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税务监督”还是“税务司”

标签:
海关史税务司 |
分类: 历史 |
“税务监督”还是“税务司”
陈诗启先生认为:“税务监督英文作Inspector,而税务司则为Commissioner of Customs。外籍税务司制度虽是从外籍税务监督制度演变来的,但二者有其不同内容。我国著作把两者一律译为税务司,难免混淆不清,有改进的必要。”[1]受此观点影响,国内一些海关史的翻译著作将1854年上海海关的外籍税务司都译为“税务监督”,这种译法是不对的。 1854年7月6日英、美、法三国领事关于承认上海新海关的公告,使用a board of Inspectors的名称,说明Inspector是英美法三方共同确定的正式名称。1869年中英新定条约附约的英文本中,使用Inspector-General of Customs和Commissioner of Customs,而中文文本中,分别对应采用“总税务司”和“税务司”的名称,并没有因为英文名称的变动还改动中文名词。[2]就清代官方文献而言,有司税、税司或税务司等称呼,但绝没有采用可能与海关监督相混淆的“税务监督”这样一个名称。税务司虽然是在列强的压力下设立,并且受到外籍税务司的控制,但性质上属于中国政府设立的一个机构和职官的专有名称,后人不能随意改动,也不能根据英文名词的含义重新翻译。
前一篇:测试一下你的历史专业英语水平
后一篇:19世纪50年代江海关的图片识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