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风先生应邀在“开学第一课”发表演讲
标签:
文化 |
分类: 汉风讲学 |
8月30日,开学将上二年级的原彭城书院附属明德国学幼儿园的小弟子范佳馨家长接到学校通知,要求全体家长和孩子于8月31日(周四)下午3点,通过网络媒体及时收看徐州电视台播放的“开学第一课”特别节目。这是由徐州市教育局、徐州市妇女联合会与徐州广电传媒集团联合主办的以《关爱生命健康 共创成长乐园》为主题的教育类节目。范佳馨在“主讲专家”一栏,一眼就看到了一个熟悉的名字“彭城书院院长 汉 风”。她高兴得手舞足蹈,大声对妈妈说:“妈妈,我们明天又能听到先生讲课了。”
是的,这一次有更多的学生和家长通过电视和网络方式聆听先生讲课。生命教育是一切教育行为的基础。青少年是祖国的花朵、民族的未来。而近年来青少年在迷茫中发生的极端事件牵动着社会,悲剧的背后是未成年人抗挫折能力的缺失和对生命的漠视。如何认知生命和珍惜生命?汉风先生以《每个生命都该受到尊重》为题,在“第一课”上做了精彩的演讲。他说,每个人的生命都是独一无二的,都应该受到尊重。
从生物学的角度来看,每一个生命都不是偶然来到这个人间的。生命的诞生是一个奇迹,3到5亿个精子才能有一个与卵子结合,经过母体的孕育来到人间。每一个人都是带着使命和天命而来,有些人的使命是创造,有些人的使命是探索,有些人的使命是关爱,有些人的使命是用自己的失败来警醒别人……这就是李白所言的“天生我材必有用”!所以每个生命都该受到尊重。
近年来青少年发生的极端事件牵动着社会。追根溯源,未成年人抗挫力不够,对生命的价值和意义认识不足,这是其中一个原因。另一个原因,与很多家长和老师对生命的价值与意义认知出偏,也有很大关系。很多人给孩子规划的生命路线图是:考个好分数,上个好大学,找一份好工作。于是,“考试成绩”就自然成为划分孩子优劣的标准。这样的认知必然导致大部分孩子都被隔绝在“优秀”之外。
举个列子来说,一个班级50个学生,如果考到前10名才算优等生,那么剩下的40人,即80%就不是优等生。如此,就让很多孩子逐渐失去了自信。没有了自信,生命之树就会萎缩,最终导致凋零。这种悲剧就是对生命的价值与意义认知出偏造成的。
尊重生命就是要建立“每个生命都是独一无二”的认知;相信“每个人都有他人无可比拟的天赋”;力行“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的古训。比如在一个班级里,有的孩子擅长学习,有的孩子擅长绘画,有的孩子擅长书法,有的孩子擅长舞蹈,还有的孩子擅长打篮球,也有的孩子擅长于机械拆装,或者茶艺花道等等。尊重生命就是看到他们的独一无二之处,然后培育他们的品德,成就他们的天赋。
长大之后,这些孩子有学习天赋的就升入理想的大学继续深造;有书法天赋的就好好习字,成为一个书法家;有茶艺天赋的就一门深入,成为首屈一指的茶文化专家……所以,一个班级50个学生应该有50个第一,而不是只有1个第一。社会不仅需要会考试的人,也需要会创造、会管理,会烹饪,会耕田,会送外卖的人!
孩子们只要认真学习了,无论考多少名都应该被接受,被表扬,因为他已经尽力而为了。老师和家长应该把注意力放在孩子是否“好好学习”上,而不应该放在“考了第几名上”。作为学生,“好好学习”是在锻造自己的品质,有了优良品质就有了做好任何事情的资本。这才是学习的价值与意义之所在。而“努力学习”与“考了好名次”并不是绝对的因果关系。所以,要求孩子端正态度努力学习是合理的,而要求他们考出自己想要的名次,是违背常理的。
一言以蔽之,尊重生命就是要看到生命的千差万别、多姿多彩!尊重生命就是要相信每个生命都是独一无二、不可替代的!尊重生命就是要发现孩子的天赋,培育他成为他自己,而不是强行要求他们成为我们想要的样子!谢谢!
此节目还通过无线徐州、新聚浪平台等媒体在8月31日下午共同直播。先生的演讲在听众中引起了强烈的反响,也促进了老师和家长们重新看待考试成绩与生命成长的关系,最重要的是唤醒了整个社会“关注生命、尊重生命、珍爱生命、欣赏生命、成全生命、敬畏生命”的意识。即将出版的《徐州广播电视新周刊》全文刊登了根据汉风先生演讲视频整理的文字,让这一份正能量继续在社会上传递。
应邀参加“开学第一课”演讲的嘉宾还有世界残奥冠军冯彦可、徐州市教育科学研究院管理专员戈、徐州市家庭教育研究会常务理事高山,以及徐州市西苑中学校长朱风雷。几位专家从不同角度围绕“关注青少年生命健康”这一主题,发表了自己的看法。近年来,青少年在迷茫中发生的极端事件越来越多,这说明对他们的生命教育严重缺失。生命教育是任何一种形式教育的基础,同时也是任何一种形式教育的最高目标。如果个体连基本的生命价值和意义都不愿探寻,无论获得多高的成就都是不值一谈。
汉风先生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生命教育的目标是引导个体懂得尊重生命,理解生命,热爱生命,积极地对待生活,独立健康地生存发展,在彼此间对生命呵护和感恩。对于青少年来说,生命教育应该让孩子们意识到自己与其他任何一个人都享有同一片蓝天;意识到生命中的每一天都值得认真对待。先生还强调,不能把生命教育只看作是德育教育的一部分,它是孩子们身心健康发展的根基,是一个人圆满生命的前提。彭城书院自创办以来,对青少年教育一直围绕“用华夏道统扎人根,汲圣贤智慧育良才”这一主题来展开,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圣贤经典来哺育人、滋养人。希望有更多的孩子走进书院,接受生命教育,从而理解生命,热爱生命,绽放生命。
此期节目,可以通过扫描下列二维码进行网络回看。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