铜仁的梵净山和苗王城(一)

标签:
梵净山承恩寺大明边城飞山寺铜仁古城 |
铜仁的梵净山和苗王城(一)
由凤凰车站到铜仁,走高速公路,不到两小时车程。由携程预订的宾馆离车站很近,130多元一天,条件相当不错,可谓价廉物美。安顿下来,便前往“大明边城”。根据《铜仁府志》,铜仁在清初始建有边城,看到有“大明边城”,觉得十分奇怪。等不到公交车,便打车前往。
到了“边城”,才知道是个新造的假货。边城之建,本为备防铜仁府城,以防诸苗突然袭击。依其用途,当建于夹山要道。“大明边城”沿河而建,对于铜仁府防御毫无作用,只是新建的一个旅游景点而已。
“大明边城”内景
“城”内主道两边都是些商店,没有什么游客,走到尽头,是个傩戏馆,正是该向游客表演的时间。让十几个年轻人为我一个人表演,实在不好意思,便向班主告免,与班主到后台坐坐聊聊关于傩戏和戏班的情况,然后告辞,转道“铜仁古城”了。
铜仁古城位于锦江岸边,现存下江的中南门一段城墙。

中南门
古城区现在重修了一部分,游人稀少,唯见放学的小学生们在老街上奔跑戏闹。

新修老街一景
老街上的飞山宫十分瞩目,但宫前碑名飞山庙,列为全国文物保护单位。正好有位面目清秀斯文的先生前来,便向他询问缘由。他打了个电话询问负责古城重建的同志,回答说应该叫飞山庙。我递上名片自我介绍后,他原来是在铜仁贵州傩文化博物馆工作的汪先生。汪先生邀我去他工作的博物馆看看。于是约定,明天我考察梵净山后前往。
飞山庙内,陈列着周逸群的塑像和事迹介绍。正殿前面有戏台,显然不是佛教寺庙的格局。院内工作人员,一问三不知。回来“百度”,方知此庙为本地神祇唐诚州刺史杨再思而建。铜仁五属土司职务,均由杨氏后人世袭,成为黔东第一望族。由此看来,飞山庙,既是杨氏祖祠,又是铜仁的城隍庙。杨再思刺史诚州,治所今湖南靖州,靖州城外有飞山,故以“飞山”地望名之。重修不沿旧名,称为“飞山宫”,殊为不解。

飞山宫
第二天一早,在长途车站乘车前往梵净山,一个半小时的车程。进山60岁以上老人免门票,但缆车上下100元车票不免。下了缆车,便得步行登新、老金顶。梵净山号“弥勒道场”,相传在山上可观山岭起伏形成的“万米睡佛”。光绪初年,有奏报说,太平军残余、裁撤的兵勇和当地的土匪聚合在梵净山区。我想看看的,就是山上有无弥勒崇拜和盗贼活动的碑刻史料。登顶一座之后,担心赶不及回铜仁的末班车,老金顶就不去了。
梵净山金顶
梵净山顶只是小庙,无甚可观,山坡有座承恩寺,稍有规模,正在整修。寺中有些残碑,除了信徒捐款碑外,有块光绪二十二年石碑,略有残破,文字颇长,未必尽能识别,抄录如下。
尝谓天下有非常之事,必天下出非常之人;然天下出非常之人,必树天下非常之功,讵易得哉!我黔省之有梵净山者,为五属毗连之区,
光绪二十二年季夏月古青浪拔贡张鸿翓谨序并书

承恩寺山门
此碑于梵净山新老金顶和迴龙坪各寺的历史和同光之际遭遇匪患情形所述甚详,实在是份珍贵的历史资料。梵净山自然景观壮观秀丽,崇山峻岭,山脉绵延,浊眼未见得“万米睡佛”,然在迴龙坪承恩寺院落内,得见此碑,也算是取了“真经”了。
(发出后,发现碑文中原来无法识别以方框代之的方框全都没了,无法添入,请求谅解。内匪首刘[足败]子,有印象也有写做刘[足拜]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