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终于找到了育儿真谛

标签:
文化 |
分类: 心得感悟 |

每个周六,四百多个家庭都会如约而至彭城书院。穿着红色马甲的志愿者们微笑着把大家鞠躬迎进门,家长向左走,孩子向右走,井然有序,欢欢喜喜,恭恭敬敬。据我的了解,书院是唯一一所孩子在上课的同时开设家长学堂,让家长和孩子一起学习和成长的单位;更是唯一一所完全公益性质的,靠着数百位志愿者共同担当,来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推广圣贤教育的教育机构。
上周六的家长学堂是书院大家长汉风先生主讲的《家和万事兴》系列讲座之二“亲子关系”。这个时代,亲子关系对于很多家长都是个值得深思的问题,随着应试教育的内卷,“鸡飞狗跳”在很多家庭都上演过。通过这次分享,先生从大道的角度去揭示家庭教育的规律,让我们重新思考父母与孩子的关系。怎么对待孩子?先生说:“只有修好自己,才能更好的爱孩子!”多么朴实而又有力量的一句话。在通过先生鞭辟入里的分析和诲人不倦的叮咛后,我好像悟出了什么。
“最好的父母不是去学习如何教育孩子,而是学会如何活出自己最好的生命状态。”“做父母的如果是一个内在没有冲突、恐惧、焦虑的生命状态,那么就会给孩子营造出一个和谐积极向上的生活环境。孩子秉性大多是先天所的,所以父母不要埋怨,要用爱与慈悲来帮他们化解。孩子的习性多是父母教育不当或者不良环境影响所致。所以孩子‘生病’,父母一定要‘吃药’。”这些话掷地有声、振聋发聩。
先生说:“孩子在来到人世间之前是经过考量才选择我们做父母的,他们把自己的一生交给我们,我们要珍惜。孩子是经由母亲的身体来到人世间,去完成他此生必修的功课。”听到这里,我泪如雨下,深感责任重大。老天把孩子交给我,孩子选择了我,我可要好好爱惜、珍惜。我知道“父母的言行中,藏着孩子的认知;孩子的命运里,也承载着父母的重量。”“好的父母从不把奉献挂在嘴上,而是把美德佩在身上。”我要力行好先生的教诲。
这个时代流行一个词叫“拧巴”,家庭中的亲子关系拧巴,因为家长内心充斥着焦虑和迷茫。在应试教育内卷大环境下,很多家长给孩子报了无数个辅导班,还有题海战术,在牺牲睡眠和户外活动后,一厢情愿的给孩子施加压力,让孩子们向着父母设定的方向匍匐着。我不要做这样的父母,这个学期的周末,我只给儿子安排了书院读经和篮球课,让他半天用来完成学校作业,半天用来户外游玩。尤其是春天,在头顶蓝天,脚踩大地的空间驰骋玩耍,找回属于自己这个年龄段该有的精气神。
先生说,孩子来到这个世界是自带口粮和天赋的。我们要善于发现孩子的天赋,照着老天爷给安排好的路线图去帮助孩子,成就孩子,让他成为自己该有的模样。先生还分享了怎么去发现孩子天赋:一,孩子对于某件事能做到聚精会神、全神贯注;二,一做这件事就幸福快乐、乐此不疲。想到这,我真应该重新思考下,把孩子还给他自己。至此,我终于长舒一口气,终于可以在这纷纷扰扰的内卷风波中找到亲子关系该有的状态,家长只管浇水施肥,静待花开。
【本文作者彭城书院第64期国学启蒙少年养志1班马千里家长。邮箱收稿日期:2023年3月12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