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磅:实干兴邦——这是书院人对祖国最深沉的爱!

标签:
文化 |
分类: 书院生香 |

4月5日,全国中华经典教育先进单位、全国十佳国学书院——彭城书院,在明伦堂召开了第二次“六实”活动推进会暨志愿者成长营。近百位书院志愿者、启蒙班教师、国学班弟子、福德班学员代表等,参加了为期一天的成长活动。活动包括主题分享、养生拳习练、德音雅乐等内容,自始至终充满着积极向上、感恩精进的正能量,并取得圆满成功。
早晨7:30,前来参加活动的志愿者、老师和学员们依次前来报到。8点开始,大家跟随刘思苇老师一起诵读中华经典《道德经》。8:30,全体参会人员一起向华夏始祖轩辕黄帝和大成至圣先师孔子行三鞠躬礼,共唱国歌,诵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接着,书院院长汉风先生围绕“六实”内容为大家连续做了三场主题讲座。先生说,所谓“六实”就是“实学实干、实修实证、实话实说”的简称,自去年6月6日起,先后有两百余位书院老师与志愿者同仁相继走进这一活动,修身证道,取得了有目共睹的的实效。
“六实”活动以《道德经》学用为核心,通过诵读经典、做拳操舞、唱爱国歌曲等方式,内修自心,外化于行,从而达到增能长慧、和谐家庭、服务社会的目的。先生的第一场讲座是《成为有道的自己》,方法是“读《道德经》就是读自己”。 先生说,我们人生中遭遇的一切问题,本质上都是一个原因:自己的德行不够、智慧不足,换句话说就是没有道,或者说道行不深。所以,解决问题的终极方法就是:成为有道的自己!《道德经》是圣人老子的著作,是穿越时空的经典,是华夏民族总体智慧的结晶,也是全人类的瑰宝。鲁迅认为“不读《老子》一书,就不知中国文化,不知人生真谛。”
汉风先生说,《道德经》分为上下两部分,第1至37章讲“道”;第38至81章说“德”。我们读“道”篇,就对照自己的念思言行符合不符合大道规律;读“德”篇,就看看自己每一天的生活是不是与老子所言的德行相应。这就是要我们把《道德经》的经文当镜子,来时时刻刻照自己,照出所有不合于道的思想、语言和行为,直至有一天所思、所言、所行,皆合于道,那我们就成了一部行走的《道德经》!这就达到了“读《道德经》就是读自己”的目的。
先生的第二场讲座是从一句网络流行语开始的:这几年,最无奈的2个字“疫情”;最有实力的3个字:“免疫力”;最需要做到的4个字“身心健康”!如何获得身心健康?先生方法很多,而道德经拳操舞不失为一种非常有效的身心健康活动。它是促进身心和谐、内外合一、天人合一的运动方式。每一节都有心法名称,这些心法直接改变我们的思维模式、打破我们的认知局限,比如气吞山河、连接本源、终不为大等等。在下午的分享中,先生还为大家分享了如何读《问道心得》等内容。
“六实”活动总负责、书院教务中心主任史一然老师在总结中说,自“六实”活动开展以来,我们看到很多老师通过踏踏实实的修持,一天又一天的坚持,实证了“六实”的力量。他们不仅收获了身心灵的健康,而且夫妻关系、家庭关系等都得到了改善。更重要的是很多人改变了自己的人生观与思维模式,自觉自愿践行“利而不害、为而不争”的价值观念,成为社会发展的正能量。她说,“六实”活动的价值在于让参与者通过“实学实干、实修实证、实话实说”,扎扎实实的行道积德,在地球快速变动的过程中积攒人生平安的资粮。“六实”的核心在于一个字:实。谁做谁得,做多少得多少,多做多得,少做少得,不做不得!“六实”的难度在于两个字:坚持。谁坚持谁受益,坚持多久受益多久,不坚持就会自然淘汰!
一然老师最后强调,“六实”活动和《道德经》学用,来自我们知行合一、身心合一、天人合一的践行觉知,这在每天看来,没有任何区别;在每月看来,差异几乎微乎其微;在每年看来,差距虽然开始显露,但好像也没什么了不起;但在每五年来看,那就是格局、境界和精神状态的巨大分水岭;等到了十年、二十年、三十年、四十年以后再看,也许就是一种人生对另一种人生不可企及的鸿沟了!
大家纷纷表示,这一场推进会让自己进一步明确了目标,增强了信心,鼓足了干劲,并决心继续按照书院的引领,在人生的每一寸时空里修身证道,和谐家庭,服务社会。成长营结束时,又有一批新成员走进“六实”活动的队伍,与大家一起研修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修身齐家,成为社会和谐、民族复兴的正能量。一群人、一件事、一辈子、一起走,弘扬传统文化,温暖世道人心,我们他一直在路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