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安与青帮
标签:
淮安青帮安清道友 |
分类: 历史 |
淮安与青帮
有关淮安考察,已写了两篇札记。淮安与青帮的关系,却是很少有人知道的故事。
青帮一向自称“安清道友”,从清末到民国,帮内帮外,很少有人知道这个名称的来历,但它与青帮的历史却有很重大的关系,也与淮安有着密切关系。
青帮的前身是漕运水手行帮。1853年3月,太平军占领南京以后,漕船无法再由扬州、镇江、南京的大运河通过,漕运不得不停止。大批漕船在京师、通州卸粮交仓以后,漕运水手们知道回空以后,来年即无粮可运,即将失业。这些水手南下后,一部分被清军招募,一部分投太平军,或加入捻军幅军,一部分回乡,还有一部分依然凭借原有的行帮组织,利用原来与运河两岸的私盐贩子的关系,走贩私盐,他们私盐的来源主要是两淮盐场。
著名历史学家马西沙先生在《中国民间宗教史》中揭示了这段青帮隐秘历史:
“咸丰三年当浙江粮船队被突然解散,而苏南、浙江又成为清军与太平天国交战之地,大批水手受阻于淮北,遂在原来帮派体系的基础上,以安东、清河为基地,成立了安清道友。在卞宝弟奏折中还记录了安清道友的早期活动情况:‘闻江北聚匪甚多,有安清道友名目,多系安东、清河游民,私结党羽,号称私徒。其先数百人,冒充兵勇,在里下河一带把持村市,名曰站码头。……’(同治元年十一月二十九日卞宝弟奏折。)”
安东,今涟水;清河,即今淮安清江浦区。里下河,位于江苏里运河与下河之间。安东、清河是淮北、淮南盐场走私食盐的交通要道。青帮于19世纪60年代在此发迹,在长江中下游地区迅速发展,对清末民国的政治社会历史产生了重大影响。当然,要找到当年“安清道友”的历史遗踪,恐怕是很困难了。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