。爱人也说:“不要想太多,现在的生活就很好!”
我这才恍然大悟:其实一直以来困扰我的问题,都是我给自己套的枷锁。困住我的不是生活本身,而是我自己内心深处的枷锁。我要与自己和解,与自己的过去和解,过好当下的日子。相信一切都是最好的安排!人生的道路还需不断修行与提升。我们所有遇到的一切人和事都在考验我们的修行。感恩先生!感恩书院!感恩一切的相遇!
4、刘芳:建构自己的“主人思维”
两天的师资培训结束了,淋了一身的“甘露”回到家。心中象满天的星光,星星点点的,说不清哪一颗更亮。入夜,揽漫天星河入怀,伴内在智慧入眠。早晨自然醒来,中午时分静心抄经,想到这次上课时先生讲的话:“生活的一点不如意,和最后的得道相比,算什么呢?所以,要不断扩大心量,接受一切,要尽力把不如意变成如意。”从生活的不如意中修行,可以不断提升自己的生命能量。绝境之路,可以彼岸花开。很多次,我都觉得自己走到了绝路。其实,回首不过是“轻舟已过万重山”,一笑而过。
从最近的说起,2022年年末,一个普通的早晨,我和爱人吵了一架,原因很简单,儿子要放假了,他要开车去南京接孩子,我理所当然的认为自己一起去,我收拾好东西,他却让我呆在家里,他自己去就行了。当时我婆婆和妈妈都在家,他让我在家照顾她们。我也不知道为何,当时非常愤怒,情绪无法控制,吵了些什么内容,我现在也想不起来了。吵归吵,我还是保持了一丝理智,吵架前,我先把两位老人拉进房间里,关上门,对她们说“我们在客厅里吵架,你们不要参与。”后来想到爱人还要开车,且身体刚恢复,也没多吵,我一个人推门而出,来到附近的小公寓,用独处的方法消化情绪。
我一个人呆在公寓里,哭了很久,脑海里出现很多画面,比如,结婚后年年回老家,就住在爱人的哥嫂家,我和她们不熟,他和亲朋喝酒聊天,也不陪我;比如他出差回到家,不陪我们,就知道出去找朋友玩;很多很多,越想越委屈,他不理解我,不体贴我,他心里没有我,他不爱我。我得出了一个结论:离婚。虽然很痛苦,可是我心中还隐隐有一种不安:我这样想是不对的。可是怎么办呢,我感觉自己已经走到了死胡同,我的大脑懵懵的,已经死机了,不会转弯了。
不想了,求救吧,那是我难得的打开自己,我一向是习惯什么事都闷在心里,打死也不说。自己想啊想,想不明白的,就存在心中,所以压抑了很多的负面情绪。我打电话给书院的两位老师,一位是杨美玲老师,一位是李艳老师。杨老师给了我很多的启发,解了我很多的疑惑,让我的心境平和下来,最后,她推荐我进入了书院的六实共修群。李老师也耐心的开导我,给我分享了一些六实共修的具体方法。
《问道心得》第47章中说:生命中所有的发生都是来唤醒我们智慧的。现在想起来,非常感激那次争吵,我以为我走到了绝境,其实那是打开新世界的大门。这次的师资培训课上,先生说的一段话让我记忆深刻。先生说:“要有主人思维,要时时刻刻,做自己时空的主人,要永远主动去工作,不要有客人思维。”回想自己往昔的所做所为,有很多的委屈和怨愤,都是自己的客人思维造成的。比如,以前我回婆家,什么活也不干,饭等别人做好了喊我吃,我觉得不是自己家。别人不安排我,我也不知道做什么,就心安理得的享受别人的付出,还心生埋怨,埋怨爱人不能时时陪着我,心中没有我。
这次在拉萨,每天和爱人去朋友的公司。公司有一个做饭的大姐,有时开饭时,爱人提醒我去帮忙盛饭,我心中就生气。我突然意识到,我错了。我要在生命的每一寸时空里修行,修无我利他,修主人思维。《问道心得》第75章中说:一个人,如果不逼自己一把,不在挑战中显化自己的品质,我们根本不知道自己有多优秀!是啊,未曾走到绝境路,彼岸花不开。再说,哪里有什么绝境路,都是成长的助缘。和成长相比,和解脱相比,和得道相比,那些泪水,那些挫折、那些磨难,算什么啊,这些都是生命一层楼的幻境,站在生命的二层楼、三层楼,都是美好的风景。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