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要理解故宫管理的难处

(2013-05-06 07:23:20)
标签:

翊坤宫

玻璃被砸

文物保护

故宫管理

杂谈

分类: 文化

要理解故宫管理的难处

前两年,故宫因错字、失窃,备受舆论指责,前些日子,有游客将翊坤宫玻璃砸碎,致陈列文物受损,再次引起舆论关注,甚至有人指责“玻璃不堪一击”。

故宫的窗门,原来大多纸糊格栅,清末民国和建国以后陆续换成玻璃,质量不一。故宫从明代修建,已历时七百年。那么多门窗格栅,有一部分早已“金玉其外,败絮其中”。岂止玻璃不堪一击,在有些未开放区域内,走廊护栏也是“不堪一碰”。多年以前,我与一些清史专家一起参观了一个未开放区域,里面的灰尘恐怕都是前清的,走道护栏油漆剥落,有的已经完全腐朽。如果谁不小心碰上它一下,马上会断成四五截。开放区的宫舍走道,都经过复修,但几十年间,木质是否有了问题,油漆之外也是看不清楚的。这需要所有进入故宫参观的游客共同爱护。今天是民国时代的玻璃被故意砸碎,明天保不定还会发生护栏、格栅被不小心碰坏的事,也需要公众的理解。

翊坤宫被砸的这面玻璃后面就是珍贵的镀金钟表,金光灿灿。该名男子为何下手砸碎玻璃,行迹出乎异常,其动机警察应该会调查清楚。有些言论不指责这个青年的野蛮行动,不质疑其动机,而指斥玻璃不牢,这种偏执令人难以容忍。

如果要全部按照现代文物保护安全标准换玻璃,工程并非那么容易。那么多窗格栅,原来只须纸糊,无须考虑承重;改装普通玻璃,即使3.5毫米厚,矮墙之上全部是格栅,面积很大,一扇窗就得负十几斤重量,如果加厚钢化,原来格栅是否能安全承受,就是个大问题。如果不换格栅,万一发生玻璃掉落,再砸碎游人、文物,后果可能比游客故意砸碎更加严重。全部更换格栅,保持故宫的“原汁原味”也成了一个难题。

任何一个国家,开放的宫廷,为了保持原有风貌和满足游客观赏的需要,总是千方百计地既让游客能够近距离观赏宫廷陈列,同时兼顾陈列文物的安全。对于在大厅广众之下,公然进行打砸的行为,可以说几乎都没有防范的能力。卢浮宫、凡尔赛宫去参观,游人只须用一支涂鸦的喷剂,就可以把宫里的珍贵壁画毁掉几十幅。但是,谁能想象,为了防止这样一个可能出现的疯子,让卢浮宫的管理部门将所有的壁画都装上防护玻璃,影响世界各国成千上万源源不断的游客的观赏?可见,在宫廷开放区域,把游客的利益放在首位,再兼顾安全,基本上是个通例。

所以,我认为这件事,故宫管理部门不必太紧张,他们没有责任,对于全部更换玻璃一事,要先慎重论证,不要仓卒表态。要负责任的,是这位尚未明确动机故意砸碎玻璃的青年人,除了刑事方面的,还有损坏修复文物的民事赔偿责任,故宫管理部门应该及时提起相应的民事赔偿诉讼。这件事,提醒的是所有进入故宫参观的游客,要遵守故宫参观的规则和听从管理人员的劝告,未开放的区域不要擅自进入,在开放区域也要注意有关提示,注意爱护文物,毕竟这是中国人民的共同财产和不可再生的文化遗产。对于这么恶劣的损害文物行为,舆论只是“围观”,而没有愤怒,这有点不正常。

附:今年2月,卢浮宫名画遭毁


 

  当地时间7日下午,法国兰斯卢浮宫的珍藏名画《引导民众的自由女神》被一名年轻的女性参观者用黑色光标笔在油画的右下角写下“AE911”几个大字。随即该女子当场被博物馆保安人员与另一名参观者抓获,并被送往警察局进行拘留审问。

  据一名案件调查的相关负责人表示,当事人现年28岁,她当天傍晚在博物馆闭馆前在《引导民众的自由女神》油画上写下的“AE911”几个字的含义,很可能与由1700名美国建筑师和工程师在2006年起发起的联名请愿,呼吁美国国会彻底调查“9·11事件”真相有直接关联。而她划损油画的真实动机则有待警方的进一步调查。

  事件发生当晚,这幅名作已被兰斯卢浮宫的油画修护专家们在现场进行了保护和损毁鉴定。这幅名作《引导民众的自由女神》创于与19世纪30年代,它是被世人称为“浪漫主义雄狮”的法国十九世纪杰出的浪漫主义画家欧仁·德拉克洛瓦的代表作之一,也是法国乃至世界油画遗产中的一幅名作。这幅画遭到划损的确令法国人十分心痛。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