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说说中医

(2014-10-18 21:48:29)
标签:

健康

中医

西医

分类: 世事

说说中医

自民国以来在西医大潮的冲击下,中医不断受到打击,现在还有不少科学家质疑中医。在我看来,现在中医的状况的确不容乐观,但否定中医,却大可不必。

自秦汉以来,中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之一。五谷杂粮之外,中国人维生的主要医疗手段就是中医,如果中医一无是处,中国怎么可能造就如此庞大的人口。具体的、个案的科学实验,或许可以证明西医、中医的一日之短长,但两千多年的历史“实验”结果,实验室里是无法做出来的。

中医的现状不佳,我看主要有两方面的原因。一是中医人材奇缺,二是中药药性变异。

中医四诊,辨症施治,不像西医,靠仪器观察化验,而是主要靠感官经验。医师经验丰富准确与否,于辨症结论关系甚大。即是同一病症,中医也要讲究弄清病源,判明虚实,方能对症下药,标本兼治。将望闻问切所得到的各种信息,综合分析之后,才开方下药。一剂药方,简直是在做一篇论文。好的中医,药方开出之后,可以把下药的选材、份量以及与病症的相互关系讲得头头是道。这样的中医大抵可遇不可求。青少年时代,身体底子差,说不上大病,但经常腰酸背痛,精神委靡,有气无力。家贫无以查治,也就“混日子”。后来看了个中医,“四诊”之后,不给开药了,讲出一番不中不西的道理:“你是营养不良,太瘦。腰酸,是肾下垂造成的,腹下部没脂肪,容易造成肾下垂。整天腰酸背痛,怎么还有精神。多吃点肉、多吃点饭,问题就解决了。”工作以后,家境有所改善,“病状”果然渐渐消失了。2004年,我动了一次手术,冬令想进补一下,一位老中医给我开了帖方子,到了来春,真应了“冬令进补,春天打虎”的老话,腿上有使不完的劲。夏天在北京查阅资料,跑了一些档案馆图书馆,车堵了,干脆走,把双皮鞋底给走成了两段。过了两三年,连住两三次医院,冬令进补,来春羊都拴不住。能背出“千金方”而不知中医精髓的医生太多,不信中医的,大多未遇真人。兴冲冲去看中医的,碰到抄现成药方给你的,就好像吃西药片一样,看的并不是真正的“中医”。

中医治病,除了针就是药。《本草纲要》所载药材药性,都是自然长成,即使人工种植,李时珍时代也没有农药可施,没有“污染”。现在中药,多为人工种植,土壤被重金属污染,根苗被农药污染,这种“本草”的药性本身就成了问题。即使辨症施治、对症下药,而药材本身出了问题,良医也无计可施。

如何解决这两方面的问题?看来很难。以中医人材而言,四年本科,要读通《黄帝内经》,再要背三四百味药材药性和方子,掌握望闻问切的一些基本方法,从学生教育角度看,已经不错,但真要临床,灵活用方,还要靠学生自己的悟性和灵性。

现代工业社会的环境问题,是农业时代所没有的。大量化学元素提纯合成的工业制品,然后再污染环境,形成许多新的疾病;经济全球化带来的世界性人口流动频繁,也将一些特定区域性的传染病扩散到全世界。这些新病源、新疾病,也是传统中医前所未遇的问题。

西医借助新兴的科学技术,进行病理药理的实验分析,巨额财力支持下的药物研制,凭借着资金、技术、设备的优势,克服了医疗人才天赋的局限,弥补了药物生产的自然条件限制,这些都是西医在全世界凯歌行进的基本因素。但绝不能以此狂妄自大,以为战胜了中医,可以取消中医了。对于人类生命体的复杂生理、病理机制的认识,永无止境,中医关于人体阴阳平衡、气血经络、虚实热寒病症的认识,利用自然植物、矿物抵御疾病、采用针砭等物理手段通经疏脉、正骨胳,既是人类对于人体认识的一个组成部分,也是人类抵制疾病的重要手段,不要轻易否定。中医利用传统治疗方式对付新疾病进行探索的努力和挫折,医学界要有宽容。“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庸医,中医有,西医也有;让病人吃错药的,中医有,西医也有。就病家而言,西医治不好,找中医;中医治不好,找西医,也是多一个选择。

中医对于西医,有比较劣势;中医在西医的冲击下,的确有危机。解决危机之道,一是重视培养中医人才,二是重视保护中药生产基地的自然环境,三是重视中医作为中国传统优秀文化遗产的继承和创新,需要国家投入,中医界可以选取一些代表性的文化项目,申请国家政策的保护,为向联合国科教文组织申请人类非物质文明遗产创造条件。四是国家要研究制订符合中医特点的行医准入制度。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