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翻译工作的两点感想
(2021-07-03 11:19:54)
标签:
翻译 |
分类: 文化 |
关于翻译工作的两点感想
7月2日下午,蒋杰先生召集了沪上一些学者,以“西学何以东渐:外文译介与近代中国的历史书写”为题,交流了有关翻译工作的心得。因为时间关系,我就北华捷报社编的《上海年鉴(1852)》的翻译,谈了两点体会。
第一,外文著述中的引文或论述对象,一定要努力找到相关的中文著作,否则很难保证翻译的可靠性。《年鉴》涉及介绍中国天文学、数学、宗教、地理、动植物学等许多知识,引用的中文图书约上百种,有关名称的中西文对译、中文原文的引用,不找到原书,几乎是无法准确翻译的。同时,找到原文,还可以发现外文翻译中的失误。例如,有关南京大报恩寺塔介绍的引文,就发现英译文中有两个错误。再如,崇祯皇帝赐谥徐光启的诰命是用汉赋形式撰写的,根本无法回译过来。我花了极大的精力才找到原文,解决了这个问题。
第二,实在找不到引文的相关著述,回译时也要注意中文的文体。比如,徐光启祠堂有副对联,英文翻译为:In the use of numbers and the elucidation of husbandry, the teacher of a hundred generations could span the heavens and embrace the earth;Abroad, a general, a privy councilor, the same minster was a courageous warrior and a skilful politician. 我实在找不到原文,而这段译文必须按照对联的形式回译成中文,我思考许久,可以确定作者是从左到右反读了这副对联,正确的顺序应为“出将入相为一代大臣称勇武智贤;演数说农立百世师表能经天纬地。”我的译法可能不合对联文体的格律,但自信这样的处理是对的。
我的英语本来很差,三十年来,陆陆续续翻译和校译了一些英文著作,主要是为了学习和研究的需要。以上谈的,只是一些自己翻译时的一些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