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呵呵,“国学”要废拼音了

(2016-04-07 14:26:23)
标签:

秋风

废除拼音

分类: 杂谈

呵呵,“国学”要废拼音了

有个叫秋风的,在某“国学”讨论会上,语出惊人:改造国文教育,自废拼音始。

关于文字与语言的关系,秋风先生发表了一通高论。其源起,在文字产生之前,不能记录,后世道其缘由,不过出于想象。有语无字的民族尚残存一些,借用他族文字而用为本族之文的也有一些,大概多少支持秋风先生的高论。即使同字同义而因方语而发异音,在中国也是司空见惯,幸好有个“普通话”,不然的话,“国人”到了异地他乡,也只能是“笔谈”了。只要认识“国字”,读出什么声音来,似乎没有多大关系,却是我们读了秋风高论之后难免的“联想”。

现代“国字”,废除简体字的呼声有点高,这种呼声现在多少与境外的“独”有点共鸣,还没有人想到要废拼音的。海峡那边的拼音与内地有点不同,没有人想到要“统一”,却也没有人想到要废掉它们的。

“语文”一语,不过是“白话文”的雅称,犯不上秋风先生去找“始作俑者”。民国时代,文言、白话均入课程,遂以“国文”概括。据说唐以前言文一致,说“语文”,似乎也古已有之,“语”、“文”分离是后来之事,在“国学”走红的当下,重新拾起民国通用的“国文”,让始作“语文”者“无后”就行了。

古代没有拼音字母,用常用“国字”来切音,所以国字无论如何都是有“音”的,音而有义,即所谓“语”。禽兽发出的声音,人们不知道它们是表达意思的话,会说它们在“叫”、在“吼”,不然,即会讲它们在说“鸟语”、“兽语”。人的喉舌发出的声音,如果与“字”无关,大抵也不过是“吼叫”。造字的仓颉如果连音都读不出来,肯定属于“残障人士”。古人靠“国字”来切音,但这用来切音的“国字”,如果让莆田人、广东人、客家人来读,再来正切、反切等等,其结果如何,肯定是说相声的素材,让“国人”开怀大笑一场。秋风先生肯定会提供许多笑料。其实切音也是一种把“国字”掐头去尾的拼音,去了拼音,这“国字”非“哑”了不可。我不知道秋风先生的一通言论,是用的哪一套发声系统。

拼音字母的好处是提供了一套完整的“国语”发音系统符号,为每个汉字提供了标准读音,本来是改造“国文教育”的好办法,使“国字”有了“国音”。废了拼音,这“国字”也就没有“国音”。没了这个标准,“私塾先生”教出来的“切音生”或许会办个出国护照去河南(“荷兰”),性别是“兰”(男)还好,听错了写成“驴”(女)就麻烦了。就这个“国”字,四川人读得有点“怪”,如果我不幸将“国学”听成了“怪学”,请秋风先生勿怪。

改革国文教育,要废除拼音,真是“蛮拼”的;改革的目标,是以“蛮拼”变“不拼”。呵呵!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