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手套山行记(136)喂,雾,你藏哪儿去了?

(2021-04-05 10:28:35)
分类: 身后的田野

手套山行记(136)喂,雾,你藏哪儿去了?
  远征军(照片:沈坚、周惠国、钱燕飞、俞红霞、吴宜清等)

手套山行记(136)喂,雾,你藏哪儿去了?
  向右转

手套山行记(136)喂,雾,你藏哪儿去了?
  钢琴屋

手套山行记(136)喂,雾,你藏哪儿去了?

  紫藤

手套山行记(136)喂,雾,你藏哪儿去了?
  紫藤瀑

手套山行记(136)喂,雾,你藏哪儿去了?
  杜鹃花(羊踯躅)

手套山行记(136)喂,雾,你藏哪儿去了?
  杜鹃花(映山红)

手套山行记(136)喂,雾,你藏哪儿去了?
  杜鹃花(映山红)

手套山行记(136)喂,雾,你藏哪儿去了?
  黄堇

手套山行记(136)喂,雾,你藏哪儿去了?
  少花万寿竹

手套山行记(136)喂,雾,你藏哪儿去了?
  堇菜

手套山行记(136)喂,雾,你藏哪儿去了?
  荚蒾

手套山行记(136)喂,雾,你藏哪儿去了?
  石斑木

手套山行记(136)喂,雾,你藏哪儿去了?
  掌叶覆盆子

手套山行记(136)喂,雾,你藏哪儿去了?
      松花

手套山行记(136)喂,雾,你藏哪儿去了?
  紫萁

手套山行记(136)喂,雾,你藏哪儿去了?
  手套山行记(136)喂,雾,你藏哪儿去了?

手套山行记(136)喂,雾,你藏哪儿去了?
手套山行记(136)喂,雾,你藏哪儿去了?
手套山行记(136)喂,雾,你藏哪儿去了?
手套山行记(136)喂,雾,你藏哪儿去了?
鸡爪槭


喂,雾,你藏哪儿去了?

 

“春天……征服世界,从不遭人记恨。”(罗伯特·瓦尔泽《春天》)因为它把干戈都化成了花朵。紫色的阿拉伯婆婆纳、通泉草、蚕豆花、紫云英、尖距紫堇、堇菜、杜鹃花、紫藤(独立成簪,汇聚如瀑;开得苍白的,也是离人远逝的笑);黄色的油菜花、毛茛、黄堇、少花万寿竹;白色的荠菜、荚蒾、白花檵木、蓬蘽、掌叶覆盆子(个个垂首,如同齐刷刷挨训的孩童,都还带着泪呢),石斑木嘛,萼片和花蕊是红的;红的纯粹的只有杜鹃花,花骨朵竟比绽放时还要明艳,或许因为那鲜红是浓缩的,尚未打开、化开……创造是神的工作,命名是人的事情,开花仿佛是毫不费劲的。总之,这些名字个个值得被铭刻在心版上,纵然有一天我们也将凋落。况且,“你未看此花时,此花与汝心同归于寂。你来看此花时,则此花颜色一时明白起来。”(王阳明《传习录》)我们看来看去,多少花朵都明白起来了,哪怕在雾中。

手无寸铁的我们面对繁花只能缴械(除了松花,我们无视它结结实实的美,也无视它传宗接代的需要,掐了上面的柱头就吃,越短越好吃!),对野菜呢?毛笋都霸气地站在路中央,“此路为我开,留下买路财!”可毛竹怎么都老老实实地长在路两旁?是不是毛笋太张扬了,熬不过青春期,被人一刀砍了,就像那些混黑帮的少年?那些新生的锐三角竹叶则齐齐地翘立,模拟着恩慈的千手观音,像要去触摸或拥抱这个幽深的世界。无论是悲悯我们的还是值得我们悲悯的,我们都没下得去手。乌梢笋就不一样了,管它长得多像判官笔,反正也歌颂不了春天,不如跟我们回家炒雪菜炒木耳炒香干炒肉丝。龙哥就跟它们较上了劲,见一支拔一支,穷凶极恶如判官。有一种菌像金色的贝壳,紧紧地咬住树干,我多想咬它们一口,可又怕自己挨不过春天。紫萁诚实地呈现了它的三种生长阶段:刚蹿出来的嫩苗初入江湖,就虎头虎脑地挺立着,二话不说被直接掐掉;裹着虫茧般白色绵毛的则是笑嘻嘻的:“你们来晚了,吃不上了!”完全伸展开尖锐叶子的,自然和我们相看两厌了。红梗的山马兰啊,谁在意它将开出怎样的花,“掐上头的茎,最嫩!”俞红霞一喊,李春梅热烈响应,茹晓斌目光更长远,连根拔起,说要带回家种,岁岁年年长相吃。只有陈沙一个人眼尖,不知从哪儿拔了细细的一大把胡葱。余丽娟比较优雅,她轻柔地掐着清明之前柔嫩的茶叶尖,那神情仿佛在哼唱摇篮曲,茶叶宝宝们睡着睡着,就睡入她的手掌心。我们的胃口多大呀,把整个春天都吞掉,再消化上一个夏天,身体就结成秋天的硕果,能挨上漫长的冬天。

