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场景震撼了一群人唤醒了无数心!

标签:
文化 |
分类: 书院生香 |
9月5日清晨,书院官博与微信公众号发布了一篇关于第62期公益国学启蒙班开学第一课的报道。文章一经发出,便如寂静湖面投下一块石头,涟漪四起。很多读者纷纷感叹:是什么样的力量让130余位志愿者放弃休息日去书院做无偿服务?是什么力量让近500名儿童及其家长放弃学科补习班转而走进传统文化启蒙班?又是什么力量推动彭城书院“弘扬传统文化 温暖世道人心”的公益事业走过了16个年头?.也许,细心的朋友早已从书院的历史和现实中找到答案。如果说孩子在书院上的国学启蒙班是一大亮点,那么和孩子同步举行的家长学堂更是熠熠生辉。
开学第一课,书院教务中心安排了三位德才兼备的老师走上家长学堂的讲台,为大家分享家庭教育的智慧。八点钟开始的启蒙班家长学堂,迎来了书院人最熟悉也最亲切的史一然老师,“德才兼备”是对她最贴切的描述。她为家长们带来了《打通与孩子之间的生命管道》主题讲座。她说,很多家长总是希望孩子能够读更多不同的经典,但老子在《道德经》里明确指出“少则得,多则惑”,并说“为学日益,为道日损”。所以,家长切不可贪多,更不要把书院的经典教育当作一般课堂上的知识来学习。学习经典,要链接圣贤智慧,涵养孩子的家国情怀,树立远大理想。
史一然老师强调,想要成为孩子生命的贵人,家长一定要着重培养孩子的四颗心,即清净心、真诚心、恭敬心、感恩心。而“四心”最根本的就是爱。其次,当父母发现和孩子之间无法沟通时,一定不要老想着是孩子的错。要反躬自省,要想到可能是因为自己的固执己见、对孩子不信任,不愿倾听而造成的。家长不能简单以为孩子只是自己的。他们同时还是天地的、国家的、社会的、家族的。他们只是经由我们来到这个世界,家长应该用天地心、民族心去成就孩子,而不是用私心去占有和控制孩子。要努力为孩子创造良好的成长环境,而不要成为他们成长的障碍。
十点钟开始的幼儿养性班家长学堂,邀请了书院德高望重的曹桂莲老师作为分享嘉宾。她以《我们究竟应该给孩子什么样的爱》为主题,为家长们带来了高能量和大智慧的一堂课。如果去问任何一位父母爱不爱自己的孩子,答案当然是肯定的,即便爱到愿意为孩子付出自己的生命也在所不惜。可是,爱也有对错,有标准。有些爱比如慈爱、仁爱、可以帮助孩子茁壮成长,利国利民;但有些爱是溺爱、宠爱、偏爱、错爱,这样的会害了孩子。那么怎样才能正确的爱孩子呢?曹老师说,第一,要让孩子学会孝亲尊师,心存感恩;第二,要让孩子学会勤俭持家,积德惜福;第三,教育孩子要读经诵典,热爱中华文化;第四,要尊重个性,快乐成长。
退休之前的曹老师是一所名牌中学的优秀教师,她教过无数个孩子,有着丰富的教育和教学经验。她说,很多孩子在校时学习成绩优秀,但却不懂得尊重父母和老师,更不懂得感恩和谦逊。他们上学时因为成绩优异而让人刮目相看,但走向社会后却鲜有成就者,这是因为他们只会学习考试而不会做人处事。书院的孩子,因为长期接触经典教育和圣贤智慧,个个知书达礼,令人欣慰。最后,曹老师告诫大家:对孩子的教育,一定要因材施教。要发现他们的天赋和长处,然后加以引导、训练和鼓励,让培养孩子成长为他们该成为的样子,而不是按照自己意愿强行打造的样子。
在下午的少年养志班家长学堂上,明德早教中心负责人李雪英老师为家长们带来了《做个“新家长”迎接新学期》的专题分享。她说,迎接新学期家长应该具备五种能力:立规矩的能力、善了解的能力、会沟通的能力、勤觉察的能力、爱学习的能力。首先,立规矩的背后一定是关爱,而不是打压,更不是强制管理和约束。立规矩不应像钢筋水泥一样的僵化,而应该像橡皮筋一样有弹性化,允许有适当的越界,而又能回到规则中。立规则要先了解孩子的优点、缺点和存在的问题,要能够解决问题并扬长避短。
李老师认为,作为家长要了解孩子们的特性和天赋,养好其天性,扎好其根基。有一句话说,父母的语言里藏着孩子的未来。这一句话可谓一语中的!所以家长在与孩子沟通时,要运用一定的技巧:聆听——共情——说出孩子的感受——表达自己的期望——鼓励其做的更好。最后,作为一个期望孩子成龙成凤的家长,一定要有爱学习的能力。家长只有好好学习,孩子才能天天向上。李老师最后强调,教育孩子最有效的方式,就是以身作则和自我修行。
从早晨8点到下午4点,三场家长学堂,三位德才兼备的老师为家长们联袂奉献了一场场家庭教育的智慧盛宴,参会家长无不充满着感激之情与感恩之意。如果大家都好好力行书院大家长汉风先生日常的教诲,以及三位老师今日的智慧分享,那孩子们必将成为国之栋梁,成为家庭的骄傲、民族的自豪。新闻中心义工用镜头记录了一个个美好的瞬间,我们一起重温现场的温馨和快乐吧。(撰稿人:新闻中心 效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