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场礼仪举止是一个复杂的问题
(2011-05-21 22:52:52)
标签:
礼仪规范仪式职场礼仪人际交往杂谈 |
分类: 教育 |
职场礼仪举止是一个复杂的问题
最近,因某高校给学生上官场礼仪的课而引起网络的一片非议。我认为,学校对即将毕业的学生进行这方面的教学,十分必要。
人生而平等,但是并非没有礼仪举止的规范。不懂礼仪规范,在职场就业的确会遇到许多问题。因为涉及的官场礼仪,引起网友的激愤,这也是不懂世事。试想,官场如果没有礼仪,岂非乱套?
在公务场合,首长与属下在礼仪方面享有不同待遇,这是国家的一种礼仪体制,是文明社会的一种通例,它的内含是通过礼仪的方式强调和尊重各级政府部门权威,行政首长即是这种权威的人格化。接待礼仪,包括坐位、坐车、坐电梯乃至步行的位次,如果在公务场合,的确是有规范的。如果身在官场,连这些都不懂,并且不给予重视,那么至少在这方面是不合格的。
但在非公务场合,首长与属下则应处于平礼的状态。属员如果在与首长平时交往、出外旅游等场合,依然完全按照公务场合的礼仪,这就不妥当了。
有许多非仪式性的公务活动场合,如何得体地表达对首长的尊重而又不失属员自己的人格,则完全取决于官员和属员自身的修养。网上流传的一张照片,一个下属为在田间视察的年轻市长打伞,引起网友的非议,其实就是礼仪表达不得体的问题。在非仪式性的公务场合,如何恰当的表达首长与属下关系的礼仪,一般取决于首长自身的修养,首长是否平易近人,往往是在这些场合下可以看出来。不分场合地要求高人一等的礼仪,这样的首长不仅不好相处,也是缺乏修养和自信的表现。当然,属员如果自尊自重,不阿谀奉承,是可以在相处礼仪上找到平衡点的。
“礼多人不怪”,虽是经验之谈,但不符合礼仪的道德规范和礼仪服从于人际关系的基本原理。礼仪的本质是通过一定的仪式表现人际之间的关系。在非仪式性场合如何恰当运用礼仪来表现相互间的关系,没有程式,但却体现了参与礼仪互动的各人的修养。阿谀奉承或藐视尊长,都是人际交往的大忌。这需要在实际生活中加以体会和思考。无论与首长还是与同事或下级交往共事,彬彬有礼,互相尊重,总是政府官员平时应有的基本礼仪举止。
人际交往礼仪,与道德修养相辅相成,从小学生就应该抓起。礼仪是道德修养和伦理关系的外在表现,一个国家、一个社会,如果相当部分的人不知道基本的礼仪规范,道德伦理关系就缺乏基本的载体,即使自认为道德水准如何高尚,但很难获得其他国家或其他社会共同体的承认。前些日子,我在网上看到几张奇特的婚礼照片。新郎下腹挂着香蕉象征生殖器让新娘口咬,新娘胸前挂着两个奶瓶,宾客争相吮吸。这种下流低级的仪式,难道不是这场婚礼的出席者整体道德素质低下的表现吗?
建国以后出生的人大多缺乏礼仪教育,成为我国当今诸多社会问题之一。有些网友听到如何接待首长的教学内容,大惊小怪,实在没有必要。试想一下,如果在公务场合,首长为秘书开车门;随行人员坐在司机后侧的座位,而首长坐在司机旁边带路,这成何体统?如果大学生懂些这方面的礼仪,就会知道晚辈如何通过礼仪表达自己对家长的尊敬,从而也显示了自己在这方面的修养。这个高校的礼仪课程教学内容有无缺陷,这可以讨论,但我认为,步入职场之前,对大学生进行礼仪规范的教学,是十分必要的补课。