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汉风先生接受电视台专访畅谈如何培养孩子的卓越口才

(2022-07-16 10:25:07)
标签:

文化

分类: 书院生香
汉风先生接受电视台专访畅谈如何培养孩子的卓越口才

   中国新教育实验发起人、著名教育学家朱永新教授发起的"新教育实验"自2000年开展以来,在全国影响日远,而"过一种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的新教育理念,更是用激情唤醒了师生的教育活力,帮助每个孩子成为更好的自己。作为"新教育实验"十大行动之一的"培养卓越口才",更是提升学生综合素质的一个重要方面。那么,何谓卓越口才?它对孩子有什么样的启迪和帮助?如何才能培养出孩子的卓越口才?7月15日,徐视三套《徐州教育》栏目在晚上9:15,播出了系列报道《卓越口才:孩子腾飞的翅膀》 第一集。彭城书院院长、国家优秀社科专家、徐州市国学研究会会长汉风先生,应邀接受记者专访,畅谈了自己的观点。节目播出后,引起观众强烈反响。

什么是口才呢?汉风先生说,口才,就是一个人讲话的能力,或者说他使用语言表达的才华。中国有一句话叫“言为心声”,就是我们从一个人的讲话可以看到他的内心,从外看到内。语言表达,其实就像我们的眼睛,我们常讲眼睛是人心灵的窗口,透过语言,也能看到一个人的内心世界。所以语言表达就特别的重要,它是我们与别人沟通,与世界交流的一个重要的工具。俗话说“良言一句三冬暖,恶语伤人六月寒。”可见,好的语言表达,或者说恰当的语言表达,不仅可以给自己增分,也会让别人感到舒服、温暖、自在、光明。

口才的力量是巨大的,只因它能征服这世界上最复杂的东西——人的心灵。中国古代有很多著名的辩论家,如公孙龙、墨子、韩非子、庄子、吕不韦等等,他们中很多人都是凭借良好的口才传播自己的思想。"一言之辨,重于九鼎之宝;三寸之舌,强于百万之师"。汉风先生谈到,在春秋时代,诸子百家里,其中有一家就叫纵横家。这一家,用今天的话说,他们所擅长的就是口才。最著名的纵横家,一个叫苏秦,一个叫张仪,你看他们俩,就靠自己的三寸不烂之舌,搅动了当时的天下。

现在社会复杂、多变,充满了各种可能性,但是语言表达能力是一个人难以撼动的核心竞争力,是素养、能力和智慧的一种综合反映。《幼儿园教育纲要》中指出"语言能力是在运用的过程中发展起来的,发展幼儿语言的关键是创设一个能使他们想说、敢说、喜欢说、有机会说并能得到积极应答的环境。"《小学语文课程标准》总目标中指出:"具有日常口语交际的基本能力,在各种交际活动中,学会倾听、学会表达与交流,初步学会文明地进行人际沟通和社会交往,发展合作精神。"由此可见,培养中小学生的语言表达与交流能力,已经成为中小学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

汉风先生在接受采访时特别强调,培养卓越口才,可以为孩子未来做准备,为孩子走向社会,开创精彩人生打基础。但是好口才,并不是说你能讲,而是你能讲出有力量的话;能讲出让别人觉醒的话;能讲出让别人感到温暖的话;能讲出启发人智慧的话。这就要求讲话者要有很高的素养,你要有智慧,有学识,有涵养,有境界。你站的维度如果比别人高,那你讲话的时候别人才愿意听,因为你能点醒别人,撞醒别人。所以,口才表达,既要在技术上下工夫;更重要的是要在修身上下工夫,既要练如何表达,更要练如何做人。只有不断的去扩充自己的知识,提升自己的智慧,打开自己生命的境界,才能让自己拥有一个圆满的表达能力。

现代社会,互联网信息让天下一家,开放成为主流,每个人随时都可以发言,勇于表达显得更为重要,锻炼孩子的表达能力,培养孩子的语言思维,提升孩子的思辨能力,提高孩子的心理素质,这会对孩子的前途将产生非常大的影响。口才已经成为未来少年儿童教育的必修课,成为每一个孩子需要掌握的基本功。

据徐州市教育局新教育办公室主任朱慕勇介绍,培养卓越口才行动项目,是2023年新教育年会的主题,也是徐州市新教育实验重点推动的工作之一。活动主管部门将邀请专家引领,培训先行,通过建立种子教师团队,以课程为支撑,以活动为载体,通过"听、说、读、写、演"的形式,以听学说,以读厚说,以写促说,以演练说,培养孩子的交流表达、沟通理解能力,为孩子终身发展奠定基础。

彭城书院作为全国中华经典教育先进单位和全国十佳国学书院,一直以来不遗余力的推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树立民族自信。特别是面向少年儿童的公益国学启蒙班,每期都会吸引数百名儿童前来学习中华经典。我们知道,经典是民族智慧的结晶,它的价值历久而弥新,是开启智慧的最好方式。经常诵读经典的孩子,不仅可以养成孝顺父母,懂礼貌,知礼仪,有教养的良好习惯;还会逐渐形成较高的专注力和超常的记忆力。更重要的是经常读经典的孩子其识字量大大增加。此后,孩子在作文、发言时就会出口成章、引经据典,很有深度。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