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忆这个月的书院生活,体会颇多,受益匪浅。何为书院生活?一言以蔽之就是修行的生活。因为机缘成熟,我有幸做了第64期国学启蒙三班的助教,并有机会在家长课堂里聆听了先生《家和万事兴》的主题讲座。当我和家长们一起诵读《朱子家训》的时候,内心触动很大。平常偶尔会看到相关的部分内容,但感觉很平常,而在这里却直入人心。这大概就是环境的力量,毕竟书院是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道场啊。
先生讲的对孩子教育和当代婚姻观,大大触动了我,拨乱反正了我原有的很多认知。那次听课,我承担义工角色,有空的时候,也可以坐在板凳上,与家长共同聆听讲座。凌寒老师问我以后这个时间段,是不是可以固定参加服务?我说可以的,后来又知道一旦加入志愿者队伍,就如同上班一样,要尽最大可能坚持到岗。之后,又安排我做了助教老师,负责幼儿养性班的助教工作。
刚开始知道自己被安排去做助教,还有点欣喜。先生说孩子们都有一颗没受世俗污染的心,建议我们向孩子学习,和孩子们共同成长。待到本学期开学第一次课,一进入课堂我又傻了眼。我们的教室是明伦堂,是规模最大的一个班,总共六十一个孩子。可能是刚开学孩子们有些兴奋,也可能是孩子们太小还没有适应班规,一进教室就感觉乱哄哄一片。我当时和熟悉的一位助教老师互相望了一眼,感觉咋这么不可收拾啊?尽管一直在配合管理,但心中还是有些失落。这时候就看到主班许艳玲老师,不仅没有一点不耐烦的情绪,而且还笑容满面,耐心的引导。她按照流程带领小弟子们行上课礼、静坐。有的小弟子行为不够标准,她耐心地帮助纠正,让大家共同进步。我这才意识到她为什么能做主班老师,因为她心中有爱、眼中有慈、身上有慧啊。
为了促成小弟子们养成良好的习惯,班里的水杯、衣服和书包都有定位,助教老师对孩子们的具体指导和许老师的课堂教导互相配合。在诵读经典之前,许老师还给我们助教老师发了小印章,看到孩子表现好,可以印到书本上,让孩子更有学习动力。这样对于激发孩子们的学习积极性很有帮助。每每遇到功课不到位的孩子,一方面帮忙纠正,一方面告诉孩子,只要好好做,就会有小印章表彰。上课时具体的问题体现在坐姿、诵读节奏和手指动作是否跟上。偶尔桌布会被扯歪,桌子会被推离正向位置等,我们随时给予调整。在书院做助教真的要求很高,也真的锻炼人。
进入书院多年来,看到舞台上孩子们表演的节目,都是井然有序,翩跹风采。在自己印象里,书院的小弟子真的很棒。今天才知道这个成果的背后是很多义工老师用辛勤汗水浇灌出来的。第一次课后,老师们开了小会,谈到了孩子们的功课打卡管理,我负责十四个孩子的日常功课打卡工作;有位家长负责打卡登记;我还负责把书院发布的相关信息发到家长群里。刚开始并不确定该做什么,但随着时间的推移,逐步配合主班老师的要求,认真了解,逐步完成。书院的家长素质都很高,非常配合老师的工作;若有建议也都会真诚交流。
说句实在话,我之前所理解的助教老师,就是上课的时候负责协助主班老师引导与管理小弟子,并不知道会有这么多事情。还有,我以为孩子都是规规矩矩的,听话照做的。当具体做起来,才发现做助教也“大有可为”。在适应了一个星期后,到了第二次上课,我感觉课堂效果好了许多;再后来就一切顺畅,小弟子们表现得非常优秀了。即使如此,依然会有不一样的问题,需要我们不断地增能长慧去解决。先生说,教育的本质是爱,爱是解决一切问题的终极力量。在一次做饭的空隙,忽然间幡然彻悟:带着爱适应环境的过程,就是促进我们根据新的需要不断超越过往限制性思维的过程。这个不断超越的过程,就是成长。想通了这个,忽然间觉得先生的教诲如同甘露法雨,滋润了我的心田。
先生说:“只学不练假把式。”过去没有体会。先生说:“知而不行等于零。听再多的课,掌握再多的知识,只要不去践行,自身能量就不会扎根,也不可能拿到智慧。”短短的半个多月,略有感受。我现在非常享受做好助教这个角色,与亲爱的义工同仁以及可爱的小弟子们共同成长。孩子们认真做功课与按时打卡的可爱,也触动了我的内心。作为指导老师,岂不是更应该认真做好修行的功课?感恩先生与师母的教诲,感恩书院,感恩各位同修,给我这样的服务机会,让我在付出中得到更好的践行成长!且行且珍惜,与越来越好的自己相遇!
【本文作者彭城书院志愿者协会义工、第64期国学启蒙班教师
王瑾。邮箱收稿日期:2023年3月1日。】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