我们从尖山下村出发时,小路还是绿油油的,但山的颜色正逐渐加深,苍绿、墨绿、青黛、深紫……背后则是灰白,那是恍然大雾。不一会儿,参差的石板路扶摇直上,似要透过过山背蹿入云天。比道路更绵长的是雾,不知不觉,我们前后左右已是白茫茫一片,以至于响天岭水库里那昔日的金色波光消逝无踪。什么响天岭,一张雾网撒下来,天呀地呀山呀水呀全都哑了。毛竹倒还活络得很,横七竖八、叽叽喳喳,大雾给它们扯了条幕布,正好演一出皮影戏。我正看得津津有味,“怎么没人整理?”毛腿大喝一声。陆丽妃道明真相:“没有经济价值!”是啊,山上的毛竹比手上的钱币还多呢。看着一地乱糟糟的枯竹,陆丽妃说:“我的心都要碎了。”我不太在意,这世上有太多还没开放就已凋谢的花,还没被采就已枯干的菜……我只是在费力地思索,“更多的人死于心碎”(索尔·贝娄)到底是怎么回事。心能碎成一地的竹壳和笋箨吗?更多的时候,一场滔天大雾挟裹过来,什么都看不分明了。

山路突然断了,我们被抛入开天辟地之前似的一片混沌。除了依稀几条树影和竹影,底下整座山都消失不见。正在修建的环山步道眼下成了一地黄泥汤,我们一路趟着坑坑洼洼,水中的倒影都是土黄色的,有人说走出了远征军的感觉。是啊,一个个走入雾中,似乎要投入一场生死不明的战斗,而且没有尽头。沿着山崖走了半小时,既走不成一条直线,也走不成一个圆圈。从前在山脊上跌宕起伏地走,是多么诗情画意啊,如今被这人工道一拦截,只剩下没有出路的仓惶。在这伸手只见五指的大雾中,金色的挖土机居然还在起劲地工作,然而形似僵硬的龙爪,只能刨挖出一道道来自文明的伤口,而这世上只有神的伤口能安慰人。“摩西心里有底吗?”我嘀咕着,边上那光秃秃的石崖是没法攀爬的,难道我们就这样在雾中、在泥泞中,走到天荒地老?而雾啊,泥泞啊,都怪连天的大雨!我胡乱地想起胡安·鲁尔弗的《都是因为我们穷》:因为大雨滂沱,河水泛滥,母牛被冲走,杉树一样使劲长的姐姐只得堕入烟花……越想越恨起雨来,凭什么芽儿们忙着破土而出,太阳却要被深埋在云雨之下?凭什么中国的雨一点都不懂得中庸之道,只管下啊下,下得人的影子都要缩起来了,下得佛祖都寂寞得长绿毛了,下得……咦,什么时候下起了毛毛雨?

我们终于找到一条盘旋而上的野路。雾也从烂泥潭里爬出来,大手大脚地跟过来,谁不喜欢青山翠竹呢?“扑棱棱”,一阵翅膀扇动的声音,仓惶又笨拙。是一只大鸟吧,比如竹鸡,被我们惊醒了,却也没飞出树丛。而我们走来走去,再也不见了狗冲岭上那往上甩的一条细长小路、青翠的梯田中央那金色的小房子……不是被新道拦腰截断,就是被大雾一网打尽。就连船坞山顶的女娲石,也变得灰头土脸的。也好,从此我就只想不念。到了白云庵,摩西让我们兵分两路:走不动的就走村道直接下山;其余人继续爬老鹰石和通天凸,到骆家舍村。钱春燕问成光林怎么选,后者回答:“你不要问我,问问你的内心,要不要再爬?”内心里住着个春天,云里雾里晃来荡去,当然要爬!山道旁那些小树新抽出来的叶子,明明长得清简,姿态却是敦和、热情的,像一只只手掌张开来,在欢迎我们吧。也因着它们,山虽静,却从不寂寞。

向上爬升984米时,付铁红说:“最后16米,怎么也得给它凑上去!”“没事,”我看着起伏的山道说,“实在不行你就直接往天上蹦!不对,蹦不到一米高,找棵大树爬上去吧。”可是身边没有大树,可能在空旷的山头,树们都觉得自己离天够近了,不必再努力往上蹿。更可悲的是,自此一路向下,我们的心都直直沉了16米(最后还是上了1113!这一路也不知翻了几个坡,冲了几个顶,那用原木围住的土路就像少年人心中通往诗与远方的铁轨,看似无际地延展着。有人清脆地喊:“快到顶了!”伪神感叹:“这声音怎么这么美丽呢?”然而某些老江湖早已沾染了浮夸的习气,总是这样哄新人:“只有一个坡了!”其实还有三个坡,好在雾浓,一个两个三个看起来都一样。“马上到顶了!”被人戳穿后就改成了“快要到顶了!”也不知“马上”和“快要”之间隔着几座山。到了最后一个下滑坡,本来抓着一边横长的树干很容易滑下去,可伪神非得“哥拉我”一下,这就使得处境陡然变得艰难。大家都不忍扫他的兴,男男女女都挨个儿把手伸给他,好像要跳华尔兹,但是姿势僵硬。只有我一如既往地拒绝援手,利落地滑下来。而后又在竹林里走着漫长的石板路。路过一座茅草亭,我说,雨天在这儿饮茶。陆丽妃说:“煮酒论英雄!”我往四下里看了看,嗯,竹林清幽,适合打斗。

最后的下山似乎复制了最初的上山,花照样开,野菜照样被采,雾照样不明不白,雨呢,照摩西说的,“老天爷含着泪,一直没有落下来。”我们带走的最后一样东西,是一条绿油油的小尺蠖。车子进城后,它如梦初醒,从周惠国的后脑勺那儿幽幽地爬出来,“咦,山去哪儿了?鸟也不见了!一定是雾把它们都给藏起来了!那我还要继续装成一截小树枝吗?”我呢,只等着一切缓缓地显露出来(尤其那些在春天里一个劲长着的),就痛快地喊一声:“喂,雾,你藏哪儿去了?”

                                                  2021.4.4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