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分项测试具体实施办法(试行)
(2012-04-16 16:49:24)
标签:
教育 |
分项测试是对学生评价的一种形式,是对常规的综合测试的补充。我市率先于三门峡其他县市而进行分项测试的做法,对促进学生听说读写能力的提高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但在实施中我们也发现了一些需要改进的地方,如某些内容有重复测试的现象,也有应测内容被遗漏的现象。针对实际情况,结合我们正在进行的“课内增量阅读”实验,决定对分项测试内容进行适当的调整。具体操作办法建议如下:
一、原则:
1、主体性——学生是测试和被测试的主体,建议跨年级开展对学生的检测,抽取优秀学生或高一年级的学生做检测负责人,相互评价,相互学习。
2、以阅读为主,把识字和口语交际贯穿其中。第一学段以听读和自读为主,第二、三学段以默读和评议为主。
3、实行等级制或分数转等级制。
4、每学期期末进行一次检测为宜。
5、测试内容由教研室统一提供。
二、做法:
(一)一年级:
1、识字。把要求认识和会写的生字重新组合,每组20个,让学生随机抽取,认读并组词。读得顺畅,有错误但在两处以内的为优秀;错误在四处以内的为良好;错误在五处以上,可以给其二次机会,然后确定等级。
2、听读。分批次听读多篇200字左右的文章(以小组每个成员的内容不重复为宜),然后测试学生提取信息情况,题型上以选择、判断为主。三道题目,全对的为优秀,错误一道的为良好,错误两道及以上的可以给其二次机会,然后确定等级。
(二)二年级:
1、识字。把要求认识和会写的生字重新组合,每组20个,让学生随机抽取,认读并组词。读得顺畅,有错误但在两处以内的为优秀;错误在四处以内的为良好的;错误在五处以上,可以给其二次机会,然后确定等级。
2、听读。计时自读一篇200字左右的课外短文,组内每个人不重复。可以让学生使用工具书。完后给小组其他成员朗读并口头完成一道练习题。能声音洪亮、比较通顺地读下来,有错误但在两处以内,并能回答出问题正确答案的为优秀,不能回答问题的为良好;朗读声音响亮,错误在四处以内,能回答问题的为良好,不能回答的为合格。错误较多,不能回答问题的,可以给其二次机会。
(三)三、四、五、六年级:
1、课内阅读。指定内容,检测口语表达情况。话题可灵活设计,原则上组内成员间在内容上不能重复,如谈一个主题单元学习的收获,或者对课文中一个主要人物进行评价,或者谈自己在综合实践、畅所欲言、初显身手等方面的做法和感受。
学生抽到题目后,准备三分钟,可以自拟发言提纲,然后口头表述。能围绕话题,面向其他组员,做到有层次、有重点地发言,内容准确,语言通畅,时间在一分钟以上的,为优秀;发言有主题,表达也比较清楚,但时间在一分钟以内的,为良好;相对稍差的,为合格。
根据年级的不同在评价标准上可以有弹性。
学生抽到题目后,准备三分钟,可以自拟发言提纲,然后口头表述。能围绕话题,面向其他组员,做到有层次、有重点地发言,内容准确,语言通畅,时间在一分钟以上的,为优秀;发言有主题,表达也比较清楚,但时间在一分钟以内的,为良好;稍差的,为合格。
根据年级的不同在评价标准上可以有弹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